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驻印军所辖部队
新编第22师,1938年11月15日在湖南湘潭成立,由第200师抽调军官军士、由湖南省军管区、江西省军管区拨补新兵编组而成,辖步兵第64团、步兵第65团、步兵第66团、野战补充团,首任师长邱清泉。1939年2月11月参加桂南会战,曾在昆仑关告捷。1942年3月开赴缅甸参加第一次远征,遭到重创。1942年8月21日编入新编第1军,时任师长廖耀湘,继任师长李涛。此后参加缅北反攻,1944年9月4日调归新编第6军。12月15日奉调回国,脱离驻印军序列。
新编第38师,1941年12月15日在贵州都匀成立,由原财政部税警总团改编而成。1930年3月,财政部成立两个缉私总队。6月15日改编为缉私处直辖特务第1团、第2团,增编特务第3团。8月1日增编特务第4团。10月16日合编为缉私处特务旅。1931年5月15日改编为财政部税警总团,辖四个步兵团、一个特种兵团。12月16日缩编为国民政府警卫第2师独立旅,辖三个步兵团。1932年1月11日改称第88师独立旅,参加淞沪抗战。3月5日复称税警总团,辖三个步兵团、一个特种兵团。1933年10月调整编制,改辖四个步兵团。1937年9月参加淞沪会战,遭到重创。1938年2月3日,税警总团主力缩编为第40师。另有伤愈官兵三千余人在总团第2支队支队长孙立人的收容下于3月1日改编为财政部盐务缉私总队,辖三个步兵团。1940年11月盐务缉私总队再次扩编为财政部税警总团,辖六个步兵团。1941年12月15日,税警总团抽调三个步兵团改编为新编第38师,辖步兵第112团、步兵第113团、步兵第114团,首任师长孙立人,继任师长李鸿。1942年8月3日编入驻印军序列,1943年1月29日改隶新编第1军,此后参加缅北反攻,1945年6月26日奉调回国,脱离驻印军序列。
>兰姆伽(兰姆伽训练基地)
新编第30师,1943年5月11日在四川简阳成立,由第25补充兵训练处改编而成。1938年10月,第25补训处成立,辖四个团。1943年5月11日改编为新编第30师,辖步兵第88团、步兵第89团、步兵第90团,首任师长胡素。1943年6月奉命由泸县调往昆明,随后空运至印度。因空运任务繁忙,新30师主力迟至10月中旬,才将师直及所属第88团、第89团空运完毕,第90团奉命留在国内另拨他部为补充团,另在兰姆伽新成立第90团,时任师长胡素,继任师长唐守治。此后参加缅北反攻,1944年9月4日拨归新编第1军,1945年6月26日奉调回国,脱离驻印军序列。
第14师,1930年11月19日在湖北武汉成立,由原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第3师改称。1930年3月20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抽调教职员和毕业学生编组教导第3师,辖四个步兵团。7月扩编为三个步兵旅(九个步兵团)。11月19日改编为第14师(历任师长钱大钧、陈诚、周至柔、霍揆彰、陈烈、阙汉骞),辖三个步兵旅(九个步兵团)。1931年2月缩编为两个步兵旅(七个步兵团,1933年2月裁撤独立团)。1933年8月缩编为三个步兵团。1935年7月扩编为两个步兵旅(四个步兵团)。1937年8月投入抗战,先后参加淞沪会战、武汉会战、桂南会战。1939年4月裁撤旅部,改辖步兵第40团、步兵第41团、步兵第42团、野战补充团。1944年4月空运印度,时任师长龙天武。此后参加缅北反攻,1945年12月15日奉调回国,脱离驻印军序列。
