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朝,可能是因为多为少数民族所建立的政权,所以,奇葩皇帝多,奇葩皇后及太后自然也多,其中有两个胡太后比较引人注目。
一个是北齐的胡太后,从皇后走向欢场从事娱乐业,一句“为后不如为娼”的金句,让她在皇后行列中独树一帜;另一位是北魏胡太后,掌控朝政多年,杀伐决断,而且两位还是一家人,北齐胡太后是北魏胡太后的曾侄孙女,共同的特点是“晚节不保”,这个“节”当然是指男女间的那点事,你懂的。
>胡太后北魏(胡太后北齐)
北魏胡太后是历史上四大垂帘听政的“极权太后”之一,其他三位是汉之吕后,唐之武则天及清朝慈禧,但她们都是老病而亡,唯有胡太后是被沉河而死,很惨。
胡太后叫什么名字?因为《魏书》中并未有记载,所以有多种说法,第一种称为胡充华,源自于《南北史演义》,实乃小说家言,充华是北魏后宫嫔妃的一个等级,如同叫作胡婕妤一般。
另一种很有市场,将她叫做胡仙真,也是出自小说《北史演义》,因胡氏曾入寺为尼,这“仙真”应是对女尼的尊称;还有就是叫胡承华的,这个一看就是杜撰了,估计是将后妃等级中的“充华”和“承徽”合二为一,所以,史书一般是以她的谥号“灵太后”称之。
胡氏是安定临泾人,即今甘肃镇原人,出身高贵,其父为司徒,因她的姑母为尼,造诣颇深,故被选入宫中讲经,正是由于姑姑在宫中曾夸赞她的这位侄女种种的好,被当时的宣武帝听到后召入进宫,封为承华世妇。
对此,史书明确有言:“后姑为尼,颇能讲道,世宗初,入讲禁中。积数岁,讽左右称后姿行,世宗闻之,乃召入掖庭为承华世妇。”
入宫后的胡氏最为人注目的,便是生皇子过程中的所作所为,为皇家诞下龙种,这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后宫所有女性的努力方向,一旦有了皇子,母凭子贵自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北魏实行的却是“子贵母死”制度,一旦皇子被封为太子,便要效汉武之钩弋夫人,以防外戚做大乱政而将太子的生母处死,所以,后宫的女人都怕率先生儿子,这风险实在是太大了,谁也不愿意将自己的生命置于如此凶险之地,谁也不愿去当这“出头鸟”。
但胡氏却勇于担当,曾慨然有言:“天子,岂可独无儿子,何缘畏一身之死而令皇家不育冢嫡乎?”甘冒风险也要为皇帝产下龙子,当与其要好的姐妹们皆以“生儿居长,必为太子,而生母则必死无疑”劝她时,她全然不听,幽夜独誓:“但使所怀是男,次第当长子,子生身死,所不辞也。”这样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为国之心,肯定会为包括皇帝在内的众人所敬佩。
幸运的是,她所生的儿子不仅在被册为太子后,她还意外地保全了性命,还在儿子继位后“临朝称制”,这是运气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我说不清楚,但胡氏的胆略和智慧是十分令人惊叹的,不是一般人啊。
胡太后不仅貌美可人,而且聪明异常,仿佛有天纵之才,繁琐政事,随手批答,皆合体例,史载其为“性聪悟,多才艺,亲览万机,手笔断决。”在她的治理下,北魏由稳固逐步走向繁荣。
然而,当年仅33岁的宣武帝去世后,手握权柄的胡太后便恣意妄为了起来,她不知为何很不喜欢自己6岁便当皇帝的儿子,当时的孝明帝元诩,元诩在位的13年间,总是在母亲的阴影下生活,不得一丝温暖,尽管他对母亲恭顺无比,还写下“无为而治赖母明”的诗句来赞美,但还是冰冷如常。
元诩于19岁时去世,关于死因的说法几乎是众口一词,都说是被胡氏毒杀,但我查遍正史却没有发现,仅有“帝崩于显阳殿,时年十九”几字,不知所出何来,民间有言,“虎毒尚不食子”,我是不太相信的她真能害自己亲生儿子的,如果真是这样,这胡氏真非常人了。
不过,这胡氏的思维方式的确是与众不同,孝明帝无子,仅有一女,于是,她便将这婴儿冒充男孩子来立为皇子,即史书所言“皇女生,秘言皇子。”并在孝明帝死后立为皇帝。
我不知这是怎样的一个过程,这被后世称为“元姑娘”的婴儿竟能立为皇帝,这可不是一个短时间内能够瞒人耳目的,肯定是作了长期并周密计划,如后世所传“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一样神奇,如此来看,我又有些相信孝明帝之死可能真是被胡氏所害了。
