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时期(商周时期普遍推行郡县制)

商代的政治体制,大概可分为王朝直属领地和属国诸侯的领地,属国名义上臣服商王,实际上属于完全独立的自治,有自己的制度、法律、军队。

>商周时期(商周时期普遍推行郡县制)

商王朝对于这些属国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祭祀,具体表现为进贡祭祀用的龟甲和奴隶等;而是接受征召,随从中央王师征战。而周国,就是商王朝的属国。

对于周国什么时间成为商王朝属国的,历来多有争论,在河南殷墟出土的卜辞中,有零散关于“周”文字。

因为卜辞是商王武丁时期,所以不少学者认为,周国大概应该是这个时间段被征服,成为商王朝属国。

比较明确的是《竹书纪年》中记载,周王季历朝见过商王武乙,武乙赐地三十里,还有一些玉器马匹,接受了商王朝的任命。季历,就是周文王姬昌的父亲。

季历非常有能力,他在位期间,对西北戎狄展开征伐,在武乙三十五年时,大败当时商朝的主要敌人鬼方,在文丁四年,征服余无之戎,季历因此被商王文丁任命为“牧师”,就是诸侯之长的意思。

但是季历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又先后征伐周边的戎狄,势力扩张到现在的陕西全境、山西部分地区。

此时的商王朝,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对四方边境的控制,而西北方最大的诸侯周国,多次战胜戎狄,作为中央朝廷,自然应该奖赏,但是周国的壮大和扩张,也让商王朝感到了威胁。

对于周国的壮大,商王朝先是采取剪其羽翼方式,比如,攻击跟随周国的族群。后来随着矛盾的的激化,商王文丁果断下手,以封赏的名义,把季历骗到朝歌,囚禁而死。也有野史说被商王朝的象兵踏死。

季历死后,姬昌继位,他和商王朝有着杀父之仇,姬昌自然是不甘心,但是商周之间,国力差距很大,于是,姬昌继承父亲的志愿,带领周国继续发展。

首先,姬昌发展内政,爱护人民,礼贤下士,使得国力大盛,并且,有很多贤人闻名来投,如散宜生、南宫括等,还有著名的文王访贤的主角姜尚。

姬昌的贤德之名,以及周国的兴盛,再次挑动了商王朝敏感的神经。此时的商王帝辛,也就是商纣王,把姬昌囚禁在了苃里。

幸运的是,姬昌并没有重蹈父亲的覆辙,即使帝辛杀了他的长子伯邑考做试探,也忍辱负重。

七年后,姬昌被释放,帝辛封他为西伯,赐予斧钺,授予征伐之权,表示对姬昌的拉拢。

回国之后的姬昌,继续修行德政,使得诸侯归附,同时,效仿父亲季历,对外征伐。

先是向北,占领了现在的甘肃部分地区,接着向东,占领了山西全境和河南的部分地区,攻下了帝辛的心腹崇侯虎的崇国,建立了丰、镐两京,并把周国都城迁到了丰京。

至此,商周之间,可以说是短兵相接,周国已经逼近了商王朝的核心地区,决战在所难免。就在这关键时刻,已经称王的姬昌病逝,次子姬发继位,是为武王。

文王姬昌虽然过世,却给武王姬发留下了好大一份家业,《左传》中说“天下三分有其二”。武王即位后,继续发展内政,厉兵秣马,迁都镐京,等待着和商王朝决战的机会。

武王九年(一说四年),姬发率兵来到黄河渡口的孟津,大会诸侯,据说有八百多家,还都是不期而会的,也就是没有商量,却不约而同的来到了这里。这一点,在沟通基本靠吼的年代,想想就知道多不靠谱。

这次会盟,确定了武王姬发的领导地位,制定了“翦商”的政治纲领。但是万众拥戴的姬发,很冷静,他并没有直接攻击商王朝,依然在等待机会,等待商王帝辛犯错。

后来,东夷叛乱,帝辛发动军队平叛,据说,这场战争,打了九个月,虽然打赢了,但也使得国力大耗,军队损失惨重,加之帝辛对内更加残暴,这让商王朝进入内外交困的地步。

姬发见时机已至,载着文王的神位,率领战车三百、虎贲三千、甲士四万五千人以及部分诸侯联军,历疏帝辛三大罪,在牧野和商王朝决战,商军前锋纷纷临阵倒戈,姬发趁势掩杀,商军兵败如山倒。帝辛无奈,在鹿台自焚而死。

自季历开拓,到文王建业定基,至武王伐纣,奋斗三世,周国终于成功地取代了商王朝,开启了宗周八百年天下。

后记:因为典籍遗失和年代久远,一些事件的具体年代不可考,说法很多,文中也只是采取其中一种,不当之处,敬请见谅,欢迎指正。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