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年代,望远镜是指挥员行军布阵、指挥打仗不可缺少的工具。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展厅内,就展陈着一副当年徐向前在长征中使用过的6×30双筒军用望远镜。
>徐向前的故事
徐向前在长征中使用过的军用望远镜
这副望远镜是徐向前于1932年3月至5月指挥红四方面军取得苏家埠大捷后缴获的战利品,镜体为黄铜,表面饰皮革,制作精美,可用右目镜中的位分划进行简单的距离测量。徐向前十分喜欢,就将它留在了身边。长征途中,它一直是徐向前的“千里眼”,目睹了徐向前指挥千军万马血战疆场的历史场景。
1935年3月,为配合中央红军在云、贵、川的作战,红四方面军发起强渡嘉陵江战役。在前沿阵地塔子山,当时担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徐向前,就是用这副望远镜观察对岸敌情,直接指挥了作战。
1935年7月6日,徐向前率中路军从理县出发,沿黑水河北岸行进抵达维谷渡口时,三军团长彭德怀亲率一个团来接应。因为隔着河,水声又大,双方都听不清楚对方讲话。徐向前从望远镜中看到对岸有个身材粗壮、头戴斗笠的人,估计是彭德怀,于是就写了张“彭军团长:我是徐向前,感谢你们前来迎接!”的字条,绑上石头扔过河传递问候。第二天,徐向前坐在竹筐里从绳索上滑过河,和彭德怀相见。
徐向前原名徐象谦,字子敬。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永安村一个贫寒的教书先生家中。七岁就开始参加劳动,边参加劳动边跟父亲识字、练字。十岁入私塾正式读书。两年后升入高小,该学校新思想比较浓厚,开设了算术、英语、历史、理化等较先进的学科。学生过寄宿生活,课余,学生们听老师讲授西方的民主革命思想和救国救民的道理。这段时间对徐向前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后来,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徐向前被迫辍学,回家参加劳动,以减轻父母的负担。
徐向前
徐向前很早就养成了读书学习的习惯,他设法寻求既能赚钱糊口,又有书读的职业。后来经亲友介绍终于找到了到书店当学徒的差事。工作虽苦,但有不花钱的书看,这是最大的安慰。年轻的徐向前不安于现状,1919年当他听说山西省立师范招官费生时,立即前去投考并被录取。在师范学校读书两年,此间发生了五四运动,师生们思想活跃,产生一批革命活动家。徐向前在这里受到了民主革命的深刻影响。
1924年,南方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逐渐进入高潮。孙中山先生筹建黄埔军校,在全国招生,向往革命、谋求出路的徐向前听到这一消息后,立即远离家乡,先去上海参加初试,通过之后,又到广州参加复试。这个远方来的青年终被录取,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员。
黄埔一期生徐向前(前排右一)
黄埔军校毕业后,他初任排长,参加了讨伐陈炯明的东征,后来又在一个团当团副。1927年3月,在蒋介石即将挥起砍向共产党人的屠刀时,徐向前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大革命失败后,徐向前奉党中央之命,在广州参加了武装暴动,负责率领工人赤卫队,当起义的枪声打响之后,他率领这支队伍手持木棒和菜刀参加了战斗。起义失败之后,徐向前与其他领导同志一起率领起义的队伍撤出广州,经花县转移到海陆丰地区,从此开始了创立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徐向前戎马一生,战功卓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外表温文尔雅,不熟悉之人往往认为他有些腼腆木讷。实际上,徐向前的内心刚烈无比,他的军事指挥风格与其外表恰成鲜明对比。在广州起义和海陆丰的艰苦战斗中,他锻炼出非凡的勇气,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他刚到鄂豫皖任副师长时,原师长已牺牲,部队也只有黄麻起义后留下的300多名农民战士。头一次带队上阵,敌人的机枪扫过来,没经验的战士都趴在地上不敢抬头,徐向前却站在那里岿然不动,他就此在部队中树立起威信。
每次战斗,徐向前总是冲锋在前,哪里战斗激烈,他就拿着驳壳枪出现在哪里。曾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政委的李先念回忆说:“向前具有惊人的军事胆略,从不知恐惧为何物。越是大仗、硬仗、恶仗来临,他越是生龙活虎,精神百倍。”
徐向前的这股硬劲,在1948年的临汾战役中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他根据解放军炮火不强、敌人城坚难摧的情况,决定采用“土行孙战法”,依靠坑道爆破解决战斗。总攻时,完成的两条坑道内所装18000斤炸药同时点火,将厚厚的城墙炸开两个50多米宽的口子,八纵二十三旅首先进入城内,战后被命名为“临汾旅”。此役成为解放战争中最为典型的坑道爆破攻城战术。
临汾战役中,徐向前在敌人施放过毒气的前沿阵地上。
徐向前善于带兵,特别是能在短期内将素质较差的地方部队整训成劲旅。他到鄂豫皖才两年多,便把300多人的农民武装发展成有4万人的红四方面军。1947年,刘邓大军南下后,徐向前将晋冀鲁豫地方部队集中起来,编成华北第一兵团。在攻克临汾后,徐向前又以6万之众横扫晋中,采取包抄围攻、灵活机动的战术,把阎锡山的精锐野战兵团大部歼灭,其中包括由日本人组成的暂编第十总队,头目元泉馨被击毙。之后鬼子一听到徐向前的名字就胆战心惊。
晋冀鲁豫军区领导合影(左一为徐向前)
徐向前在军史上拥有多项第一,他是唯一把总参谋长、国防部长(兼国务院副总理)、军委第一副主席三个军职全部当遍了的将帅。他是黄埔一期共产党里最高的将领。他是红军时期最年轻的方面军总指挥,是指挥部队人数最多的红军将领,也是门生弟子遍布四个野战军的老帅。
徐向前和家人在一起
徐向前不但有卓著的军事才能,也很有文才,兴趣广泛,他爱唱戏,懂摄影,喜读书,会乐器,能缝补,善手工,还喜欢练书法,还会织毛衣!老人家80多岁时写的《忆响堂铺之战》很有气魄:“巍巍太行起狼烟,黎涉路隘隐弓弦。龙腾虎跃杀声震,狼奔豕突敌胆寒。扑天火龙吞残虏,动地军歌唱凯旋。弹指一去四十载,长看春意在人间。”
1990年6月,徐向前因病住进解放军总医院。病中他常要求秘书给他说些国家大事,讲些军队的事,他戎马一生,战争和军队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1990年8月,病情加重的徐向前对儿女们郑重地说:“我死后一不搞遗体告别,二不开追悼会,三把骨灰撒在大别山、大巴山、太行山、河西走廊。这就是我留给你们的遗言。”
1990年9月21日凌晨,徐向前与世长辞,军旅中又陨落了一颗闪烁的帅星。按照徐向前的三条遗言,丧事一切从简;骨灰撒向了大别山、大巴山、河西走廊、太行山。这位五台山的骄子,从小看着大山长大,革命的生涯又和青山分不开。他的名字将和高山一样巍然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