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四大名著中,依托真实历史改编的小说仅有《三国演义》这一部。中国历史灿若繁星,罗贯中却独独摘取三国纷争的几十年,可见三国的独特与魅力。任何一个激荡的时代,背后的真实绝不是单是偶然,一定存在着历史的必然。青年历史学者锋云所著的《建安十三年》一书,从全新的切入点,在建安十三年这个时间点,通过邺城、江夏、襄阳、许都、关中、长坂、柴桑、赤壁、江陵、合肥、建业、益州这十二个地点,分析曹操、刘备、孙权、马腾、刘表、刘璋等各方势力的所作所为,审视历史潮流中人力的作用与斗争,揭示历史的偶然与必然。
>建安十三年(建安十三年是公元几年)
建安十三年,历史上最让他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赤壁之战了。赤壁之战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基础,然而正史中关于赤壁之战的记载却少之又少,我们更多地是从野史、文学小说中了解,其中的真实性有待考证。锋云便从众多史料中,带领我们一层层剖析真实的赤壁之战,正如他“第八章赤壁”的副标题中所说,“你认为的偶遇,实是我刻意的等待。”赤壁之战的发生是必然且必须的。
首先,曹操方面,刘琮归降,曹操给刘琮及其下属蒯越、文聘等人,并在荆州招揽了桓阶、和洽、裴潜、韩暨、司马芝、梁鹄等荆州名士。其中梁鹄可是与曹操有过过节,二十多年前曹操想要成为洛阳令的时候,梁鹄只许他做了北部尉。因此,梁鹄听说曹操“招募”自己时,诚惶诚恐,担心曹操这是“秋后算账”。按照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要天下人负我”的作风,当是睚眦必报的。然而曹操并没有翻旧账,他将梁鹄待为上宾,并安排了一个闲职。而这其中的原因,竟是梁鹄的书法出众。可见,曹操在惜才爱才方面,确实无人能及。
那么真实的赤壁之战,真的只是靠东风取胜了吗?《建安十三年》中锋云查找并提供了更多的观点。当时的东风,实际上是一场湖陆风。持续的晴天过后,白天出湖的西北风会转成夜晚入湖的东南风,为火攻提供了自然条件,这是其一;赤壁之战之年,发生了疫病,当时并没有戴口罩的概念,传染病造成了曹军大量的非战斗性减员,故而曹操主动烧船撤退。这也是曹操认为自己失败的主要原因。这是其二,当然主动烧船的说法仍有待考证;曹操此次是远距离作战,人心不服,不习水战,且孙刘联盟正值盛时,这是其三。曹操自身骄躁的性情,使其犯了战略与战术上的错误,这是其四,也是最重要的内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