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与孔了他们生在同一时期,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都是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两千多年前他们曾经会面,都说“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这两位思想大家,文学巨匠,两人相会,都谈了什么?
>孔子和老子的关系(孔子和孟子的关系)
孔子当时在鲁国为官,有位鲁人南宫敬叔向鲁昭公请示,要带孔子出差周的京城洛阳,想让孔子去京城见见世面。于是他们来到洛阳,趁此机会孔子拜会了老子。老子当时是周朝的守藏室之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之职,可算是很有学问的官员了。孔子难得进京,大家又是文化人,当然想跟老子会面了,就像现在粉丝想见自已的偶像一样。
史记记载,孔子是问礼于老子,是孔子向老子请教周礼的知识。他们于是开始了一段载入史册的对话。
老子问孔子读了什么书。孔子说读《周易》,并说圣人都讲读这本书。老子说:“圣人读它可以,你为什么读它呢?这本书的说的是什么?”孔子说:“主要讲的是仁义。”老子说:“所谓仁义,只不过是惑乱人心的东西,就像夜里扰人睡觉的蚊虫,只能增加烦脑罢了。你看,那鸿鹄,不用每天沐浴羽毛自然雪白,乌鸦不用每天染墨,它的羽毛照样乌黑。天,生来就是高的;地,生来就是厚的,日月自然就发光芒,星辰自来就在天空中排列有序,这是自然就存在的规律。你宣扬的那些仁义,有什么用呢?那不是跟敲着鼓去找丢失的羊一样可笑吗?你是在破坏规律,败坏人的本性。”
老子又问孔子:“你已经得道了吗?”
孔子说:“我求了二十七年,现在还没得到。”
老子又说:“如果道是一种有形的东西,早就有人拿来献给君王了。如果道可以送人,他们早就拿来送给自己的亲人了,如果道可以说的清楚,人们早就告诉他的子女了。然而,这些都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简单,一个人要对道没有正确的认识,那道也不会来到他心中。”
孔子又说:“我又研究《诗经》、《书经》、《周礼》、《春秋》,深知周公、召公的成功之道,我以此拜会了多位国君,向他们陈述我的主张,但他们都不接受,看来他们真的是太难说服了。”
老子说:“这些东西都是先王时代陈旧的历史书了,你说这些有什么用呢?创造这些学说的人早就骸骨腐朽了。君子时运来了,就能出仕,如果没有赶上时运,那他就像草一样随风飘行。一个善于经商的人会所值钱的货物藏起来,就像什么东西都没有。君子的人品和德行高尚,便他表面看起来却像个愚人。摒弃你身上骄傲的神气和不切实际的远大志向吧,这对你有益处。”
孔子听了老子的一番,感?觉?自己几?十?年?所?学?所?做?,方?向?都?是?错?的?,并?且?孔?子?当?时?周?游?列?国?,游?说?各?国?,但是斥?于?齐?,逐?于?宋?、卫?,困?于?陈?蔡?间?,并?没?有?得?到?当?政?者??认?可?,加?上?老?子?毫?不?客?气?地?指?出?他?的?弊?病?,令?孔?子?震?撼?得?三?天不?说?话?,最后感叹老子思想像龙一样深遂,自已难以企及!
老子简直将孔子的儒家仁义学说说得一无是处,要顺其自然,遵循天道!
你觉得呢?道家与儒家思想,谁更有道理?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