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故事(重阳节的故事和传说)

这里是重阳镇,据说上古时尧之子丹朱在此建重阳店要塞得名,位于河南省西峡县西部,总土地面积232.37平方公里,管辖20个行政村总人口31769人,主要有汉、蒙、回、满四种民族,境内交通便利“312”国道、宁西铁路、沪陕高速、蒙华铁路、战备路穿境而过。

重阳文化历史悠久,数千年来一直延续至今,在唐朝久负盛名,是唐代诗人李白、孟浩然、杜甫、白居易、元好问等都曾游历西峡,并留下诗词36篇之多,唐朝著名诗人李白于公元751年到南阳石门元丹丘处作客,曾游历西峡菊花山,作《感旧》,并于次年重阳节到西峡菊花山登高赏菊,写下《九月十日即事》。孟浩然也在重阳节当天到过西峡菊花山,并作《寻菊潭主人不遇》和《过故人庄》。

>重阳节的故事(重阳节的故事和传说)

辖区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属内乡县重阳、半川保。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省去半川保。至清顺治末均置重阳保。民国元年(1912年)属内乡县西四区。

1931年属内乡县第五区。1946年属内乡县丁河乡。明清至民国八庙地区归淅川县西坪镇辖。1948年5月西峡解放,属丁河区置重阳镇。1956年设重阳中心乡,辖白龙、半川、燕子乡。

1958年8月建重阳公社。1969年撤区并社,与原西坪区的八庙公社合并,置重阳公社。1983年12月改制重阳乡,2009年7月撤乡换镇至今。

重阳镇遗址遗存众多,民俗文化丰富,是重阳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其中重阳湖为中型水库,系西峡县第二大水库库内风景优美,库边鸟语花香、库中鱼跃鹤鸣,轻风微波,荡舟慢划则倍觉空气清新,人恋山水,山水恋人。

1945年3月,侵华日军发起豫西鄂北会战,企图通过豫陕古道,威逼西安和大延安,在我军民的共同打击下,日军惨败,史称“重阳店阻击战”。

重阳镇马鞍桥北山上建有“日落西山亭”

【重阳寺】在重阳有个重阳寺又叫“白云庵,”

重阳寺相传建于西汉平帝年间,后历经沧桑,各个朝代多次翻修重建。香火鼎盛时期,寺内僧众千余人,占地面积一千五百余亩,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和十月十五为传统庙会,位于伏牛山腹地后寺尖山上,整个山形好似一尊笑弥勒,俗称佛爷山,该山雄伟壮观,苍松翠柏,郁郁葱葱,一年四季白云缭绕。

重阳寺相传建于西汉平帝年间,后历经沧桑,各个朝代多次翻修重建。香火鼎盛时期,寺内僧众千余人,占地面积一千五百余亩。乾隆年间,皇帝派人重建“白云庵”,改名为重阳寺。《汉书》记载:东汉安帝时宫中李娘娘受闫氏所害,不远千里跋涉,逃至洛阳以西的豫陕交界的西峡县重阳镇一带。民间传说她当时自身性命难保,却心系百姓,忠于朝廷,身住重阳寺庙,施医舍药,救助灾民,惩恶扬善,安定一方,并将重阳节引入民间,推动了“重阳节”在民间的广泛流传。1998年经县政府批准重新开光,现有大雄宝殿一座,大小庙房12间,寺僧4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和十月十五为传统庙会。

在这千余年的岁月中,重阳寺旺盛的香火,古老的传说,遍山的野菊花,山茱萸与西峡的民俗相互交融,使“重阳元素”聚重阳,形成独有的长寿、健康、孝道、祈福、祛疫的重阳文化,从遥远的古代一直继承,延续到现在,给故乡的人文历史,增添了一笔岁月的沧桑。

【云彩山道观】位于重阳乡西北角,海拔1117米的云彩山顶峰,距重阳街25公里。该道观是县境道教主要活动场所之一。1991年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开放。道观占地面积5亩,有庙房17间,道士5人。相传每年农历十月十五日为本地保佑神黑龙爷的生日,届时十里八乡的信男信女上山降香还愿,多时达万余人。

