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论语》是不是会想到一群摇头晃脑的小孩子齐声念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亦或“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耳熟能详的句子意思大家都懂,若换一句呢?
>论语是谁写的(论语是谁写的)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子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己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未之难矣。”
——《宪问篇》
有几个人能直接说出意思来?又完全理解吸收呢?
那么我们加上译语来看下。
孔子在卫国时,有一次正在敲击着磬。一位背着草筐的人从门前走过,说道:“这个击磬的人有心思啊!”一会又说:“声音硁硁的,太执着了!没有人了解自己,久放弃酸了罢。就好像《诗》句说的‘穿着衣服趟深水,撩起衣服过浅水,’”孔子说:“果断啊!若有这种坚决弃世之心,就没有什么困难了。”
是不是容易理解了。
这就是我前段日子看完的《论语故事》里的一小部分。
它更是把这个故事生动的背景、起因、经过、结局都一一还原了出来。
风趣幽默的语言加上特有的人物心里,让你在读的过程中不自觉笑出声来,感受着那些原本被封圣人的人,也有如此的一面。
不知不觉,轻松读完。
《论语故事》是由日本作家下村湖人所写。他是著名作家、教育家、哲学家。历任中学、大学教师或校长。晚年专事社会教育活动等,于文教事业大有贡献,桃李满天下。具有自由主义和反战思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勇敢批评日本军国注意的少数学者之一。
提到这本书不得不提到《论语》。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是儒家经典之一。
其影响与价值更是深远。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赞》中说:“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在人类过去的漫长岁月中,世界上人们读的最多最熟的书就是《论语》。在当今社会下,仍具有更深远的影响。
不少中小学都把《论语》做为必读经典之一。
可市面上的《论语》读物和教程也不少,那么怎么挑选一本适合青少年读的,就成了让无数人为之头疼的事情。
鄙人也遇到了这样的事情。
前段日子回家见小表妹愁眉苦脸,我问发生了何事?
小表妹告诉我学校要求读《论语》并写感悟,可好多之乎者看的头都大了。并将三本不同版本的《论语》摆在我面前。
我看着笑了笑,没说话,当天下午就把最近刚读完的《论语故事》送给了小表妹。
没过两日我就收到了小表妹激动的语音说:“表姐,你推荐给我的《论语故事》特别有趣,读起来轻松多了!”
你能想象到孔夫子激动神情,以及为拒绝不掉而特地等别人不在家去拜谢回礼吗?
是不是很吃惊。
这些在《论语故事》里全部都有,当然这些可不是作者胡乱编造,而是全部有据可考的。
还不信?
那我带你穿越时空,做一次孔子的插班生看一看好了!
你所不熟悉的孔子
阳货想拜会当时年过五十,有感于当时的社会背离正道而陷入纷乱,毅然放弃再宦途方面努力的孔子,孔子却一直避而不见,阳货想到一个妙计,他打听到孔子动静,趁着孔子不在家时,将一直肥肥的蒸猪送到孔子家里。
孔子见到后不觉皱起眉头,问着:“阳货赠送的?”按照礼教规矩,凡是大夫所赠送士人礼物时,士人应亲自到门口迎接并表示道谢:若士人不在家,那么该士人应该择日亲自登门拜谢回礼。
阳货打了这个主意,想让孔子亲自上门。
孔子自然明白阳货意图。
“不能悖礼,但又不能被人略施小计就把自己套进去,侍候这种无道的人,哪怕只是一天,也不合乎士人的应为之道啊!何况还中了他的诡计奸谋。”
思虑再三的孔子,终于想到对策,那就是依样画葫芦,趁阳货不在家的时候,登门道谢。
而孔子对于这种做法又觉与自己主张的礼法很不合适,可再想,还真找不到更好的应对措施。
既然无圆满上策,也只能退而求其次的招数了。
孔子打听好阳货不在家就去了,一切进展顺利,谁知归途中,与阳货的马车不期而遇!
孔子对于这种喜欢玩弄小聪明的人,实在无可奈何,不得已的孔子只得跟着回去,却也打定了主意不接受午宴。
而阳货上来就问:“既然自己具备了举世无双的德行和才能,却置身于外,旁观着国家迷乱的人,难道也说是合于仁道吗?”
孔子心想,这货也不全是草包,口才不错嘛。坦然答:“不算。”
阳货再问二句:“抱着拯世济民的大志,希望为国家效劳,眼前虽然有很多机会,却不出仕从政,这也算智者吗?”
孔子对于此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但他认为对阳货这样的人阐述只是徒费口舌,平心静气回答:“不算。”
阳货趁机诘问:“岁月是不待人的。像您这样德高望重、有才又能之士,自愿虚度日子,真令我难以理解嘛。”
阳货说完很紧张的盯着孔子,期待其回答。
孔子反应依旧平淡,直截了当说:“您说的没错,我明白了。我应该赶快找一位贤明的国君事奉。”
这就是《阳货篇》——阳货赠豚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
谓孔子曰:“来!予与而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这就是《阳货篇》——阳货赠豚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
谓孔子曰:“来!予与而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论语故事》中的故事可以当成小说看,但故事和思想的来源,却绝非凭空虚构,而是作者精研《论语》,悉心揣摩体悟,扎实的以《论语》章句为根基主干,参考其他史料文献,尽力阐发《论语》的真实意义和孔子的不朽思想。
作者想象力丰富、语言精妙和心理分析细致入微,栩栩如生地再现了两千五百千年前孔子和门人弟子的音容情貌、气质精神,使本书具有高度地可读性、亲切感,迫适应现代人的阅读口味和理解力,启人深省、震撼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