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舍法(三舍法名词解释)

中国最早的官办书院是唐玄宗于东都洛阳创建的丽正书院,宋代有四大书院(白鹿、嵩阳、应天、岳麓)。明代开始有省级书院的出现,同时也有影响很大的民间书院,如仅存21年的东林书院,"天下言书院者,首东林"。到了清末,全国共有书院2000余所,武昌则有三大省级书院名噪一时,分别为江汉书院、经心书院、两湖书院。

武昌城老九门

江汉书院是武汉最早的书院,以江、汉二水为楚地之望而定名,明万历年间由湖广提学葛寅亮主持创办。原址在武昌文昌门内,后迁至忠孝门内巡道岭(今粮道街武汉中学处)。清雍正年间正式定为直省书院(全国当时23所省级书院),"一时书院之兴,惟此为盛"。

>三舍法(三舍法名词解释)

1853年,太平军占领武昌时书院被毁,1862年集资重修,数年后书院扩建,内设十贤祠、文昌阁、德教祠,又有题名碑记,凡诸生中试者,皆镌名其上,以资鼓励。课程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和宋明先儒著作。教学上以“勤习经学,讲明圣道”为宗旨,肄业生员初定额60名,后增为240名。

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濂溪先生周敦颐

这里开设的课程,比私塾丰富而精深。学生入学后,主攻今文、试帖诗、按月官、师二课,官课自总督至武昌知府,每月讲课一次。后江夏县、汉阳县令亦来讲课。师课则院长每月讲课一次。官课考试有奖金,师课有膏火无奖金。

清代雷以諴题江汉书院

或登书贤,或膺拔萃,或被优选,六十几名,皆从游院中弟子;

可入词馆,可进部曹,可备外职,二百余载,多遴用楚地人材。

1897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时,对书院进行改革。除经史外,增设天文、地理、兵法、算学四门,体操课则到经心书院学习。

武昌城内三大书院

1902年江汉书院并入经心书院改为勤成学堂。1906年,张之洞筹建武昌支郡师范学堂,共分甲、乙、丙,丁、戊、己、庚、壬8堂,将甲、丙两堂设于此,江汉书院遂废,如今旧址原建筑皆已不复存在。

张之洞任湖北学政时,发现武昌原有江汉书院规模太小,他于1869年商请湖广总督兼署湖北巡抚李鸿章,在武昌三道街学署别建精舍为课士之所。始定名经心书院,次年迁火星堂文昌宫(今湖北实验小学后面)。李鸿章拨二万两充给办学经费,张之洞出俸银万两置图书。

经心书院侧影,旧址仅存的一幢建筑

惩毖殷忧圣主诗,桃辛寥苦国人知。

凄迷谁补城坊考,但写门前一绚丝。

---张之洞《吊诸生贺人驹城坊》

经心书院圆门,旧址仅存的一幢建筑

1898年,张之洞从经心书院选李书城(辛亥时为黄兴的参谋长、新中国曾任农业部长)等5人赴日本学陆军,次年选屈德泽(后任湖北高级农业学校校长)等6人赴日学实业和法政。1903年,选张继煦(后任武昌师范大学校长、安徽教育厅厅长)等9人赴日学师范。并派经心书院学生赴比利时学铁路和政治,赴法国学数学。

1903年,经心书院并入两湖书院,成为清末学堂改制的“先行军”之一。

1889年8月初,张之洞上任湖广总督之初,便视察自己1869年任湖北学政创办的经心书院,以及明代创办的江汉书院。当时武昌发了两次大水,把经心书院的墙淹塌了,江汉书院屋舍也很狭小。有识之士提议另建一所书院,江夏县绅陈庆溥禀愿将其所有的都司湖塘捐作办学,武昌城的一位茶商提出只要能扩招10名商人子弟入学,他愿捐银20万两。湖南、湖北的八大茶商集团亦踊跃捐赀,拟每年按茶价千分之一的比例提取资金,作为办学经费。

《春秋世族谱》牌记

都司湖畔,两湖书院门口有张之洞所题的对联:

正气长存,流形一院;

学业精进,驰誉两湖。

讲堂与斋舍别具一格,最引人注目的有几副舍联。

其中张之洞题的一副:

“宋学积分三舍法;楚村淹贯九丘书。”

唯楚庆多才,夹袋宏搜,安得万间开广厦;

取人不求备,锁闱清课,何妨六艺重专门。

两湖书院的规模是武汉三镇其他的书院无法比拟的。书院斋舍达240间,其中南斋10栋100间(今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一带),为湘籍学生所居,每栋分别以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为名序;北斋10栋100间(今武汉音乐学院一带),为鄂籍学生所居,每栋分别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为名序;西斋2栋40间(现武昌实验小学一带),系当时的八大商人集团子弟读书学习之用,每栋分别以戌、亥名之。

当年的正门

正学堂与楚贤祠、监督厅和分教厅为书院的主要建筑。书院最北边的水榭,极目四野,这里是湖广总督张之洞宴会宾客的地方。时人所说之“前后两湖,风廊月榭,荷红藻绿,雅擅一城”就是在此处所作。

两湖之间的楚贤祠

两湖书院设提调1人,监院2人。后改提调为院长,均由梁鼎芬充任,学制5年。两湖书院实为湖北省最早设理科的书院。1897年书院改革后课程设有经学、史学、兵法、算学、格致、兵操、地理、数学、博物、化学等科。

梁鼎芬像

书院的师资力量雄厚,除经学、史学、理学、文学四门功课外,各课延聘名师分教。著名的地理学家和书法家杨守敬、当时国内首屈一指的数学家和翻译家华養芳、音韵学家沈勇植,以及易顺鼎、杨锐、汪康年、姚晋圻、周树模、陈三立、屠寄、邹代钩等名流都曾在这里任教。

当时,三两库银足可支付每人每月的生活费用,住院学生每月发膏火银四两。书院将月考成绩分为超等、特等与平等三等,对绩优者发放奖学金。每学期大考一次,张之洞亲临主持。修业期满合格者择优推荐请奖录用,不合格者归家。部分优秀学生还由官费选送出国深造。

两湖书院老照片

两湖书院开办10余年,卓有成效。与广东的广雅书院并称晚清全国两大书院。革命志士唐才常、辛亥起义的战时总司令黄兴、京师大学堂的首任监督陈间咸、国学大师章士钊、法学家张知本、教育家张继煦、方志学家王葆心、科学家李四光,皆出自两湖书院。

老地图中的两湖书院,正门在张之洞路

1903年,两湖书院改名为两湖文高等学堂,次年又改为两湖总师范学堂,分设优级师范和初级师范两等。两湖总师范学堂“以修行为基,以求实为主”,培养急需的中小学堂师资。学堂规模计划招生1200名,后实招约九百名,故有“千师范”之称。

梁鼎芬对自己和张之洞开创的教育业绩颇感自豪,曾自题门联云:“往事忆觚棱,身别修门ニ十载;新阳尽桃李,教成君子六千人。”

武汉音乐学院是最有两湖书院遗韵的地方

武汉三镇清末较为有名的书院还有睛川书院、问津书院、芍庭书院等等,张之洞还创办了自强学堂、湖北工艺学堂、湖北农务学堂等新式高等专门学堂。“湖北省,二百堂,武汉学生五千强;派出洋,学外邦,各省官费数湖广;湖北省,秉众长,四百余人东西洋…”张之洞督鄂多年,眼光超前,教育上形成了从蒙养院到高等学堂,普通、师范、职业学堂并存的教育体系。同时还派遣优秀学子国外游学,以期达到“睁眼看世界”,师夷制夷之目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