【红门寺】从前重阳寺沟口有个红门寺,当初香火极盛,有和尚五百余,其中有个很坏的大和尚叫青风。凡有姿色的进香女子到此便有去无回,时间一久,人们得知和尚劫女藏匿,就到朝中告御状。唐太宗派迟尉敬德扮成卖木梳的到红门寺查访,买木梳的小和尚泄漏根底,青风就与敬德战了起来,敬德越墙而走,调来了兵将,战败和尚,放走民女,火烧了红门寺。相传敬德把青风等人埋在玉皇岗上,只露头颅,太上老君牵来青牛拽上铁耙,耙死和尚,后来人们就把玉皇岗上的几十条不深山沟叫耙齿山。

【芦山寨】在重阳乡中部,水峡河与丁河分水岭上,地势险要。传说明末有一芦姓为避战祸,于山顶垒石筑寨,故名。现寨迹犹存。东南——西北走向,跨越面积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788米。山势陡峻,倾斜度在40~70度间。北坡距顶300米处有水泉,常年清水不断。其顶有平场,面积约500平方米,建电视差转台,崎岖小路可达。岩层多系片麻岩、石灰岩。下部幼柏、桦栎成林,上部灌木、杂草丛生。丹参、柴胡诸药材比比皆是。羚羊、香獐等禽兽时常出没。1945年春夏,日本侵略军西犯,国民党第31集团军第78军主力据此予以痛击,成为日军西犯的终点,史称“重阳店阻击战”。山上建有“日落西山亭”,是为纪念。今312国道、宁西铁路、宛坪高速公路从此经过。

【马鞍桥】马鞍桥并没有桥,其地形也并非如马鞍,其实它的来历是这样的。在很早以前,马鞍桥并不叫这个名字,它是一个森林茂密,只有一个弯曲小道住着几户农家的山村小庄,也是畅通西安都府的一条路段。

相传在明朝末年,有一将领带着一支人马,从这里开往西安,抵抗清兵。当他们行至西峡口丁河店一带,闻听明朝都府被清军所占,朝庭败倒,已成定局,便偷偷解散人马,让部下有家还家,无亲投友。只有这名将军和几位贴身亲信不肯回家。他想回家吧,清朝官员知道一定要斩。往西再走吧,如遇清军被捉也会被杀。将军便和几个亲信来到了这个山清水秀风景宜人的僻静山庄,隐姓埋名住下来。 清朝正式建立后,动乱的局势已安定下来。他们看到这里时常有人马通过,将军的马快献计道:“主人在家曾会做马鞍,这里东西具备又有买主,不妨做做马鞍挣点银两以度晚年。”这位将领听了觉得言之有理,便收拾房屋,摆开铺店做起马鞍来。

他们边制作,边察看过往行人的马鞍,各有特色,他们取长补短,制作了各种各样的新马鞍。由于他们脑子灵,手艺巧,做出的马鞍似轿子一般美观舒适。人怕出名猪怕壮。过往的行人一传十,十传百。众口是金。就这样,这里的马鞍名声远扬,招来四方顾客。人们都把这称心如意的马鞍称为“马鞍桥”。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制作马鞍的名匠,便把这个小山村定名为“马鞍桥”了。

【重阳文化】重阳镇是重阳节的发源地,是中国重阳文化的重要传承地,重阳村、重阳寺、重阳湖、重阳沟、塔沟、快活岭、登高台等与重阳节起源的遗址遗迹比较集中。2010年中国民协授予西峡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并建立全国唯一一个研究重阳文化的国家级机构“中国重阳文化研究中心”。2012年中央电视台四套百集古镇系列节目第63期播出《九九之源》重阳文化专题节目,让重阳成为一张名片。

重阳节在内的传统节日体系,是中国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和象征,承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和民族情感,是我们民族身份认同的载体,是凝聚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和民族力量的纽带。重阳文化节是尊老孝老的文化,是健康长寿的文化,是幸福吉祥的文化,是带动和谐的文化,在不久的将来,一个美丽的重阳文化庄园,必将在此誔生,西峡县重阳镇将成为老人们过节的向往地,成为人民实地、实景、实物体验重阳节的最佳活动场所,成为人们欢度重阳佳节的狂欢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