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生葡人(土生葡人是中国人吗)

如果说澳门半岛老城区是中西文化结合,路环是安静的小清新风貌,那么氹仔,应该是很多人对于澳门的第一印象,或者说是比较“片面”的印象。说真的,我来了澳门才认识这个字念“氹(音‘dàng’)”。

记得坐在回程去机场的出租车上,我问司机说最近二十年澳门发展得怎么样,司机大叔说“哇,变化好大呀,你看这些酒店什么的(指着氹仔周边),都是这些年盖的,环境什么的都越来越好了”。

如果乘飞机直飞澳门,缓缓降落在澳门机场,从舷窗看出去那一片“纸醉金迷的豪华”,诸如“威尼斯人”的圣马可钟楼、“巴黎人”的埃菲尔铁塔、银河、永利皇宫……就是氹仔的度假酒店区了。

>土生葡人(土生葡人是中国人吗)

氹仔原本只是一个环境优美的小山岗,可通往兵房斜巷、嘉模斜巷、素卑古街等多条道路。因地势较高,原本还能在这里眺望澳门南湾一带的风光。可惜一座座度假村酒店拔地而起后阻挡了视线。正所谓有得必有失,虽然让氹仔少了几分本来的风貌,却拉动了整个澳门的旅游业。

于是,绝大部分人心中就有了“度假酒店区=氹仔”的印象。平心而论氹仔确实没什么太多可玩的,毕竟那些度假酒店就值得泡上个三天三夜,我也会在后面详细记述。

所以在氹仔户外能逛逛的,也就是“龙环葡韵”和“官也街”了。龙环葡韵离酒店区不远,“龙环”是氹仔的旧称,“葡韵”是指这里葡萄牙建筑风貌。包括海边马路的五幢葡式住宅建筑、以及附近的嘉模圣母教堂、前嘉模图书馆、市政花园和星星花园等一带如诗似画的迷人景致。这一带地区更是许多澳门人充满幸福快乐回忆的地方。他们来此拍摄结婚照,接受亲朋好友的祝福,呼朋引伴地踏青游玩,感受自然环境之美。

5座翠绿色的小别墅坐落于一片湿地旁边,统称为“龙环葡韵住宅式博物馆(TheTaipaHousesMuseum)”。这处葡式建筑群于1921年落成,有的是离岛高级官员的官邸,也有的是一些土生葡人的家庭住宅。上世纪80年代,澳门旅游局收购了这几幢房屋并按原貌重新装修。1992年,它们被评为“具有建筑价值”的建筑群。此后进一步彻底修复,其中三幢被改建为博物馆。从西至东分别建成“土生葡人之家”、“汇艺廊”、“创荟馆”、“风貌馆”及“迎宾馆”。1999年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现由民政总署管理,是氹仔重要的文物建筑与文化遗存,同时也是澳门最具特色的景点之一。

5幢别墅中最西头的就是“土生葡人之家”,也是唯一一座完全恢复了当年葡裔居民生活景象的房间。“土生葡人”族群主要是指当时葡萄牙人与东南亚一带的马来西亚人、菲律宾人及南亚的印度人通婚后产生的族群,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文化、生活方式及宗教,又融合了东方人的生活习惯,带来了新的饮食文化,比如今天流行的“澳门葡国菜”。

展馆内大部分的展品都来自在澳门定居已久的土生葡人家庭,家具、摆设及装饰物均别具风格,还有一些展示他们生活状况的老照片。体现了中西方文化在澳门的融合,也是这座小城的文化写照。我寻思既然都来了,参观又不要门票,那就扫个健康码进去看看。通过这座博物馆,可以了解土生葡人的日常生活和特色文化。

房间分为上下两层,一楼是客厅、书房、饭厅和厨房。二楼是主人房、卧室、卫生间等。进门左手边是饭厅。饭厅中央是长方形餐桌配以6张木背椅子,餐桌表面覆盖着一张白色针织台布,天花板装有精致的金属吊灯。饭厅的四周围绕餐桌分别放置了19-20世纪的玻璃器皿橱柜,以及3个餐具柜。而餐具柜墙身处有耶稣像、挂镜、装饰瓷碟以及“最后的晚餐”画像。其中“最后的晚餐”画像是土生葡人饭厅常设之物,用来提醒餐前感恩。

