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有态度的搬运者连出长文,惹得我也技痒,忍不住再写点东西,辟辟妄人大师们的谣言。
亚里士多德半身像头像。为罗马帝国时代的复制品,原品作者为古希腊雕塑家Lysippos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有《理想国》《法律篇》)
这次我要辟的谣也是妄人大师们经常提及的,懒得找原文了,大意就是:就是亚里士多德的作品多达几百万字,人一辈子怎么可能写的过来?由此大师们还衍生出一个问题:为啥亚里士多德的作品,字数比咱们中国的先秦古籍多那么多?从这种问题就可以看出,鼓吹“古希腊伪史论”的妄人大师们基本上是一点基础的历史知识都不具备,既不看外国书,也不看中国书。
古希腊的文化和中国先秦时代的文化有很大的区别,表现在价值观上,就是对文化和文字的态度。先秦时代中国人普遍认为只有自己亲笔写的东西才最能代表自己,所以先秦诸子的学术著作通常都是自己写的,孔子虽然“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但到了晚年也要自己写《春秋》(当然这是古籍的记载,《春秋》是否孔子有孔子的内容还很有争议),就很能表明这种对文字的态度。
但古希腊人并不这么看。古希腊的文化并不以亲手劳动为光荣。所以《奥德赛》里有个故事,奥德修斯到了某个城邦,当地人问:“你是海盗吗?”奥德修斯回答“我不是”,并没有什么态度。当时希腊人并不以当海盗为耻,被人问“是不是海盗”并不算冒犯;但当有人说奥德修斯“你是个劳苦的商人”,奥德修斯勃然作色。可见古希腊人以辛勤劳动为贵族之耻。
在这种文化之下,古希腊的学者们也都是能不劳动就不劳动,哪怕是著作,也是多数是由自己来说,由识字的奴隶来记录——没错,古希腊的奴隶有识字的。古希腊的奴隶有很多种,其中家庭中的奴隶,特别是男奴隶,被认为是家族(oikos)的一员,比如《奥德赛》中的养猪人欧迈俄斯,被称“神圣的”养猪人,就因为他是oikos的一员。这种家庭中的奴隶有不少是识字的。一直到罗马时代很多罗马贵族都会有识字的希腊奴隶,有的奴隶甚至能写诗。
因为是自己说,别人记,所以古希腊的著作都有两个特点,第一就是大白话,最典型的就是柏拉图,都是各种对话录,里面的人说的就是当时的大白话,很少有类似“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样精炼抽象的文字。第二就是篇幅长,动不动下笔千言。
妄人大师们总是觉得亚里士多德几百万字的著作一辈子写不过来,是因为大师们很少知道古希腊其他人的著作。其实柏拉图的著作字数也不少,手头王晓朝译的柏拉图全集厚厚四大本,也是百万字的体量。希罗多德的《历史》,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都是百万字体量。到了罗马时代依然如此,普鲁塔克光一套《希腊罗马名人传》——现在有了中译本,也是厚厚五大本——百万字只多不少,普罗刻勒斯的柏拉图注述好像还没有中译本,法译本也是七卷,也是百万字体量。所以亚里士多德的几百万字在当时算是比较多的,但古希腊人还真不会觉得有多奇怪。而且,按照第欧根尼·拉尔修(罗马时代的希腊作家,非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的《名哲言行录》的说法,流传到罗马时代的作品只是亚里士多德著作的四分之一左右。
油画《俄狄浦斯将孩子托付给神》,亚里士多德曾用“俄狄浦斯王”论证悲剧的结构
另外,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字数多,根源也在于他和老师柏拉图文风不同。柏拉图很注重文辞的华美流畅,亚里士多德很强调严谨,往往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老爷子非要从最具体的东西讲起,罗嗦半天再给你来个归纳演绎,最后还要把观点重新阐释一遍,自然就很长。所以学古典学的一般都爱研究柏拉图,因为读柏拉图的文字确实是个愉悦的过程,读亚里士多德实在是苦。
简单说一下亚里士多德著作的传承。关于这个有个在历史上流传很长时间的传闻,是罗马时代希腊作家斯特拉博在他的《地理学》和《普鲁塔克传》书里记载的。依据他的说法,亚里士多德的全部作品原稿在其死后传给他的学生泰奥弗拉斯托斯,泰奥弗拉斯托斯又把原稿交给弟子纳留斯,纳留斯将这笔稿件从雅典带回老家Scepsis。纳留斯去世后,他的家人们将原稿收在地窖里,使得原稿逐渐腐烂。直到公元1世纪才被来自提奥斯的收藏家阿佩利孔(Apellicon)发现并买下,将它们带回雅典。阿佩利孔修复了一些腐烂的原稿,但也因此使得一些文字产生错误。不过,据学者研究,这个传说很可能是假的。因为当时的技术很难修复腐烂的纸莎草,而且亚里士多德的很多作品在其生前就在雅典广泛传抄了。
但无论如何,至公元86年苏拉占领雅典之前,亚里士多德的作品主要都集中在这座城市里。是苏拉把亚里士多德的稿件带回罗马,从此亚里士多德学成为罗马的显学。因为古罗马贵族都要学习希腊语,所以亚里士多德的作品被译成拉丁文版的并不多。到了西罗马灭亡后,亚里士多德的作品多被保留在拜占庭帝国——已经不是原稿,而是抄本了。
阿拉伯人笔下的亚里士多德,作于约12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