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前的我国古人用热水造冰,现代物理学家几次实验也没搞懂其中奥妙,古人们是如何做到的?
我们经常能在古装剧里看见皇帝在夏天用冰块消暑的情节,那么古代人是如何在没有冰箱的情况下造出冰块的呢?这种制冰的原理又是什么呢?
本期子牙童趣知识局就来带大家了解古法造冰的秘密。
>硝石制冰(硝石制冰的方法和配方)
随着季节进入伏夏,全国各地都开始了桑拿模式。我们在享受着空调和冷饮的时候偶尔也会思考,古代人没有这些制冷设备,他们夏天不得热到融化吗?
在这一点上,咱们还真不用为古人操心。
我国古代典籍《庄子》就记载了古人夏季造冰的事迹。在宋代,冰棍是夏天城镇居民必备的解暑佳品。
古代的皇室更是有专门的冰窖,每到夏天就会有人取出冰块送进皇宫,为皇家和重臣消暑制冷。
要知道世界上第一台冰箱是1923年才被发明出来的,那么缺乏现代科技的古人,是怎么造出冰来的呢?
古籍《淮南万毕术》简要记载了夏天造冰的方法:“取沸汤置瓮中,密以新绿,沈井中三日成冰”。大概就是把开水密封起来,放进深井后三天就能变成冰块。
这是中国古代最原始的造冰技术,也是有记载以来最早的造冰方法。仅仅将开水密封起来,就能让它变成冰块,这种方法听上去相当匪夷所思。
为了验证这种神奇造冰术的可行性,以及它的科学原理,我国的物理学家根据古籍的记载进行了多次实验。
但这种两千年前的原始技术,却把拥有先进理论的现代科学家给难住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1963年,坦桑尼亚的一位名叫姆潘巴的少年,无意间将热牛奶放入了冰箱。但在两个小时后,姆潘巴和小伙伴们发现,自己放进去的热牛奶比冷牛奶更先变成了冰淇淋。
这个神奇的现象迅速被物理学家所关注,在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科学家也发现了在同等体积和同等冷冻温度的环境之下。
温度比较高的液体居然要比温度比较低的液体更先结冰。于是这种现象被命名为姆潘巴现象。
看到这里,大家是否联想到了之前提到过的,我国两千年前的开水造冰术?这其实就是姆潘巴现象的实际运用。
科学家们有了理论基础以后,就可以开始还原古人造冰的过程了。但科学家们在实践的路上,也遇到了难题。热水有了,古代人该去哪找天然的冰箱呢?
1983年,温州大学的洪震寰教授对古法造冰的可行性产生了质疑。他认为夏日造冰能实现的物理条件是,气压降低导致的水结冰点升高。
但是由于气压对冰点的影响微乎其微,几乎只有零点几摄氏度的水平,因此他认为纯物理的古法造冰是不现实的。
不过凡事没有绝对,十年后,我国科技考古系的李志超教授带领学生还原了古法造冰的实践。李教授和学生们发现,如果把水煮沸,然后立即放进装满水的桶里面。
在密闭条件良好的情况下,烧杯里的水仅用几分钟就从百度沸腾降到了20多度。
随后学生们将烧杯取出,静置几个小时后让空气慢慢流入烧杯,其中的水就慢慢地结了冰。验证了古籍中将沸水密封冷却,然后缓慢放气就能制冰的方法。
古法造冰终于成功被现代科学家还原,但科学家也发现这种制冰方法很不经济,造一小块的冰就需要消耗大量燃料。
但古人造冰的方法可不止这一种,硝石制冰技术,才是我国古法造冰的巅峰。
前面提到的姆潘巴效应制冰,虽然是我国最古老的制冰技术,但并不是最效率的。硝石制冰的出现,才让古装剧中那些大块的冰砖能够被批量生产。
而硝石制冰技术的发现,居然只是炼丹术士搞出来的无意之举。
我国古代的炼丹术士,几乎会把所有能找到的东西放进炉子里炼。像什么铅、水银之类的玩意,他们也敢炼出来给人吃,吃死了不知道多少秦汉魏晋的王公大臣。
但就是这样暴力穷举的过程,无意中让我们组合出了像火药、烧碱这样改变世界的发明。硝石制冰,就是其中之一。
硝石制冰的来由有些滑稽,唐代的一名老道突发奇想,在炼丹时打算尝试新材料,他将茅房里陈年老尿析出的白色渣滓扣了下来,扔进了炼丹炉。
结果炉中的水迟迟不开,他就对这种尿里沉淀出来的白色晶体产生了兴趣。这种白色晶体,其实就是硝酸钙,也就是俗称的硝石。
当硝石溶解在水中的时候会吸走热量,使水降温,从而达到制冰的效果。就这样,硝石制冰就在这种偶然的情况下被发明了出来。
到了宋代以后,天然硝石矿的开采逐渐成熟,人们也终于不用去茅房扣墙皮了。从那以后硝石制冰就成为了中国古人大规模制冰的妙方。
在宋朝元丰年间,刨冰已经成了开封市民夏天解暑必备的良品,足可见制冰对于我国古人来说,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
古人从实践中摸索出了制冰的方法,让他们即使没有空调冰箱,也能用冰块和冷饮度过炎炎夏日。关于古法造冰,你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呢?欢迎评论留言。
如果你喜欢本期内容,请关注我,为我点赞并转发,你们的每一份鼓励,都将是我做出更好内容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