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体(文定),无授权禁转!
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李自成率部挺进豫西,正在完成对豫西重镇洛阳的包围。张献忠、罗汝才率部从巴州起营,攻克通江县,取道达州,打算东出入据湖广。杨嗣昌得到这一信息后,立即调整部署,一面命令总兵猛如虎等加紧追击,同时连续九次发出命令,要求驻扎在湖北郧阳地区的左良玉部进川堵截。万元吉自保宁至达州,由于行军极为艰难,驿道焚毁,中间700里没有人烟,诸将随从猛如虎率部追赶,直到开县才追上了农民军。他们哪里知道张献忠在开县黄陵城设置了歼灭他们的陷阱。
>张献忠剿四川真相(张献忠剿四川真相湖广填四川)
(张献忠雕像,大西政权创立者。)
十三日晚,张献忠的部队到达开县黄陵城。与明将猛如虎的部队相遇。当时天下起雨来,官军衣物全都淋湿,兵马困乏,怨声四起,人无斗志,都想休息一下,明日再战。参将刘士杰求功心切,自以为农民军连日溃败,昼不得饱食,夜不得安睡,又饥又累,正是歼灭好时机,若是耽搁一天,起义军走远,岂不贻误了战机!他还自命不凡地吹嘘说:“我束发时曾一人骑马出战,在战场上屡建大功。而今年近四十,难道还不如儿童时吗?”猛如虎听他这么一说,也劲头十足,便不顾士卒疲惫,命令士兵立即向义军发起攻击。
战斗十分激烈。刘士杰策马直冲农民军军营。义军根据对猛如虎、刘士杰二部情况的了解,诱敌深入,在山巅设下埋伏,故意以小股兵力,且战且退,将明军引入山巅的埋伏圈中。张献忠在高处眺望,见追上来的官军都是步兵,数量不多,且没有后续部队,再加上雨天地滑,步兵出战十分困难,于是命令隐蔽在密林中的精锐骑兵,穿行山谷中,绕道敌后,向明军主力左良玉部发起猛烈进攻,将士人人勇气百倍,呼声震天,左良玉部先溃,其他各部乱成一团,刘士杰当场被击毙,猛如虎之子猛先捷、游击郭开、李仕忠丧命疆场,猛如虎的侄子猛忠矢尽弦折,拔刀自刎。猛如虎见全军覆灭,率牙兵奋力拼搏,中军马智挟如虎冲出重围,只顾逃命,马仗、军旗、军符,全部丧失殆尽。经过这场激战后,官军元气大损。而奉调入川夹剿的左良玉由于对杨嗣昌积恨甚深,对嗣昌连续发出的命令置若罔闻。待义军即将由四川东出湖广时,他竟拉起队伍开往陕西汉中。这样,张献忠、罗汝才部义军在毫无阻拦的情况下,顺利地出夔门经巫山进入湖北。
黄陵之战后,杨嗣昌失魂落魄退居夷陵(今湖北宜昌),火速传令襄阳军民严防死守。二十五日,张献忠攻克兴山,杀死官军守将吴国懋、知县刘定国。原打算越过武当山,取道谷城,逼进襄阳。在郧阳、均州一带遇到巡抚袁继咸的阻截,遂让罗汝才部在此与袁周旋,牵制敌人。自己率领轻骑,疾出荆门,过而不攻,东进当阳,探得襄阳城内官军守备单薄,乃定计奇袭。
襄阳是湖广西北部的军事重镇。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有说据襄阳,进可居高临下,直捣武汉,夺取中原,退可依险固守。它的战略地位,清初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说,湖广之形势,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以湖广言之,则重在荆州;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明朝由于嘉靖皇帝父亲墓(显陵)在此,襄阳的军事地位更加重要。督师杨嗣昌以襄阳为重镇,将前线指挥部设于此。城周12里103步,墙高2丈5尺,上宽1丈5尺,下3丈,垛堞4210个,警铺4个,城门6个,俱有月城。城北以汉水为壕。经过杨嗣昌的加固,城外开挖三道壕沟,造飞梁,设横柢,派众兵把守,如果强攻,是很难得手的。
潘独鏊与张献忠的家属在玛瑙山被俘后,关在襄阳监狱。尽管已经确知他的真实姓名与身份,也没有对他采取过多的措施。潘将得知的军事消息传给张献忠,张献忠也将有关情况传送给他。襄阳知府王承曾以为张献忠在四川,远离襄阳,因此对襄阳的防守也不大在意。虽然杨嗣昌提醒过他,要他不要大意,他漫不经心地说:难道张献忠长有翅膀,真能临空而至?为此,张献忠决定抓住防守空虚这一战机智取襄阳。
