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爱农主要内容(范爱农主要内容概括)

鲁迅的《朝花夕拾》第一次拜读完,其中一篇名为《范爱农》的印象尤为深刻。

范爱农是鲁迅先生留学日本的于同乡会时认识的,此人是辛亥先烈、民主革命家、光复会会员徐锡麟的学生。当时锡徐麟留日回国后任安徽候补道,干着巡警的事务,后来刺杀了当时的安徽巡抚恩铭,被抓后挖了心给恩铭的亲兵们炒了吃。

>范爱农主要内容(范爱农主要内容概括)

消息传到了日本当时留学的鲁迅他们那里,在同乡会上出现了两派,鲁迅一派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另一派为范爱农的反对派。关于此事两人对立起来,互无好感。此时的鲁迅对范爱农的认识就是:中国要革命必须将范爱农之辈去除。

回国后鲁迅做了教员,后来慢慢地对范爱农的成见也淡薄了。而回国后的范爱农情况很不好,鲁迅再见到他时,他已是一身寒素、穷困落魄的模样。受到了封建人们的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躲去乡下教了几个小学生糊口过日子。但乡下闷久了也会到城里去。偶遇鲁迅后把酒客套,之后每次进城都会去到访鲁迅先生。

武昌起义后,“绍兴光复”,之后王金发带兵进入杭州城那些光复派少年自然不敢再出声,让鲁迅任杭州师范学校校长,范爱农因鲁迅的关系做了学校的学监,王都督给了鲁迅两百的校款,范爱农有了这份工作后,不爱喝酒了,不怎么闲谈了,边办事边教书,工作热情很高。

后来有一位听过鲁迅讲义的少年想办一个报馆,说是来监督王都督他们,但要借用鲁迅先生、张子英等人的名字去办这个报纸,鲁迅等人答应了。出报后,满是骂政府、骂王都督及其亲属之类的话,骂了十多天。虽是这样,鲁迅却还是向王都督索要经费,王都督还是给了二百元,并说以后不会再给。而另一方面王都督还给报馆送去500元,报馆接受了这份钱,并决议还是要骂下去。鲁迅劝说不该,被报馆人质疑怕被连累,爱惜自己生命怕牺牲。

不久鲁迅应邀去了南京,向王都督辞去了校长职务,此时的范爱农是赞成并抑郁的。去南京2个星期后,报馆就被捣毁了,范爱农也被新任的校长设法去职了,而那些曾经借名办报远走的、躲得躲过了,没躲过的则被施了重刑。

去职后的范爱农沦落到熟人家里去寄食,愈发的穷困了,给鲁迅写的信言辞也是愈发凄苦了。后又走出了熟人家四处漂浮。再后来就是在船上与新结识的青年朋友喝酒、看戏,在船边上撒尿时掉进水里淹死了。范爱农是一个游泳能手,水性好却在小河里淹死了,尸体找到时是直立的。而他有一个幼女和一个老婆,有些人想给他的幼女筹集一笔学费,事情一经提议,他的家族就有人来争这笔钱款了,然后筹款的事也就没然后了。

旧朋云散尽,余亦等轻尘。

读完最直接的理解是:人在这个社会上还是要多为国为民着想,我为人人,才会有人人为我。自私、无情无义的人是人们所不屑的,为保自身怕被牵连而不敢为正义呐喊的人是世人所不愿结交的,思想落后甘为剥削者鞍前马后、殷勤卖力的人是不得人心的!不承想意思截然相反,不由得反思:是作者写的不清晰,还是我对背景、人物理解的不透彻。不知是否有和我一样初读而未能理解其意的。

翻阅资料之后,其实讲述的是先进知识分子在封建复辟和辛亥革命的社会动荡下依然保持着对工作生活的热情渴望,现实社会的逼迫,生活的残酷考验最终造成悲剧的命运。“虽生不能为人杰,愿死后可以做鬼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