右手边是客厅及书房:客厅与书房相连,并前后各设一门以便于从走廊进入。客厅内设置了一套20世纪前期的珍贵酸枝丝绸包面安乐椅躺椅,用于招待亲朋或于家人共聚之时闲坐、聊天。客厅内还配备旧式钢琴、留声机和收音机,以及陈列了自1921年以来的家庭成员及亲属肖像,表现了主人对安逸生活追求和对前人的思念之情。

书房主要是主人商谈公务及让子女阅读的地方,这里陈列约有200年历史的中式藏书架、黑木写字台及会客用的酸枝椅子,是整幢别墅最为贵重的物品。土生葡人爱好安逸,生活富有品味,多喜欢搜集珍藏,尤其是与血缘身份有关的物品,于是书房里的酸枝饰架便成了陈列珍品的好地方。

二楼又有一处客厅,和主人房相通,是主人睡前歇息的地方。该客厅有别于地下的客厅,此多为供给子女及接见亲朋之所。这里装潢、家具设备尽显气派,金黄色丝绸面酸枝梳发、地毯、欧陆式的衣物柜,以及镶嵌骨饰与象牙饰的摇椅,使客厅更富色彩。此外客厅内还陈列了一部20世纪三十年代的胜家缝纫衣车(缝纫机),两旁摆放一对中式的大花瓶,其装饰与首层客厅的一样,可以看出主人对中国精品的钟爱。土生葡人是一群爱好音乐的族群,所以客厅设有一台留声机,好睡前享受音乐,轻松一番。

主人房放置了一张普罗旺斯法式大铁床,洁白的帷幔不但发挥了阻隔蚊虫的功用,还成为了优雅的装饰品,配以白色的床单和床垫,色调和谐,感觉柔软舒服。土生葡人十分感恩,因此在睡房里必备有祭坛和跪垫以作睡前祈祷,祭坛上供奉的是圣康迪斯达维像、圣母圣心像等天主教神像。

睡房供子女及近亲使用,相对主人房来说装潢较简单。除了睡床外,还陈设有19-20世纪的物品,包括梳妆台、衣物柜、梳洗柜、茶几及床头柜。房内还挂了两幅名为“基督世界之王画像”、“最后审判”的圣像,两幅圣像来自昔日葡属印度果阿,都是世代相传的。该睡房如同主人房也摆设有祭坛及跪凳,体现了土生葡人一家老少对宗教的虔诚。

卫生间

龙环葡韵住宅博物馆前还有一处湿地,夏天这里就变成了荷花池。秋季荷花早已凋谢,只剩下湖中央的小船迎候八方来客。

站在湿地旁边,前方不远处就是酒店区的高楼林立。若是像我这样独自一人来此的也不会寂寞,湖畔还有一处长椅,椅子上“坐”着一位“胖大叔”,是澳门旅游局专门放置在这里的“施叔陪着你”,希望一个人的幸福可以感染另一个人,让爱传播的更远。

湖畔微风习习,阳光透过树叶斜斜地洒下来,每一帧都是风景。

交通:澳门光复街,公交车11、15、22、28A、30、33、34路到嘉模泳池站

开放时间:星期二至日(10:00-19:00),周一闭馆。

门票:免费入场

沿着花园西南方向的斜坡上行,嘉模前地矗立着的就是“嘉模圣母堂(OurLadyofCarmel)”。1875年,时任氹仔驻军司令官马德提出在此修建一座教堂,1877-1883年间由当时的澳门教区主教苏沙决定兴建,至1885年9月15日建成了这座三层的教堂。它是氹仔唯一的天主教堂,外形古朴,设计简单,外墙米黄色,顶部为小钟楼,下面是唱诗台,为的是声音可从高处传下,余音绕梁。1992年它被列入了澳门文物名录。

许多新人都喜欢在教堂前的空地拍摄婚纱照,因为它对面的建筑就是澳门民事登记局(原嘉模图书馆)。我来的时候就碰见了一对新人。新娘和伴娘们还去龙环葡韵博物馆前的街道拍照,在此留下幸福的回忆。

至于官也街,我倒是觉得去不去两可。它就像北京的“南锣鼓巷”,完全是给游客的地方。这条街位于施督宪正街与告利雅施利华街之间,115米长,宽不足5米,两侧都是中西方食肆,各国网红小吃云集。不过,在澳门这样的地方,随便走走就是美食,不一定非要来这种专供游客吃的地方。

================

【作者:沙漠玫瑰】

环球旅游达人,旅行体验师、自由撰稿人、嘉宾主持。已只身旅行过五大洲近50个国家,200余座城市。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