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的死因(王勃的死因和朝代)

序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的死因(王勃的死因和朝代)

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所学,是王勃的杰作之一,也是送别诗中的名作。尤其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一千古名句,常被古今文人所传唱,估计好多人只知名句,而不知整个诗句。全诗构思巧妙,以送别而不伤别为主题,紧扣友情,没有悲伤,只有乐观和豁达;更没有儿女情长的依恋,只有真诚与激励。能将送行离别诗写得如此慷慨激扬,真是前无古人!纵观唐诗唐史,一起来看看“神童”惊奇的一生。

★生平简介

王勃(公元650年-676年),字子安,唐绛州龙门县人(今山西河津),唐初文学家、“初唐四杰”之首(王杨卢骆)。王勃自幼聪敏好学,与其两位哥哥王勔和王勮被父亲好友杜易简称为王氏“三株树”,“三株树”中属王勃文学成果最大。九岁时能读颜师古注的《汉书》,后来自己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汉书》是很多文人都很难读懂的书,颜师古则是初唐弘文馆的大学士,“颜体”楷书创始人颜真卿的曾祖父,唐朝公认的文学大儒,一老一小对比,真可谓“神”的惊人。十六岁时,参加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从七品),真可谓未冠出仕,进入大唐公务员行列,吏部授予实职是沛王府修撰,也就是就是陪沛王读书,因写《檄英王鸡文》被高宗下旨赶出沛王府。后有朋友举荐,当上虢州参军,因私藏和杀害官奴罪犯曹达,在参军任上二次被贬下狱并坐连其父。上元三年(公元676年)八月,不幸在北部湾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年二十七岁,老天真是天妒英才。这里简单先概述神童一生,下文会把诗人典故和离奇短暂的一生与大家分享。

★轶事典故

1、家族介绍

主角永远都是自带光环的,王勃出身氏族大家,从小冠以“神童”,不是没缘由的。其世祖历朝历代多有居官者,就拿最近的说起吧,其祖父王通,隋末大学者、大教育家,曾任蜀郡司户书佐,蜀王侍读,跟王勃沛王府修撰一样。传说王通15岁时便开始从事教学活动,18岁时游历访学、刻苦读书,学问大有长进。隋文帝仁寿三年(公元603年),也就是王通19岁,考中秀才后西游长安见隋文帝。其友人房玄龄、魏征、王珪、杜如晦、李靖、陈叔达等均为隋唐历史舞台上的主要角色。

再看看其父王福畴在唐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参军、六合交址二县令、齐州长史,泽州长史等,撰《王氏家书杂录》,王勃显然是响当当的官几代。

重点介绍一下王勃的叔祖父,其祖父的亲弟弟王绩,隋朝的出了名的神童,这氏族王家多牛掰。11岁的王绩游历京都长安(今西安),拜见权倾朝野的大臣杨素,被在座公卿称为“神童仙子”,你看气人不,又来个神童。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也就是他16岁应孝廉举,中高第,授秘书省正字(图书籍藏整理工作)。贞观初年,王绩辞官回家,他心系朝堂,却不能施展抱负,于是就归隐田园,以琴酒诗歌自娱自乐,这正好随了他愿,因酒不当高官而选择下放,也有因酒醉而被罢官,因酒一生三仕三隐,嗜酒如命,自称“五斗先生”世称“斗酒学士”,估计李白是他偶像,喜好饮酒作诗,他被后世公认为五言律诗的奠基人,为开创唐诗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的诗歌史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神童由来

王勃自幼敏而好学,九岁能著书,自己又觉得作为儿子得会医学,十二岁到长安师从名医曹元学医。出身名门望族,但是这样优秀的家庭背景,却没能给他带走向仕途的门票,文人终其一生的目标是入仕当官,一展抱负。所以他从小便注重经世致用的学问,关心国家政事并寻找合适机会毛遂自荐。

唐朝建国后,军事、经济、文化空前繁荣,自恃国力强盛,经常对外用兵。麟德元年(公元664年)秋,宰相刘祥道巡查关内道(今陕西、宁夏和内蒙部分地区),十五岁的王勃找准了机会上书刘祥道,其中第一条就是抨击唐朝对外侵略,反对讨伐高句丽(朝鲜),他认为:“辟地数千里,无益神封;勤兵十八万,空疲帝卒。警烽走传,骇秦洛之甿;飞刍挽粟,竭淮海之费。”意思是劳师动众、劳民伤财,使得黎明百姓苦不堪言。刘祥道看了王勃的策论之后,非常惊异,当场夸赞王勃为“神童”,并上书举荐,从此“神童”之名广为流传。

