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骑青牛(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

都知道老子骑青牛,老子生平的教育事迹你知道吗?

>老子骑青牛(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

提到老子,大家都想到第一件事就是《道德经》以及道教的一些传说。老子所留下的典籍也就只有《道德经》,这样使得人们对老子这个人所知甚少,而且人们普遍认为老子是一个玄学领域的人,毕竟很多传说都是老子作为道教的始祖,而且又被认为是太上老君的化身,人们对《道德经》的认知,也让人们对老子有所误解。但是除了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的典故以外,老子还有很多教育人的事迹,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孔子。

孔子曾经像老子学习关于“周礼”的知识。老子见孔子不远千里来求学,自己非常高兴,而且发现孔子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毕竟老子曾经担任周朝的“图书管理员”,而且老子博览群书,对周朝的知识有着很多体会,希望自己能够让天下人了解战争的可怕,所以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他认为万物都有着自己的规律。既然遇见了孔子,那就把这一份知识倾囊相授。不仅如此,老子还带孔子访大夫长宏。长宏擅长“乐”,就传授孔子乐理的知识,所以才有了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故事。

当孔子准备向老子辞行的时候,老子送孔子到旅馆外,并且对他说,“我听说富裕的人送人钱财,仁义的人送人言论。我主张无为而治,又算作你的老师,就送给你几句话吧。世间的人,聪明并且能够洞察人心德人,遇到的苦难都能将她折磨死。原因就是这种喜欢议论别人的是非。所以你以后不要自作清高,甚至是蔑视君主。”老子的确是一个有远见的人,虽然与孔子认识了只有数月的时间,但是这几句话就把未来的孔子经历给个概括了。孔子一生都在宣扬自己的思想,而且曾经在国内做官的时候,就是因为没有顾及君主的感受而被他人所隔离。

而且之后还有孔子问礼的故事,老子曾经对孔子说过:“天地的自然运行,日月星辰的相互更替,人们的生存与繁衍,这些都是自然的规律,我们顺应自然就好了,不要去打破这世间的规律。就像你,为什么执着于周代的礼乐呢?他既然已经消失,就说明这种知识已经不属于这个时代了,你这样就像敲打着鼓去追逃跑的人,敲打的声音越大,人也跑的越远,千万不要迷失了本性啊”之后老子还用“上善若水”的道理去劝告孔子,使得孔子受益匪浅。

孔子老年去研究《周易》这可能也是受了老子的影响。而且孔子对老子的形容就是老子就像是龙一样,他的知识渊博难以衡量,而且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但是这并没有违背自己的本心。这可能就是老子自己的“道”吧。

老子的另一个教育人的故事就是点化阳子居,阳子居本来是魏国人,因为知道老子的知识渊博,所以前来求学。而当阳子居再一次与骑着青牛的老子相遇的时候,老子问他正在忙什么,当得知阳子居准备购置房产而且要买数万的仆役的时候,就劝告他说人只要有个能睡觉能吃饭的地方就可以了,为什么要这么浪费?可是这时的弟子竟然顶撞老子,说老子修身需要很大的房子来保持寂静,而且对饮食坐行等方面还有要求,如果不弄这些东西怎么能做到这样。老子毕竟是得道之人,只是笑了笑说道法自然,顺其自然就好,你的生活没有奢侈的欲望自然清静,躺下没有别的欲望自然就安宁了,为什么一定要追求这种奢侈么?

在最后老子带着阳子居去坐船渡河,老子面容慈祥,所有人都与老子相谈甚欢,可是阳子居却昂首挺胸,这种面貌让船上的人见了都让座,而且连船主见了也给他端茶。最后分别的时候老子很无奈,告诫弟子说你这个人已经被迷惑很深了,个人傲慢,狂妄自大,如果不改变以后一定会吃亏。这一句话点醒了阳子居,使得他在之后的生活中才没有因性格而被他人陷害。

后来的老子便在宋国的一个地方隐居,过着自己耕种自己制衣的生活。因为老子的学问很广泛,前来问修道的方法,学术上德知识的络绎不绝,而且老子也没有拒绝他人的请求,于是老子的弟子遍布天下,并且每个人都是良善的人,在老子居住的这三年里,这个地方百姓童叟无欺,夜不闭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