第50师,1929年1月20日在湖南常德成立,由原第4集团军暂编第7师改称。1925年8月25日,建国湘军步兵第2团(1920年11月成立湖南陆军步兵第7团第3营。1923年8月7日扩编为湘中第1军第1纵队第1梯团第2支队。1923年11月21日改编为讨贼湘军第1军步兵第13旅第25团。1924年10月13日改编为建国湘军步兵第2团)、步兵第3团(1916年9月成立湖南第3区守备队,辖五个步兵营。1921年3月扩编为湖南陆军第3混成旅,辖两个步兵团。1923年8月7日扩编为湘南第1军所属第1梯团、第2梯团。11月21日改编为讨贼湘军第3军第3师,辖两个步兵旅。1924年10月13日缩编为建国湘军步兵第3团)、步兵第7团(1920年9月成立护字营,旋改编为湖南第7区守备队,辖四个步兵营。1921年2月扩编为湖南陆军第6混成旅,辖两个步兵团。1923年8月7日改编湘东第1军,辖两路。11月21日改称讨贼湘军第5军第8师,辖两个步兵旅。1925年2月13日缩编为建国湘军步兵第7团)合编为第5师,辖三个步兵团。1927年5月12日,第5师和第2军教导师(1925年2月13日成立建国湘军讲武堂学兵营。7月1日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军军官学校教导团。1926年3月扩编为第2军教导师)扩编为第13军,辖三个师。1928年2月25日改称第14军,辖三个师。11月16日缩编为第4集团军暂编第7师,辖三个步兵旅。1929年1月20日改称第50师(历任师长谭道源、岳森、成光耀、张琼、杨文瑔、郑挺锋),辖三个步兵旅(九个步兵团)。1930年12月缩编为两个步兵旅(六个步兵团)。1935年9月裁撤两个步兵团。1938年4月,第50师投入抗战,先后参加徐州会战、桂南会战。1939年3月裁撤旅部,改辖步兵第148团、步兵第149团、步兵第150团、野战补充团。1944年4月空运印度,时任师长潘裕昆。此后参加缅北反攻,1944年9月4日拨归新编第6军,12月15日新6军奉调回国时,该师留置缅北战场,改由驻印军总部直辖,1945年5月1日拨归新编第1军,6月26日奉调回国,脱离驻印军序列。
独立步兵第1团,1943年3月在兰姆伽成立。1932年12月20日军政部成立学兵队,辖六个中队。1938年8月改编为两个大队。11月扩编为学兵总队,辖四个团。1943年3月,学兵总队第2团改编为独立步兵第1团,时任团长林冠雄。此后参加缅北反攻,1944年7月26日调归美军第5332特混旅,1945年5月31日调回驻印军序列,7月31日奉调回国,脱离驻印军序列。
战车第1指挥组,1943年10月1日由战车第1、第2、第3营合编而成(后陆续成立第4、第5、第6、第7营),时任指挥官罗斯维尔·布朗(RothwellH.Brown)。此后参加缅北反攻,1945年8月14日裁撤。
炮兵第4团,1942年11月4日在兰姆伽成立。1941年1月中央军校第七分校成立炮兵练习团,1942年1月改编为炮兵第1补充兵训练处炮兵补充第1团,1942年11月4日改称炮兵第4团,时任团长蒋公权。此后参加缅北反攻,1945年5月1日奉调回国,脱离驻印军序列。
炮兵第5团,1943年1月26日在兰姆伽成立,由炮兵第3团抽调官兵为基干改编而成,时任团长刘措宜。此后参加缅北反攻,1945年8月奉调回国,脱离驻印军序列。
炮兵第12团,1943年4月在兰姆伽成立,由炮兵第1旅抽调干部为基干编组而成,时任团长侯志磬,此后参加缅北反攻,1945年8月奉调回国,脱离驻印军序列。
重迫击炮第11团,1943年2月在兰姆伽成立。1932年12月20日军政部成立学兵队,辖六个中队。1938年8月改编为两个大队。11月扩编为学兵总队,辖四个团。1943年2月,学兵总队第1团改编为重迫击炮第11团,时任团长徐懋禧。此后参加缅北反攻,1945年8月奉调回国,脱离驻印军序列。
工兵第10团,1941年5月20日在重庆成立,由陆军工兵学校抽调骨干编组而成,首任团长姜翼龙。1943年4月空运印度,时任团长李乐中。此后参加中印公路的修筑,1945年8月奉调回国,脱离驻印军序列。
工兵第12团,1942年9月29日在兰姆伽成立,由陆续空运抵达印度的工兵第10团第1营、独立工兵第35营、第1补充兵训练总处工兵营、独立工兵第29营第2连合编而成,时任团长梁可发。此后参加中印公路的修筑,1945年2月1日奉调回国,脱离驻印军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