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世界的东方和西方分别出现了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们分别是沙俄的彼得一世大帝和大清王朝的康熙大帝。
可如今人们谈论起他们二人,大多对彼得一世不吝赞美之词,而对于康熙皇帝很多人却认为他固执不知变通,闭关锁国使中国完全错过了融入世界,实现近代化的机会。
>清朝的疆域(清朝的疆域有多大面积)
清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中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曾拥有着令世界各国瞠目的疆域面积,西方各殖民国家通过剥削而获得的白银有一半都流入了这个古老又庞大的东方帝国,令列强瞠目。
可在大清北面的沙俄也在彼得大帝的统治下,国力蒸蒸日上,扩张领土的野心已经开始勃发,走上了殖民的道路。在150年后的19世纪,将成为大清朝最头疼的邻居。
公元1583年,哥萨特骑兵越过乌拉尔山进入今天西伯利亚一带,与当地建州女真部落发生冲突。古勒寨之战中,建州女真左卫领袖觉昌安和儿子塔克世战死,塔克世之子努尔哈赤趁乱逃出一命。
1583年,努尔哈赤以父亲留下的十三幅铠甲起兵,逐渐统一了女真各部,为父报仇。对内实行军事化改革,建立满洲八旗制度。到了1615年时,已经坐拥西起大兴安岭,东至库页岛,南到鸭绿江,北达黑龙江近30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领土。
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开始了与明朝及周边各部落、各藩国的较量。
起初,由于明朝忙于党争,努尔哈赤的八旗军在辽东攻无不克,几年之内连拔数城,疆域直逼明之京城。直到1626年的宁远之战中,遇到了难啃的硬骨头——袁崇焕。
1626年,袁崇焕出任辽东经略,在宁远布下重重防守。努尔哈赤进攻此城时遭遇到顽强抵抗,八旗军损失惨重,他本人也在战场上受伤,半年后,竟不幸崩逝。
九月,八子皇太极即汗位,与大明暂修盟好,私下却积极备战。次年,进攻蒙古部落,取得敖木伦大捷,之后借道蒙古,兵至北京城,史称“己巳之变”。
在进攻北京失利后,皇太极放出袁崇焕暗地联金的假消息,至使明廷将袁崇焕罢职处死,后金南下之患就此铲除。
对内,皇太极开始了汉制改革,废除女真旧礼,设内三院,六部,完善国家机构。对明军也采取劝降政策,受其影响,明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望风来归,后金逐渐拥有了与大明一较高下的实力。
1636年,多尔衮彻底平定蒙古察哈尔,皇太极派遣济尔哈朗、阿济格等将继续跨过鸭绿江,攻取平壤,朝鲜国王李宗被迫求和称臣,承认后金的宗主国地位。
在蒙古、朝鲜等国的不断上疏请求下,皇太极将女真改称为“满洲”,称帝建国,国号“清”。自此,山海关以外900万里江山尽归于满清政权,明朝再无干涉辽东之力。
自满清政权建立以来,在皇太极的统治下日益强大。到了1644年,吴三桂迎清军入关,顺治帝在皇叔父多尔衮的带领下入主京城。此后,多尔衮、多铎、吴三桂等一众将领陆续击败大顺军、大西军和明朝残军,长江以北尽归大清统治。
1646年,南明鲁王政权与隆武政权分别被清军剿灭,鲁王朱以海逃至海上,隆武皇帝被杀,明朝水师大将郑芝龙降清,其子郑成功率残军击退驻守台湾的荷兰殖民者,建立海上朝廷。
可大陆的南明残余政权却一败再败,1657年,吴三桂率领清军从湘、桂、川三面入,在昆明将永历皇帝朱由榔活活绞死,南明灭亡。
1683年,清福建水师又在大将施琅的率领下歼灭明朝郑经军主力,并于次年迫使其投降,台湾重归祖国大陆管辖,自此明朝的全部领土全部由清朝继承所有。
可与此同时,沙俄在西北不断侵犯骚扰中国居民,并对东北大片肥美的黑土地觊觎良久。为了东北边疆的安全,康熙帝第一次东巡松花江,对此地的军事防御做出了调整部署。
1688年,蒙古葛尔丹大汗在沙俄的支持下侵入喀尔喀、乌兰等地区,同清军发生激战。葛尔丹甚至以“满人居南方,蒙人居北方”为名,与清廷分庭抗礼。
次年,葛尔丹直下乌兰布通地区,康熙帝迅速作出“断宜速灭”的平方针,并且亲自挂帅出征,二十万清军一举歼灭三万葛尔丹军,蒙古喀尔喀部正式归于中央管辖,清朝的疆土达到了明朝也未曾占领的蒙古草原。
1696年,康熙帝在昭莫多之战彻底将葛尔丹余部剿灭,并于次年兵临托诺山之下,清朝的疆域跨过大半个蒙古草原,康熙帝亲征葛尔丹,为清廷统一西北和北部边疆的进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部。
而对于西藏这片神圣的土地,自蒙元时便开始归属中央朝廷管辖,并赐予喇嘛对于吐蕃的统治权,清廷也对这片土地进行了主权巩固。康熙末年时,清廷改“吐蕃”为“西藏”。
1716年,准格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出兵攻占拉萨,建立自己的独裁统治,企图控制青藏地区。康熙帝下令清军三路出兵西藏,击败大策凌敦多布,将策妄的残兵败将驱赶回准格尔草原,清朝恢复了对西藏的主权。
1722年,为社稷江山奔劳一生的康熙帝在紫禁城驾崩,他为清朝奠定了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雏形。雍正帝即位后,罗卜藏丹津又在青海发动了反清叛乱,雍正帝派遣年羹尧突袭罗卜藏丹津,罗卜藏丹津被迫投降准格尔汗国。
仅用半个月的时间,青海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纳入到管辖之下,青藏地区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清朝的统治者终于可以转头解决最令他们头疼的敌人——准格尔汗国。
1733年,在清廷的多年打击下,准格尔大汗策令向清廷求和,准格尔与喀尔喀两部永息兵戈。准格尔汗国的存在,在客观上抵御了沙俄军队的南下,保持了清朝西北疆域的完整。
到了公元1751年,清朝在乾隆帝的统治下达到极盛,人口超过两亿,全国土地与康熙年间相比增加了五千万亩,中原、江南、川陕、东北一片祥和的盛世景象。
此时新疆地区的问题便摆在了清廷面前。公元1754年,策妄之外孙阿睦尔投靠清朝,并劝说乾隆帝出兵准格尔。次年,清军从青海出兵直逼伊犁,生擒准格尔可汗达瓦齐。
可事后,阿睦尔又因清廷未封其为汗而举兵反清。乾隆帝再次派军进入伊犁,在库陇葵之战中大败准格尔军,阿睦尔逃往沙俄,不久患病而死。自此,自康熙年间以来为患西北,与清廷交伐七十年的准格尔部终被平定,纳入清朝版图。
一系列的军事行动,虽然花费了清朝国库收入的一半以上,但极大地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其意义是多少钱都无法估量的。
清朝的疆域北抵鄂霍次克海,南至南海诸岛,东达库页岛,西跨葱岭,总面积1100万平方公里,达到极盛。无论是南疆的瓜果,还是西藏的太阳,都吹拂着统一与和平的长风。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对少数民族地区恢复主权,体现了清朝中前期政治、军事、经济上达到的新高度,中国也最终形成一个疆域辽阔,又高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也由此共同组成中华民族这个同呼吸、共命运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