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第十四子(康熙第十四子胤禵)

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西北局势恶化,原先的数次派兵镇压均以失败告终,而康熙皇帝年岁已高,再不能像前三次那样御驾亲征,征讨准格尔。但西北局势的复杂和严峻让康熙皇帝不得不同时在西藏和新疆两方面用兵,为了统一指挥和全面布局,必须有一位权威的统帅统领全军,所以康熙皇帝决定从众皇子中择一贤者担任大将军王,统帅全军,前往西北平定战乱。当时,夺嫡之争已经进行到白热化阶段,正值关键时期,这个时候谁能争取到这个手握数十万军队的大将军王职位,基本就能确定自己皇储的位置,至少能向皇储的位置前进一大步。

根据现存的历史文献和众多清史学者的研究认为,此时的康熙皇帝已经属意皇四子胤禛为皇位继承人,而且胤禛也为了能当上这个大将军王努力争取过。那么,康熙皇帝为什么会将这个基本代表了皇储位置的大将军王给了皇十四子胤禵呢?已经步入暮年的康熙皇帝难道真就不担心在传位胤禛以后,对皇位同样渴求的胤禵会带兵造反,酿成手足相残的惨案吗?

>康熙第十四子(康熙第十四子胤禵)

1、首先,我们要弄明白西北局势到底怎么回事!我们都知道,在康熙皇帝的丰功伟业中,很重要的一项成就就是三次亲征准格尔,并且将不可一世的准格尔部落赶回了新疆西部地区。在清朝,准格尔部落和西藏地区同属一个宗教信仰,那就是喇嘛教,这让他们频频勾结,沆瀣一气,在康熙晚年又重新形成了实力较强的军事联盟占领了新疆和西藏地区,并准备进攻甘肃、宁夏、青海、蒙古等地区。而自康熙五十四年到五十七年间,清廷数次派遣的镇压军队都以失败告终,西北局势已经威胁到了清朝的统治,不得不采取大型的军事行动。

如果康熙四十七年的平乱再不能胜利,准格尔部就会自西北沿青海、甘肃、陕西、山西路线逼近京城,威胁到清朝的根基。所以,康熙皇帝对于这次军事行动非常重视,对于军事统帅的选择更是慎之又慎,这里面不掺杂任何的皇储因素,甚至不关乎任何的政治因素,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必须取胜。而皇十四子胤禵作为众皇子中的带兵皇子,其军事素养和军队统领方面是有绝对优势的。所以,从国家大局上考虑,康熙皇帝只能选择皇十四子胤禵。

2、“八爷党”方面。在皇八子胤禩被康熙皇帝明确表示没有继承皇位可能以后,皇十四子胤禵就成为“八爷党”中最为有资格、有实力竞争皇位的首领。而胤禵此去西北领兵作战,远离京城,只能依靠胤禩、胤禟和胤俄在朝中周旋,展开对皇位的争夺。皇八子胤禩自胤礽首次被废时,因罪而遭到康熙皇帝厌弃,康熙五十三年更是因为著名的“死鹰事件”而让康熙皇帝对其彻底冷漠,从那以后对其百般压制。康熙五十七年,他虽然还有朝臣支持,但已经翻不起大的风浪,不足为惧了。

皇九子胤禟虽然是众位皇子中财力最为雄厚的,也是胤禵在离京之前最为倚重的派系成员,但他除了有钱,几乎毫无政治智慧可言。胤禵离京前往西北之时,反复交代胤禟一定要及时将京中动态和皇帝身体状态告知自己,以便自己在西北能够相机行事。可是,胤禟除了给予胤禵大量钱财,为胤禵修葺府邸以外,几乎没给胤禵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京中信息,可见胤禟对于胤禵而言只是一个猪一样的队友。而“八爷党”的另一位成员——胤俄,只是一个出身高贵的浪荡公子哥,他不坏事就算烧高香了,指望他能帮助胤禵,基本不可能。

3、“四爷党”方面。掌握京城九门和京城治安的九门提督隆科多,专门负责胤禵西北大军粮草供应和后勤保障的年羹尧是皇四子胤禛的坚定支持者,洞察一切的康熙皇帝不可能不清楚。如果没有康熙皇帝的默许,这两个关键位置上的关键人物会那么容易依附于某位皇子吧?有了隆科多和年羹尧的制约,就算胤禵有带兵造反的心,也基本成不了现实。

相对于选择皇位继承人,康熙皇帝更重视的是国家局势的稳定和边疆战乱的平定问题。对于康熙皇帝而言,国家局势不稳,考虑皇位继承问题毫无意义。而对于当时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的夺嫡之争,康熙皇帝在顾全大局的前提下,又不能不对自己的身后事做出周详的安排和考虑。在认真权衡了胤禵周围党派成员的具体情况,暗中协助胤禛做好防范措施和对抗部署以后,康熙皇帝委任胤禵出征。另外,对于当时已经在位半个多世纪的帝王,康熙皇帝拥有绝对的实力和权威,他自信自己对于朝局和军队的掌握,自信对于每个皇子的控制不会造成出于自己意料的事情发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