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问题是中东地区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难题,这一问题虽然是近百年来才开始出现,但是这一地区复杂的历史演变却可以追溯到宗教传说时期,同为亚伯拉罕的后代,诉说着不同的故事。
复杂的宗教纷争,历史创伤,在帝国主义的肆意干预下,最终打成了一个让所有人头疼的死结。想要打开局面,首先得将这数千年的故事脉络把握清楚,掌握冲突的根源。
>第五次中东战争(第五次中东战争简介)
犹太人早期的历史是一部宗教历史,犹太教宗教经典《塔纳赫》中将世界描述为由神创造,神造了第一对人类:亚当、夏娃,二人因偷吃禁果而被神赶出伊甸园,随后繁衍了众多的后代。其中第九代中有一个人名为诺亚。
上帝因为人间满是欺骗、罪恶,决定降下洪水毁灭人类,但是觉得诺亚生性善良,便告知诺亚按他的指示造一个方舟,带上家人以及世间其他各种生灵度过劫难。大水之后,诺亚的三个孩子和女婿们逃过一劫,使得人类得以延续。
诺亚方舟
诺亚有三个后代,闪(Shem)、含(Ham)、雅弗(Japheth)。其中雅弗一系繁衍出希腊人、亚美尼亚人、日耳曼人等等;含一系则繁衍出迦南人、埃及人等等、而闪的后代则包括亚述人、波斯人、后来的希伯来人等等。
诺亚之后的第十一代有个希伯来人叫亚伯拉罕,他生活于乌尔(Ur)地区。洪水之后经历数代繁衍,人类又遍布世界,耶和华发现人类依然内心幽暗,个性狡诈,十分后悔创造人类,可是他之前承诺过,不再因为人类的缘故而毁灭生灵。
于是他挑中亚伯拉罕,与他立下契约,让其前往迦南按神指定的方式生活,神许诺他子孙满堂,同时在那建立一个伟大的国度。亚伯拉罕于是带领妻子萨拉前往迦南生活,亚伯拉罕其中一个孙子叫雅各(Jacob),雅各在毗努伊勒(Peniel)与天使摔跤后,天使将其改名为以色列(Israel),因为他与神、与人较力都取胜了。
雅各与神角力
以色列育有12个儿子,他们所繁衍出的后代便称为以色列人(Israelites)。迦南发生饥荒以后,以色列带领族人迁居埃及,埃及人给他们分了土地,二者和谐共存了数百年。在此期间以色列人繁衍了众多子嗣,引发埃及人的恐慌焦虑,担心资源被抢,于是埃及人将以色列人打为奴隶。
又持续几百年以后,其中一个以色列人摩西(Moses)受到神的启示,让他带领族人回到迦南。神劈开红海让他们顺利逃脱了埃及人的追截,众人来到西奈山(Mt.Sinai)后,神与摩西谈话并颁布十诫和律法,这被视为神与亚伯拉罕契约的延续。之后以色列人回到了迦南,并在那里生活。
公元前1000年左右,扫罗(Saul)经历数年征战,最终统一了由以色列十二个儿子组成的十二个部落。第二代王位则由大卫(David)继承,这样一直传递到所罗门(Solomn)后,以色列人分裂为北方十个部落组成的以色列王国和南方两个部落(主要为犹大部落)组成的犹大王国。
以色列王国,犹大王国示意图
直到亚述帝国入侵灭亡了北方以色列王国,而犹大王国则成了亚述帝国的附庸,同时成了以色列历史延续的载体,历经千年最终变成了如今的犹太人,他们的宗教则被称为犹太教。此后这一地带不断遭受侵略,罗马人统治时期,犹太人所居住的地区被纳为犹大行省。
犹太教中指示,在犹太人中将会产生一个带领族人建立一个美好国度的王,一个救世主,最终犹太人也没有等到。
基督教中认为犹太人等到了,所等的救世主就是耶稣,耶稣被犹太教长老所害,罗马人将耶稣钉死在耶路撒冷的十字架上,不管是不是犹太人,信仰上帝都能得救,而犹太教中则没有对基督的记载。
罗马人在公元七十年大败犹太人,使得犹太人流散四方,散落世界各地。由于犹太人长期饱受困苦,他们渴望救世主的到来。犹太人中相信基督故事的人最终发展出了基督教,而不信的人则仍然是犹太教徒。
罗马人和犹太人的战争
基督教在传教士的推动下迅速传遍四地,并在公元392年成为罗马帝国国教,犹太教则只传犹太人。罗马帝国分裂以后,虽战乱不断,但是对耶稣的信仰却保留了下来。
由于基督教视角中将犹太人视为害死基督的元凶,同时犹太人自身善于经商,身上通常被贴着放高利贷、奸商等符号,所以被众多欧洲的基督徒仇视,犹太人被歧视,迫害的事件屡见不鲜。
十字军东征时期沿途的犹太人都频频成为被攻击对象惨遭屠戮,更一度成为十四世纪欧洲爆发黑死病的替罪羊,人们传言犹太人在井水里下毒并对他们展开大规模清算。
十字军
