宁可枝头(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记得《水浒传》中有个帅哥燕青,风流倜傥。为了见到宋徽宗汇报高俅兵败真相,找李师师帮忙。燕青当时头上插着一朵黄花。这个“帅哥”插花其实并不奇怪,奇怪的是他还“鬓边长插四季花”。

女人爱插花,那是爱美。男人一年四季插花,那就有问题了,那不是爱美,那应该叫“臭美”才好呢。

>宁可枝头(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话又说回来,宋朝男人簪花,不仅不丢人,在当时,俨然成为一种时尚。

施耐庵先生这样描写宋朝男人爱插花。大名府著名的刽子手蔡庆,他之所以绰号叫“一枝花”,因为他喜欢头上常插一枝大红花。

渔民出身的阮小五,跟“风雅”二字肯定没有半毛钱关系,但他也是常常“斜戴着一顶破头巾,鬟边插朵石楠花”。

苏东坡在《吉祥寺赏牡丹》中这样说:“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苏东坡自嘲,像他这样的老头子也要头上戴花,还不觉得羞愧。那么问题来了,宋朝人“簪花”显然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时尚。就像满大街80年代流行喇叭裤,90年代后流行的牛仔裤一样,是一种潮流。这也是笃定的了!

既然是潮流,在宋代,男人簪花还是有渊源可循的。宋代,国家照例把农历九月九日定为法定节假日。这一天,人们插花在头,向老人祝寿,祭祖,举行宴饮喝菊花酒,登高赏秋。加上重阳节又称“重九”,古人觉得“九九”数字吉利,所以用来庆贺。这个节日最早在汉代就有记载。汉代时,重阳有了求寿的习俗。《西京杂记》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因此,重阳戴茱萸,也插菊花,其实早就有之,但宋朝人为什么男女都喜欢,而且逐渐发展为平时也爱插花打扮一番臭美呢?

须知,宋朝皇帝也独爱这个节日,更有簪花的“套路”。每逢重阳节,皇宫都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武林旧事》记载:

“禁中例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于庆端殿分列万菊,灿然眩眼,且点菊灯,略如元夕。”重阳节前一天,皇宫之内就摆满了菊花,还要点上菊灯,灿烂夺目,如同正月十五元宵节一样热闹。

作为这个活动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皇帝给文武百官“簪花”:“酒五行,预宴官并兴就次,赐花有差。少顷戴花毕,与宴官诣望阙位立,谢花再拜讫,复升就坐。”(《宋史·礼志》)既然皇帝都搞这个活动,都给官员戴花,那么老百姓就争相效仿,以此为习俗,就觉得不奇怪了。

当然,从深层次上看。宋朝统治者奉行“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国策,宁可和辽、西夏赔钱换和平,怀柔求安,故宋代社会安逸、经济发达,没有太大内乱,百姓可以安享太平。客观上也成为根本推因。

皇规有了,民间习俗也有,更有许多士大夫争相仿效。苏东坡在《定风波·重阳》中写道:“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范成大在《朝中措》中写道:“看了十分秋月,重阳更插黄花。”

于是乎,宋朝人爱插花,男女都时兴,这个民俗渐渐成为习惯,当你来到宋朝,恐怕头上插花和今天的人们出行戴口罩,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

菊花不仅有装饰美颜功能,更有疗效和特殊意义。一方面,菊花可以降邪清火,菊花有着药用价值:散风清热、清肝明目、还有消炎解毒。另一个方面,菊花又叫神仙花,它还是祈福求寿的标志。戴朵菊花在头上,其审美意义和象征意义俱佳,人们何乐而不为呢?

如此,就让我们穿越到宋代,像浪子燕青和阮小五一样,簪花在首,衣袂飘飘,再配把扇子,潇洒于临安都市中,去做一回市井小民。在集市上赏景,在茶铺里喝茶,在桥上吟诵叶梦得的《鹧鸪天》:

一朵黄花,先催报、秋归消息。

满芳枝凝露,为谁装饰。

便向尊前拚醉倒,古今同是东篱侧。

……

2021.11.7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