3、两仕两罢

前文简单介绍过,王勃16岁被授沛王府修撰,也就是皇帝儿子的伴读。唐乾封元年,高宗下诏开幽素科,王勃应幽素举,也就是相当于现代的面试,合格了才能有资格参加制科考试。

考试当天点名时,主考官发现王勃就是一个乳臭未干、一脸稚气的小孩,心中颇有几分不爽。王勃非常聪明,瞧这架势不对,连忙上前叩拜施礼说:“宗师爷在上,学生龙门王勃前来参拜聆教。”这几句话一说,听者觉得字字顺耳。但主考官此时突生奚落之念,出口道:“蓝衫拖地,怪貌谁能认!”就是说:衣服拖拖拉拉的,长相不好看,不认识!王勃大胆对上:“紫冠冲天,奇才人不识。”就是说:我相貌堂堂,这么有才,你竟然不认识啊!主考官笑了笑再戏谑道:“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王郎趣答:“今朝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主考官高兴鼓掌道:“神童,神童,果然是龙门神童,准考。”你看这人多牛掰,还没考试,都断言自己折桂登榜了,还不是自认才华过人啊。

后来及第,拜为朝散郎,并经皇甫常伯介绍,任沛王府修撰。在唐代,制科虽然不如常科,朝散郎也只是一个从七品散官,但是在沛王府,又颇得沛王的欢心,第一次出仕做官,可以说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时候,然而这样高级事情做了没几年,命运就跟他开了一次玩笑。

当时的皇宫流斗鸡的游戏,诸王子之间也以斗鸡取乐。有一天,适逢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斗鸡,王勃毕竟年轻,又自恃文采过人,于是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讨伐英王鸡,以此为斗鸡助兴。也许是因为文采过好,名气过大,偏偏这篇游戏之作被高宗看到后,大为不满,读完后怒而叹道:“歪才,歪才!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行谏诤,反作檄文,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此人应立即逐出王府。”并立即下诏废除王勃官职,当天逐出沛王府,神童王勃,凭着自己的才情和苦心的经营,刚刚打通的仕途,就这样毁于一旦了。

斗鸡本是唐朝的风俗,上层贵族及其纨絝子弟尤为爱好。在这样的风习下,二王斗鸡,双方幕僚当然都要来助威,王勃才高而得志,乘兴所写的游戏文字,只不过是为开开玩笑而已。但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中,却招来了无情的打击,以致影响到一生,当然这事是有深刻背景的。高宗李治上位和他父亲李世民上位,哪一个不经历王储争夺事件。《檄英王鸡文》无意中触动了高宗这根最敏感的神经,揭了他老李家的丑事,所以被认为挑拨诸王间的关系,王勃被罢官,当然理所当然,第一次出仕便草草收场。

公元669年5月,王勃悻悻离开长安,遂南下入蜀,开始了他将近三年的蜀中漫游,也就在这三年游玩中,创作大量诗词歌赋。咸亨三年(公元672年),王勃返回长安,裴行俭、李敬玄同典选事(选拔人才),听说王勃有名,又数次召用,但王勃耻以文才受召并作文述其志,结果触怒了裴行俭,被斥为“才名有之,爵禄盖寡”意思是才华还是有的,就是没当官命。第二年,王勃听友人陆季友说虢州(今河南灵宝市)多药草,自忖学过医学,便设法做了虢州参军(参谋),这是王勃第二次走上仕途,但谁能想到,等待他的却是第二次沉重的打击。

在他任虢州参军期间,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罪,他将罪犯藏匿起来,后来又怕走漏风声,便杀死曹达,结果因此而犯了死罪而下狱。因其父为其顶罪下放交趾县当县令(越南河内),才免了死罪,后因高宗大赦天下,幸免出狱。据新旧《唐书》所载,王勃此次祸事,是因为他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杀人之事,有人怀疑为同僚设计构陷王勃,或者纯属诬陷,不无道理,这次被祸,虽遇赦未丢掉性命,但宣告了他二次仕途的终结。