(襄阳位于江汉平原,地理位置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他的部署周密而细致,一面动员精锐部队快速行军,以一日夜300里的速度,抢在杨嗣昌回师的前头,到达襄阳。沿途破坏驿站,以中断他与蜀、楚的联系。同时让罗汝才率部对付郧阳都御史袁继咸的部队,张文秀率领部队轻装前进,化装为官军,乘夜过江,到各地揭掉杨嗣昌张贴的告示,张献忠让将告示上的印信刮下,命孙可望比照原告示的大小样式,重新刻印,假借杨嗣昌的名义,发布命令,上面写道:“献忠已死,余党皆散。闯贼猖獗日甚,调襄阳守将,速领兵下河南援剿闯寇。”没想到,几天后,襄阳守军果然尽撤北上。同时让义军将士混进每天进进出出的人群,潜入襄阳,探听虚实,充当内应。
当阳离襄阳300多里。地势低平,适合骑兵行进,张献忠早上从当阳出发,当晚即到襄阳。真可谓朝发夕至,迅雷不及掩耳。碰巧,在通往宜城道路上,意外地截获了杨嗣昌派往襄阳领取军饷的官员,收缴了有关的文件、兵符。这可真是喜从天降。张献忠得报,当即决定派12名骑兵诈称督师衙署的差官,拿着调兵文书入城;又让士兵化装成为商人把武器混入货物中随车运进城内。
(描绘襄阳之战的油画)
一切按照原定计划进行。二月初四日黄昏,张定国的先头部队到达襄阳城下叩门,向守城士兵递交了兵符,经兵备副使张克俭亲自查验无误,启开城门,让张定国一行入城,并安排他们在承天寺外住下。张定国迅速与张文秀取得联系,并与城内的义军人员取得联系。约定攻城时间,以放火为号。
三更时分,张克俭刚刚做了防守部署安排,在回衙途中,发现城内承天寺起火,不久,南门、端礼门、襄王府也都燃起大火。火光之中,见有身穿红色箭衣的人沿街奔驰,背后又有数十骑人飞奔而过,直向府衙。清军厅东夹道、理刑厅西夹道,有人见到火光,立即起而接应。没过多久,城内守军三四百人,手持兵器,反戈哗变,冲进官署,喊杀声四起,城内乱作一团,守城官兵不知所措。有人疑为监军道家丁叛变。不久,先期入城的义军,开始向襄王府发起进攻。
(襄阳之战,张献忠兵不血刃,智取襄阳城)
五日拂晓,张献忠与罗汝才率领大部队到达,向城内发起猛攻,内外结合,满城大乱,烟焰梗路,迅速将机桥放下,义军涌进襄阳,号称“天险”的军事重镇襄阳落入义军手中。午后,张献忠率领精骑2000人从南城门入城。义军将士,身穿红、兰箭衣,佩戴白色号记,背上插着戏色小旗,个个精神抖擞,笑逐颜开。
义军入城后,打开了监狱,释放了狱中囚犯,救出了在玛瑙山战役被俘虏的潘独鏊和张献忠的家属;搜捕明宗室官绅,襄王朱翊铭、贵阳王朱常法等不及逃跑,一一被擒获。襄王朱翊铭年已逾七旬,被押至西城楼,跪在地上向张献忠叩头求饶,求千岁爷爷饶命。张献忠斥责说:你是千岁,倒叫我千岁。我不要你别的,只借你头用。襄王说:宫中金银宝玩,任千岁爷搬用。献忠道:你有什么办法能禁止我不搬呢?只有一件事,你不给我头,那杨嗣昌就不得死。说罢,亲手一连三刀,将襄王杀死在西城楼上。他的家眷及其第三子贵阳王朱常去等43人也在这天被杀于西城门外。张献忠随即下令放火烧毁城楼。义军收缴了官军大量的军饷和军用物资,补充了自己的装备和给养,拿出白银15万两救济穷苦百姓和各地饥民。各路明军闻之,大惊失色,左良玉在唐县,听说襄阳失陷,一下子瘫倒在地上。
(督师杨嗣昌画像,襄阳的陷落成为杨政治和生命生涯的终点,农民军从此做大)
襄阳大捷是张献忠部义军的转折点。它表明张献忠这支部队在战略战术上的成熟,不仅能攻占小的州县,还能攻取襄阳这样守备严密的军事重镇,不仅能打硬仗、攻坚战,还可以巧取,以最小的代价换取了重大胜利,创造了巧取大城市的光辉范例。这是继李自成军攻克洛阳后又一重大胜利,从战略上粉碎了明王朝对农民军的围剿,使杨嗣昌的“圆盘计划”等方案彻底破产。参考资料:《明末战争史》《中国军事史-明》《明史》《孤独的崇祯》
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