与以色列相同,巴勒斯坦早期的历史,也源自宗教传说。前面提到诺亚的其中一个儿子叫含,含生的其中一个孩子是埃及人的祖先麦西(Mizraim),麦西是迦斯路希(Casluhim)的父亲,迦斯路希则是腓力士丁人(Philistines)的祖先。
腓力士丁人东迁与迦南人住在一起,亚伯拉罕自乌尔到达这里时,迦南人和腓力士丁人便共同居住在此,摩西从埃及回来后,与约书亚(Joshua)一起铲除了迦南人,但是没有占领腓力士丁人和基述人(Geshurites)的土地,此后一直共同居住在这里。
腓力士丁人居住在十二个以色列部落的西北方,二者命运相似,也遭受被入侵的命运。巴比伦入侵时期,将其灭亡,他们的人口被同化、融合。
亚伯拉罕形象图
在罗马人统治时期这里则主要居住着罗马人、希腊人以及少量以色列人,罗马帝国在公元135年将这一整块地方命名为巴勒斯坦(拉丁文Palestina)。
基督教在传播过程中不仅向西向北扩散,还传到了整个阿拉伯半岛,同时阿拉伯人不断地迁入巴勒斯坦地区,使这里完成了阿拉伯化。
公元610年,穆罕默德在希拉山一个山洞中隐居时遇到天使加百利,经由加百利得到神的启示,创立了伊斯兰教。
亚伯拉罕与萨拉的埃及女仆夏加(Hagar)孕有一长子叫伊斯玛仪(Ishmael),与萨拉孕有一子叫以撒(Isaac),由于之前仆人怀孕时一直轻视萨拉,因她没有生育而嘲讽她,二人不合已久,在以撒的断奶宴上矛盾再次爆发,亚伯拉罕接受神的旨意将夏加与伊斯玛仪送走,二人去了南边的沙漠。
《圣经》中描述二人去了巴兰沙漠,从此过上幸福生活,而《古兰经》中则说二人向南走了很远,天使为帮助夏加给口渴的伊斯玛仪找水喝,用脚后跟踩了一眼泉,母子二人围绕泉水建立了小城麦加,甚至亚伯拉罕还来到此地与伊斯玛仪在泉水不远处建立一个天房用以崇敬神,伊斯玛仪便是阿拉伯人的祖先,而以撒则是以色列的父亲。
麦加天房
《圣经》中说上帝与亚伯拉罕的后代立约,犹太教说这个后代是以撒,神的契约由犹太人来延续,而伊斯兰教则说神不仅和以撒立了约,同伊斯玛仪也立了约,只要顺从神都能上天堂,伊斯兰(Islam)也即归服于神的意思。
经由穆罕默德率领信徒不断征战、传教,伊斯兰教流传开来,巴勒斯坦地区则完成了伊斯兰化过程。最终变成以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为主的地区,一直持续到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犹太人仍然是只占十分之一人口不到的少数民族,两拨人共同生活在这里。
长期的压迫推动犹太人一直在寻找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在十九世纪,摩西·赫斯首次在德国科隆提出一系列政治锡安主义(Zionism)理论,也即犹太复国主义,提倡人们回到锡安,重建犹太人的家园。最终经由西奥多·赫茨尔形成完整的理论。
1897年犹太复国主义者旗帜
由于当时犹太人居住十分分散,而且交通并不像现在这样便利,所以这一思想号召力有限。自1881年起,俄国西南部陆续发生多起反犹暴动,时间长达40年,使得很多人投入锡安主义浪潮之中,经历两次移民浪潮,大概有七万人回到巴勒斯坦地区。
这些人的涌入引起当地阿拉伯人的警觉,再加上犹太人在此购置大量土地,更是引发阿拉伯人与犹太人产生许多冲突。
一战期间,英国为在亚欧大陆枢纽地带植入自己的势力,时任外交大臣贝尔福在1917年公开发表了一份寄给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罗斯柴尔德勋爵的信,信中写道:“英国政府同意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民族之家(nationalhome),并且会尽力促成这一目标。
贝尔福宣言
需要清楚的是,不得伤害已经在巴勒斯坦生活的非犹太民族的公民权利、宗教权利,还有犹太人在其他国家享有的权利以及政治地位”。英国政府首次公开明确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民族之家”,这一举动使得锡安主义影响迅速扩大。
一战后,巴勒斯坦地区成了英国托管区,在英国支持下,又产生了三波犹太人移民浪潮,使得这一地区的犹太总人口增加到45万,占比大幅上升。阿拉伯人则不断阻挠,英国政府为限制双方冲突也开始限制犹太人口的迁移,但是随后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纳粹党召开万湖会议,提出关于处理犹太人问题的“最后的解决方案”:种族灭绝。经历这次浩劫,犹太人坚定了离开欧洲的决心,二战后大量的犹太人移居美国或者巴勒斯坦地区。
