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识一家人”。在河南省襄城县,这里的人说,这句话就是说的姜庄乡庙坡村东头儿的龙王庙。传说,此地有四块巨石镇庙。
襄城县位于中原腹地,东倚伏牛山脉之首,西接黄淮平原东缘,为许昌市属县,辖8镇8乡441个行政村(街道、居委会),面积920平方公里,总人口83万。
>乾明寺(乾明寺常德)
襄城县春秋时期称"泛邑"、"泛城"。公元前540年,楚灵王在泛之西北筑新城,周襄王避难曾居泛,故名"襄城"。秦统一六国后,设襄城县,属颖川郡。自唐贞观元年(627年)改属许州,后历代相沿。
襄城境内古迹名胜遍布。《史记》里“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的记载在今天首山脚下乾明寺内确有印记。相传黄帝率领七圣游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问路于童子,这大概是有关襄城最早的传说。
明清古街位于襄城县城西北部,又称“南北大街”,是襄城在明清时期“南通荆襄,北达京洛”的辉煌写照。谚云:“大街不大,日进斗金。”该街全长2.5公里,宽8米,现存明清建筑的沿街店铺有240多间。
乾明寺位于襄城县南1.5公里首山之阴,其朝向为坐南朝北,这在全国的寺院中很少见。故又称背影寺。寺内还有神奇的“乾明晓钟”,能够不敲自鸣。
这个始建于唐武德年间的乾明寺规模庞大,后唐清泰元年(934年)僧省念禅师开山重修,明清两代历经修缮,主体建筑占地15万平方米,被誉为“中州第一禅林”。山门上三个大字“乾明寺”为隋炀帝亲书。
襄城境内,北汝河、颍河等16条河流纵横交错,贯穿全境,地下水资源极为丰富,煤、石油等矿藏储量大而品质高。盛产粮、烟、蔬菜、瓜果,种类繁多,尤以烟叶种植历史久远,闻名全国,有“金襄”之称,“烟叶王国”之美名誉满神州。
襄城境内还有一奇秀幽古的紫云山风景区,紫云山古称“具茨山”,因常有一团紫云笼罩而得名,辖“九山十八峰五湖一条河”,且因明代户部尚书李敏在此设立的紫云书院而更加闻名于世。
襄城县有个著名的道教圣地五岳庙,是以道教文化为主的宗教文化游览区,该庙初建于汉,扩建于晋,历代修葺,几经兴衰,它把我国五大名山的五大帝同请一殿,被人们誉为“全神庙”,“中州神仙皇城”。
五岳庙文化底蕴深厚,千百年来,帝王将相频频光顾,才子雅士屡屡留墨,庙内存有王羲之、黄庭坚、郑板桥手书石刻,显贵富贾不断捐建,经久不衰。故人云:“烧香不烧香,先到百宁岗(五岳庙)”。
在河南,有两大佛门武寺:嵩山少林寺、襄城白塔寺。白塔寺位于襄城县西北方,坐落在历史悠久、景色秀丽的白塔寺郭村。它始建于唐朝开元年间,与少林寺一脉相承,同为中原禅武文化的发祥地。
白塔寺流传着朱元璋的故事。传说朱元璋年轻时家境贫寒而被迫出家,后来大敌当前,他又求助于白塔寺,众武僧舍身相救,使朱元璋脱离险境。日后,朱元璋得天下,赐白塔寺良田千亩,寺院修缮。此后,白塔寺禅武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王洛红烧猪蹄是襄城名吃,它历史悠久,制作讲究,色泽鲜艳,味道纯正,而且闻名遐迩。据传,春秋时期周襄王避难经源,王妃在路旁店铺生一王子,当时,百姓曾以猪蹄炖汤供奉王妃食用,滋补身体。此后,王洛猪蹄盛名,并逐步传承至今。
烙馍卷豆腐是襄城非常著名的一道名小吃,历史讲究,依靠世家传承至今,制作讲究,关键在于卤汤,真可谓是“一锅卤汤不熄火,分家先分汤”,采用鲜美的乔柿园豆腐,味道令人回味,吃过就念念不忘。
参考资料:《襄城县志》等。喜欢文章,请点关注、收藏或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