纸毕竟包不住火,也许这偷梁换柱的的伎俩,只能是无可奈何的权宜之计,待政局安稳后,胡氏便诏告天下,立3岁的宗室子元钊为帝,由于在位极短,后人只以北魏幼主称之,大权自然还是被胡氏牢牢掌握。
但是,胡氏翻云覆雨地妄为,还是引起了手握兵权的那些骄兵悍将们的不满,特别是与孝明帝有翁婿之亲的尔朱荣,在高欢和侯景等人的不断鼓动下,勤兵拥众,打着为明帝复仇的旗号挥兵南下,攻入洛阳。
随后,尔朱荣便将包括胡氏和幼主投入黄河淹死,继而在河边将二千余官员全部斩杀,史称“河阴之变”,惨烈异常;胡太后死后,中枢无人掌控,北魏王朝四分五裂。各地军阀割据,战乱迭起,“文武解体,土崩鱼烂。”六年后,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历时近一个半世纪的北魏宣告覆灭。
然而胡太后在孝武帝即位后,还以皇后之礼安葬,谥号为灵皇后,后世遂称其为宣武灵皇后。
史家及后人对胡太后的风评是相当不好的,《魏书》作者魏收在书中写道:“灵后妇人专制,委用非人,赏罚乖舛。于是衅起四方,祸延畿甸,卒于享国不长。抑亦沦胥之始也,呜呼!”
但是,无论是在《魏书》的字里行间还是其他史书中,对她执政时的功业还是多有赞颂之辞,至少在前期,她还是位合格的政治家。
史书说她不仅天生丽质,知书识礼,而且还会武功,是一个文武兼资的大美人;并且还精通佛理;处主少妇壮之时,她弄权杀伐,行威震朝,朝纲肃整,百官膺伏,却又极喜床第之事,前后如黑白两重天,最终把自己弄去了那滔滔黄河中。
后世对她谴责最多的,是她毫无顾忌的宣淫,在这方面她是不弱于历史上任何一位皇后的,但同如武则天、冯太后这样狠辣凛冽的女人相比,她又是最重情的,最能说明这一点的,莫过于她同那位叫杨华的情感纠葛。
杨华是北魏禁军将领,史书有传,貌美且很有文才,胡太后极为喜欢,便不顾一切地交往,杨将军心虽不安,但最终还是拜于石榴裙下,后来杨华惧惹祸伤身,遂出走南朝,胡太后大为伤心,悲恸中写下著名的诗句《杨白花歌》,以诉思念之情。
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
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
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
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
这首诗凄婉情深又大胆豪放,为中国文学史上北朝诗歌的代表作,熟悉北朝文学必是知道的,她比兴手法的运用,远迥于骠悍豪迈之风,形象的表达出了失恋女子的娇慵无力的伤心之态,其百啭愁肠之情让人不忍卒听,故而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明代文学家钟惺有评曰:“妙在音容声口全然不露,只似闻闲说耳。”
歌词写好后,她便组织百余名宫女互揽肩背,踏歌而舞,但见裙裾摇曳,莲步轻移,乌髻峰聚,翩翩跹跹,似杨花飘飘,却又“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此词后来传到宫外,文士间、青楼处皆广为传唱,胡氏才华可见一斑。
观胡氏一生,从冒死育皇子到“位总机要,手握王爵”,仅用了6年的时间,而后掌控朝政达16年之久,在此期间,她平叛乱,息兵烽,从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改革,还平反了一大批冤案,颇见成效。
在她主政时,北魏成为最繁荣的时期,史书载为:“神龟、正光之际,府藏盈溢。”然而,她后期由于贪图享乐而怠政,大好局面在尔朱荣的残暴下毁于一旦。
广元千佛崖,大部毁于民国川陕公路的修建
于是,后世便将她也列入专政弄权,误国红颜的坏女人中去了,言其为“肆情淫乱,为天下所恶。”虽是过激之语,但反映的却也是时人的一种看法或偏见,而作为胡太后来说,落得这样的评价,实在是可惜她一生的努力了。
最值得一提的,是因她自幼与佛教结缘,当政之际,广建寺院,大力开凿石窟,如著名的龙门石窟;而我们广元有着造像950余龛,7000余尊的千佛崖,据考证始于505年,便正是在她在位之时开凿,我作为在长期在广元工作和生活之人,对胡太后当深鞠一躬,权作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