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紫怡(赵紫怡名字的含义)

▲日景鸟瞰效果图

>赵紫怡(赵紫怡名字的含义)

2022年7月,MENG建筑创作院(深总院)中标深圳市龙岗金园软件园。项目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北部,地处坂澜大道与坂李大道交界处。作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核心节点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要塞,金园软件园是该片区难得的待开发用地,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园区位于坂雪岗科技城科研发展区与山水生态区交界处,被优质的生态资源所环绕,如同一片生态绿洲。

▲黄昏鸟瞰效果图

▲人行主入口效果图

我们从生态、城市、产业、人群四个方面出发,提出设计思考。

1.如何最大限度保留场地原始生态资源?

2.如何改善基地“城市孤岛”现状?

3.如何打造适应软件产业发展的高品质园区?

4.如何营造匹配软件从业者需求的创新社区?

▲设计思考

针对这四个思考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策略,构成了“叠园慧谷”设计理念。

▲概念图

我们期望尽可能保留场地山林叠翠的原始地貌,尊重周边环境资源,场地呈台地式设置,建筑也顺应基地逐级跌落,与环境融为一体。作为处在交通、居住、绿地交汇处的城市节点,层叠开放、生态共享的的软件园改变了区域原本“孤岛”的状态,一条横跨街道、穿越园区的“生态活力长廊”串联起城市公共空间,片区活力得以激发。车行、轨道、公交、步行多种出行方式的精心组织整合,让园区使用者获得便捷舒适的通勤体验。

▲绿岛效果图

▲景观概念图

面对复杂地形与较高的容量,我们摈弃常规软件园多栋高差单元式排列的模式,将建筑在场地中铺开,尽量降低建筑高度,避免过高体量隔绝东北侧山体资源。预留多维城市景观通廊,保证自然资源与城市的互动融合。

▲软件科创大街庭院效果图

通过对各类人群流线的分析,打造跨街天桥、坡地公园、二层连廊等多维交通系统,为基地与周边的联系预留多种可能性。在城市活力长廊的串联下,由护坡草地公园,底层休闲广场、软件科创大街、郊野山林公园组成了多层级的区域生态网络,一系列海绵城市和景观微环境手段改善了区域微环境。无论是工作日还是周末节假日,园区工作者和周边居民都能享受亲近自然的乐趣,在生态园林中休憩交谈、运动慢跑、郊游玩耍、举办户外活动、参与科技互动。

▲园区微环境设计

伴随着软件产业高速发展,软件企业及软件从业人群的使用需求也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不断变化。我们以一系列的模块化单元来适应未来的发展变化,为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提供服务。

低区的“科创共享平台”是初生团队的聚集地,模块化的办公空间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可以满足不同工作模式和办公需求;创新平台穿插交织形成的公共交往空间是使用者会面交流的场所,初创企业在这里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激发成长。

▲低区水平生长模式

高区的“十字形办公BLOCK”是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的选择。21×21m的基本办公单元,企业可以根据规模和需求扩展模块数量和使用模式。十字形的平面模式、垂直贯通的中庭、四角的空中花园以及绿色装配式幕墙系统,让每个方向的办公模块都能获得舒适的办公环境和景观资源。中部的公共平层花园亦为企业间的交流互动提供了场所。

▲高区纵向生长模式

软件从业人群有着鲜明的个性,渴望交流与沟通,且充满创造力。相比起传统的办公环境,他们更倾向于开放的、自然的非正式交往空间。

园区拥有完备的配套设施,“底层活力街区”不仅提供了企业发展所必需的产业配套、服务支撑和展示平台;住宿、餐饮、运动、休闲,完备的生活配套和商业配套也为企业和周边居民提供全天候的服务。

▲底层活力街区

我们在裙房部分采用纵横交织的研发单元围合成一个个室外院落,构成内院活力空间、平台交互空间、山林休闲空间等一系列不同主题的开放空间,使每个研发单元都能便捷的到达共享开放空间,以此增进软件人才间的交流互动,进一步激发园区的创新活力。

▲公共空间轴测图

▲主入口人视图

▲大堂人视图

金园软件园未来会成为城市生活聚落,科技创新社区,是“大隐隐于市”的生态绿岛,为每一个从业者和创业者提供无限可能。

▲总平面图

深圳市龙岗金园软件园

项目类型:产业园区

建设地点:广东省深圳市

设计时间:2022年5月至今

用地面积:55,626㎡

建筑面积:244,836㎡

业主单位:深圳市龙岗区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MENG建筑创作院(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筑景院(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主创建筑师:孟建民、杨旭

设计团队:刘勇高、钱铖、谭茜、赵紫怡、余晓晴、夏禹、孟飘检、沐阳、张媛媛(实习)

商务团队:于海泳、雷璇、林志远

资料来源、版权所有:MENG建筑创作院(深总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