4、滕王阁序

提到王勃,不得不说《滕王阁序》,我猜大家首先想到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但是很多人只知其文,而不知其创作背景及故事。王勃因高宗大赦出狱,其父因此下放越南,在他心里成了永远抹不掉的心事,因此决定南下看望父亲,来慰籍心里的创伤,才有了这篇名动天下的作品。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春,王勃从老家一路南下经洛阳、淮安、扬州和南京,一路吃喝玩乐,散发心情,于同年九月初到达洪州(南昌)。恰好正值滕王阁修整完毕(说明:滕王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第二十二个儿子,那是李渊被李世民逼迫当太上皇第四年生的皇子。滕王阁是滕王李元婴在洪都时候修建的,但修一半,滕王被调到苏州当刺史了),洪都督(地方军事首长)大宴洪州文人墨客和乡绅贵族,一来是这么大的事,总得写点文章记录一下,二是以此次盛会,推介一下自己的女婿,并提前让他提前构思好,以便在宴会合适机会露露脸。这么巧妙的安排真是天衣无缝,可惜被王勃蹭饭时打乱了计划。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阎都督端起酒杯起身说道:“诸位名流,值此盛会,我想请在座才子当场作文记之,以助酒兴,不知哪位肯赏光?”与会的文人墨客哪个不心知肚明,都一一自谦推让,可王勃不知道内幕站起来说道:“龙门王勃承蒙都督款待,理当作文答谢。”众人一听,神童驾到,宴会果如主角出场那样又掀起了一段高潮。阎都督本意虚让一下,好让其女婿即兴作序名动天下,谁曾想出现这一波广告,心里不快,但碍于其知名度,遂以更衣为名离场,并叮嘱门人及时汇报。

在座的诸位都莫名的兴奋,能亲眼目睹神童现场作序,那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于是有人准备笔墨纸砚,有人找来被子铺地上,为什么抱被子呢,这里解释一下。因为王勃写作有个习惯,先喝一壶酒,然后躺地上闭目思考,这一过程,王勃称之为“打腹稿”,大概也是今天“打腹稿”一词的由来。不到一刻钟,果然一跃而起提笔疾书: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王勃在这边大厅里写一句,立马就有人跑到隔壁厢房里向阎都督报一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这是起首两句”,“此亦老生常谈”阎都督眼睛没睁,觉得没啥新意,于是继续闭目养神。接着听到“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便默默沉吟起来,感觉不太一样了。后来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直接惊呼“斯不朽矣!”并盛赞王勃文采过人,馈赠财物。古代士大夫都追求青史留名,这阎都督一想到要与这《滕王阁序》一起名垂千古,能不激动的大叫嘛。

唐676年冬天,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在长安城内争相传颂,唐高宗读完拍案叫绝:“此乃千古绝唱,王勃真天才也!”读完序后又读诗,高宗更加赞叹不绝:“好诗,好诗!作了一篇长文之后还能作出如此好诗来,岂非强弩之末尚能穿七扎乎!真乃罕世之才,罕世之才!当年朕因斗鸡文逐斥他,是朕之错也!”

5、一字千金

王勃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后,紧接着写首序诗: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自流。

写完这首诗后,王勃将序与诗呈给阎都督,讲了几句客气话后,便飘飘然离去。

阎都督看了王勃这首诗后,正要发表溢美之词,却惊奇的发现最后一句诗空了一个字。在场文人墨客你一言我一语,对此发表各自的高见,有说是“水”字;有说是“独”字。阎都督听了都觉得不能让人满意,怪他们全在胡猜,并非作者原意。于是,命人快马加鞭追赶王勃,请他把落了的字补上来。

待来人追到王勃后,他的随从说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阎大人海涵。”来人返回将此话转告了阎大人心想:“此分明是在敲诈本官,可气!”又一转念,“怎么说也不能让一个字空着,不如随他的愿,这样本官也落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于是便命人备好纹银千两,亲自率众文人学士,赶到王勃住处。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道:“何劳大人下问,晚生岂敢空字?”大家听了只觉得不知其意,有人问道:“那所空之处该当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大家听后一致称妙,阎大人也意味深长地说:“一字千金,不愧为当今奇才……”

6、死因之谜

关于王勃之死,有不同的说法,有说是未达交趾见到父亲前便死去;有说是探父之后归途中死;有说是风浪大,渔船颠簸掉下海淹死;有说他既渴望又愧疚见到父亲,无法排解心中极端矛盾而投海自杀。关于王勃溺水时事,又有两种说法,一说风浪太大,其尸体眨眼间已被海浪冲走,根本无法打捞;一说他被船夫捞起,因不懂水性呛水昏厥,后过度惊悸而吓死。

王勃之死说法略有不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淹死于北部湾防城海域。越南北部的义安省宜禄县宜春乡原建有王勃墓地及祠庙,墓地及祠庙于1972年被美国飞机炸毁,今只存王勃雕像。

(想了解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大唐诗人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