万湖会议旧址
周边的埃及、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甚至约旦河东边的约旦都已经摆脱殖民统治宣布独立,只剩约旦河西边主权未定,他们也希望在神的“应许之地”建立国家,结束流浪生活。
各方一系列谈判斡旋之后,联合国在1947年提出了解决方案:把这一地区分为三个部分,阿拉伯人建立巴勒斯坦国,犹太人建立以色列国,耶路撒冷地区则设为国际共管区。
另一方面,奥斯曼帝国南部的阿拉伯人在长期的帝国统治下,遭遇诸多不公,民族意识不断崛起,产生了摆脱奥斯曼建立单独民族国家的理想。南部省份的省长侯赛因·本·阿里成了第一个践行这一理想的人。
1947年联合国提出的分治计划
1914年11月,英军在苏伊士运河以东同奥斯曼帝国交战,战败以后退回运河西部地区。苏伊士运河是连通地中海和红海的大动脉,英国为保住这一战略要地,开始与南部同样不满奥斯曼帝国统治的阿拉伯人接触。
英属埃及的外交高级专员麦克·马洪在英国战败半年后与侯赛因取得联系,共谋对付奥斯曼帝国。此时在英国的犹太复国主义者们还在寻求英国政府的支持,但是由于与阿拉伯人合作,将会立马对局势产生影响。
于是麦克·马洪与侯赛因展开了信件来往,谈判中麦克·马洪许诺了侯赛因除法国人要求的部分叙利亚土地外几乎全部的奥斯曼帝国阿拉伯省份,包括巴勒斯坦地区。
与此同时,英国人还同法国人达成了秘密的赛克斯-皮科协议(Sykes-PicotAgreement),谋划了战后对于包括伊拉克、叙利亚等地在内的大块区域的瓜分,同时打算将耶路撒冷作为国际共管区域。
赛克斯-皮科协议领土瓜分示意图
阿拉伯人在获得英国人的物资支持下与英国人相配合发动起义向北进攻,直到贝尔福的公开信突然刊报,阿拉伯人才感到事态有变。
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西方战胜国签订了《凡尔赛条约》,以英法秘密谈判为基础,不顾之前承诺侯赛因的阿拉伯人的独立,瓜分了原奥斯曼帝国大片区域,划出了法国托管的叙利亚、英国托管的伊拉克和英国托管的巴勒斯坦。
侯赛因对此非常气愤,没有签署条约,在南部自立为阿拉伯人的王。1930年后,沙特家族势力扩张,吞并了大部分阿拉伯地区,并建立了沙特阿拉伯。
1967年后以色列在占领区人口变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整个中东地区参与度并不高,战争结束后,阿拉伯人还没报被英国背叛的仇,却发现巴勒斯坦这一地区的犹太人越来越多,到1947年已经有63万人,而埃及和土耳其也已独立,便相继跟随各个领导人成立独立的阿拉伯国家,最终只剩约旦河西边的巴勒斯坦地区。
联合国的分治计划在阿拉伯人看来与殖民侵略无异,因为从七世纪以后,这里一直是阿拉伯人的土地,直到一战前犹太人在其中还只是占极少数,英国当初还答应过他们战后拥护他们建立独立统一政权。也因此当以色列宣布建国以后,周边所有阿拉伯国家立马对其宣战。
正是这样一种复杂的历史演变,形成了中东地区这一令人头疼的巴以问题,而其中英国的这一双向许诺更是火上浇油,构成了问题产生的重大原因。
自1947年以色列建国以来,这一地区历经大大小小共5次中东战争,战火并没有以和平的方式告终,换来的只是一次又一次短暂的休战,以及无数军民的伤亡。
就在上个星期日,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发起的袭击,还造成了至少44民巴勒斯坦人的死亡,其中还包括15名儿童。目前双方虽已休战,但是我们知道,和平的希望仍然渺茫。
加沙被空袭
帝国主义的政治操弄,宗教间、民族间的排他性土地声索,想要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双方共同的苦难历史中寻求共识,找到一个折中之道。强权政治,武力开道可能换来一时的妥协,但势必会埋下更大的隐患。
1.TheBible.
2.马坚,古兰经.
3.潘光、陈超南、余建华著:《犹太文明》,中国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