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60年,赵军粮道断绝,困于长平四十六日。赵军战马食尽已经演变到食人肉的状态,面对绝境,赵军强行突围未果。最终赵军阵亡20余万人。
赵军
>纸上谈兵的故事(纸上谈兵的故事20字概括)
赵括在突围时被秦军伏弩射杀,身中数十箭。
赵军伤病饿殍无法再战,剩余的20万赵兵被迫投降,白起因粮食不足等原因,将赵国兵卒全部坑杀。
赵括的父亲是名将马服君赵奢。在阏与之战中,赵奢面对勇猛的秦军,说出了:“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这句话演变到现在,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有此志向和勇气的人,往往能爆发出惊人的力量。果然,赵奢率领的赵军更为勇猛,秦军大败而回。
赵奢
有这样一位父亲,赵括自然从小便随父亲学习兵法,经常与父亲赵奢讨论军事。没多久,赵括就熟读兵书,对于军事也侃侃而谈。
有一次父子俩争论军事,赵括竟胜过了父亲。这更让赵括觉得自己的军事能力天下无敌。
纸上谈兵
赵奢并没有对儿子出色的表现感到满意,战争是残酷的、复杂的、变幻的,怎么慎重都不为过,然而赵括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他心中,战争不过如此,这让赵奢越发担忧。
理论和实践之间,始终是隔着一道天堑的。熟读兵法,学习军事案例,确实能够帮助我们更快地掌握理论知识。
但,战争最重要的还是实战,如果实战训练得当的话,什么兵法、军事案例,也都只是浮云。
李云龙就是实战派的优秀代表,没有文化,没有上过军校。有的,就只有不断地在刀口舔血,枪林弹雨中寻找一丝生存、胜利的机遇。因为他知道,每当自己失败一次,就意味着许许多多的将士的牺牲。
李云龙
这正是赵奢希望儿子能够学习的。优秀的统帅总是在不断地实战中成长。
历史没有给赵括成长的机会,因为他即将面对自己的第一次统帅,率领自己、四十万赵军和赵国。
公元前260年,面对廉颇坚守不出的战略,秦军束手无策。于是秦相范雎实施反间计,散布谣言:廉颇怯战了,快投降了,秦军最害怕的还是赵括,如果赵括为帅,一定能打胜战。
赵王知晓赵括父亲赵奢的能力,也知道赵括熟读兵书,对于军事很有见解,决定让赵括接替廉颇为帅。
重病之中的蔺相如听到此消息,拖着病重的身躯前往宫中觐见赵王。他向赵王解释:“大王仅凭虚名就决定重用赵括,实属不当。赵括只会背诵他父亲留下的兵书,根本没有实战应变能力。”
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
知子莫若母,赵括的母亲也上书不赞同此事。并解释:“当年赵括的父亲为将的时候,与部下和士卒的关系融洽,也经常将赏赐分享出来。然而赵括才当大将就让部下下跪,赏赐也私藏起来。”
面对众人的劝阻,赵王并没有改变自己的决定。赵王知道,面对当前的形势,廉颇坚守不出,是在等一个机会。赵王不想等了,主动出击寻找一个机会,万一赢了呢。
战国形势
对此赵括的母亲再次上书:“如果大王非要这样,万一赵括打了败仗,请勿将我们家属连坐。”
秦国得知消息后,秘密派遣白起为上将军指挥秦军,王龁改任副将,并命令“有敢泄武安君为将者斩!”
赵括终于迎接来了自己的第一次统帅,自己几十多年的寒窗苦读终于有了施展的机会。可能在赵括心中,这是一个机遇,将洗刷蔺相如他们对于自己的偏见。也会改观父亲和母亲的不信任。
来到长平的赵括,马上更换将领,主动出击。秦军按照白起的命令,接战不久后便诈败,沿直通长平的大道逃跑,赵军轻率地率主力追来。
见赵括中计,秦军迅速包抄,隔离了赵军主力和后军。赵括不知中计,指挥全军猛攻秦军阵地,但秦军顽强抵抗,无法攻破。赵军主力不得不就地筑垒坚守,等待救援。
赵王向齐、楚寻求帮助都遭到拒绝。
围困四十六天之后,赵军已经饿到人吃人的地步,数次突围未果。自知已陷入绝地,赵括孤注一掷,率领最精锐的部队进行突围。
秦军早已埋伏好弓手,赵括身中数箭。可能此刻,他终于意识到父亲对自己的评价是正确的。领兵打仗不是喝酒吃饭,战场瞬息万变,兵书上只有一句“随机应变”,没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又怎能掌握这四个字。
战争
如果在给赵括一段时间,或许他也能成为向他父亲那样的名将。但,历史没有如果,就如同战场一样,失败了就什么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