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征人未还的上一句是什么(万里长征人未还的前面一句是什么)

据说,2000年美国的《时代》周刊“二万五千里长征”被评为1000年来“影响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100件大事之一。

>万里长征人未还的上一句是什么(万里长征人未还的前面一句是什么)

这个长征说来话长!

1933年10月蒋介石以100万的兵力围剿各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农村根据地,并以50万兵力重点进攻中央苏区。

这一次,蒋介石调集200架飞机,采取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碉堡式推进政策,逐步缩小包围圈,进行第五次“围剿”,企图一举消灭中央苏区的红军。

大敌当前,掌握了红军指挥权的博古、李德竭力推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命令红军全线出击,当攻击受挫后,博古、李德又实行消极防御。

结果,红军遭受重大伤亡。

在前四次反围剿战役中,毛泽东采取运动战方针,获得了反围剿的胜利。

在第五次反围剿战役中,由于毛泽东失去红军的军事领导权,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是那个不懂军事的王明。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了失败。

不久,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举世无双的伟大壮举。

战斗在长江南北各根据地的主力红军部队,为了挽救革命的危机实行了战略大转移。

红军战士靠自己的双腿,历时一年多,途经十多个省,长驱二万五千里,战胜了国民党军从地上到空中的围追堵截,在中国的西北部胜利会师。

期间,红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难万险,于1935年10月19日胜利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

一年以后的1936年10月22日,经过长途转战的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和中央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宣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结束。

长征胜利结束之后,中国革命展开了一个新局面。中国共产党以陕北为大本营,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

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

1934年9月底,《红色中华报》发表了《一切为了保卫苏维埃》的社论,指出保卫苏区、粉碎第五次“围剿”需要灵活的运用各种斗争方法。

其中,包括“转移地区或缩短战线”陆定一猜想到,红军可能有新的动向。

这时,唐义贞是中央卫生材料厂厂长,工厂在瑞金郊区,陆定一则在瑞金沙洲坝。

一天傍晚,她忽然来看陆定一,说了红军要转移,而唐义贞将要分娩,跟着部队走是困难的。

此时,陆定一心情沉重,不知道上面到底有些什么样的决策。

不久,除项英、陈毅等率领部分红军和工作人员3000人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继续坚持斗争外。

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连同后方机关人员约8.6万人,就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分别从江西的瑞金、于都和福建的长汀、宁化出发,开始长征了。

可见,在长征之初,很多人都不知道要去哪里,认为仅仅是转移战场,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一走就是二万五千里长征。

此时,红六军团已撤离湘赣苏区,会同红二军团创建了湘鄂川苏区,准备迎接中央和红军主力的到来。

但长征初期,“左”倾领导者却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使部队行动迟缓,延误了与红二、六军团会师的机会。

1934年冬,中央红军接连突破了国民党的三道封锁线,继续向西前进,计划与湖南北部的红军二军团、六军团会合。

可是,蒋介石却洞悉了中央红军的战略意图,妄图将中央红军消灭在湘江东岸。

面对如此险恶的形势,博古、李德等人只是命令部队硬打硬拼,突击重围。

与此同时,红军携带着大批军工机器、印刷机器等笨重物资。

后来,湘江之战,红军损失惨重,是长征中牺牲最大的一次战役。

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是奥地利人,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顾问。

1900年9月28日生于德国慕尼黑,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德国共产党。

他在红军里面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战略战术,反对游击战,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遭致失败。

红军长征开始时,李德是军事最高领导三人团成员之一。

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李德被撤销指挥红军的权利,后随红军长征到达陕北。

事实上,红军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停止了博古、李德对红军的领导指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

6月14日,中央红军在四川懋功、达维地区与从川陕根据地转移的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但此时,掌握红四方面军指挥权的张国焘反对中央北上抗日的正确战略方针,继而分裂中央、分裂红军,擅自率领左路军重过草地,向南退却。

1935年9月12日,党中央在俄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判了张国焘分裂红军。

总之,遵义会议之后,红军长征越来越顺利,已经看见胜利的曙光。

事实上,毛泽东主席论述问题和布置工作任务,经常运用数字,而“二万五千里长征”就是他提出来的。

“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这句话,第一次提出“万里长征”的概念。

8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沙窝会议通过的决议中描述的是“一万八千里”。

9月12日,中共中央在俄国界会议作出的《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中描述的是“二万余里”。

而现在我们所熟悉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概念,则是毛泽东率领红军到达陕北后,在吴起镇对国民党军骑兵进行“切尾巴”反击战的第三天召开的一次干部大会上提出的。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进驻吴起镇,长征才胜利地结束了。

总而言之,二万五千里长征走过了闽、赣、粤、湘、桂、黔、滇、川、康、甘、陕共11个省。

这确实是一次远征,一次名副其实的、前所未有的长征!

其实,后来在1935年11月5日,毛泽东对随行的军委直属部队讲话再次提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他说:“从江西瑞金算起,我们走了一年多时间。我们每人开动两只脚,走了二万五千里,这是从来未有过的真正的长征。”

1936年10月8日,红一、二、四方面军二大主力也终于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

19日,红军抵达陕北根据地的吴起镇。

不久,在甘泉南的象鼻子湾,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和徐海东的红二十五军、刘志丹的红二十七军胜利会师。

至此,红军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它预示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了。

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整整两年中,中国工农红军离开了原来的根据地,进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中,红军斩关夺隘,抢险飞渡,杀退了千万追兵阻敌,翻越了高耸人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其神勇艰苦的精神,充分显示了红军英雄无比顽强的生命力,表现了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无坚不摧的战斗力量。

一起探讨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欢迎关注我!

作者|龚柳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