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群书(博览群书的意思)

刚刚过去了世界读书日,忽然想到我们起草界的一个基本要求,那就是必须手不释卷,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博览群书的意思)

作为一个与文字打交道的人,我们这行必须有一种对文字的热爱,平时最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应当是读书。我认识的比较出色的同行几乎都有读书的雅好,这使得他们在工作时能够有更开阔的视野和更高的认识及理论水平。

机关的文字匠,尤其是综合部门的文字匠们,往往在工作中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宽泛。比如政研室这种岗位吧,经常是上午起草共青团的讲话,下午起草城市规划的材料,第二天又要起草党建的文件,如此等等,这成为工作的常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果没有广泛的涉猎,来了任务现去查资料多数时间来不及,而且即使有时间也往往由于缺乏相关起码的背景知识,结果导致查资料时如同没头苍蝇一样乱撞。

有的入行不久的年轻同道对此不重视。我们曾经搞过一次竞争上岗面试,面试的题目之一就是:“说说你最近几个月中看的一本书,并谈谈读书心得”。有的年轻同志竟然问:“杂志算吗?”足见这位同事在一段时间内没有认真沉下心来读上哪怕一本书。这个习惯非常不好。现在网络、杂志等资讯平台比过去发达了太多了,使得人们阅读的选择多了,但也带来一个副作用,那就是“轻阅读”大量增加,人们大脑中接收到的知识往往是碎片化、无系统的东西。这些东西有用吗?当然有用。但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由于是碎片化的信息,导致你在工作中要调取和使用这些知识的时候,往往由于不知道这些信息的相关背景知识,结果用的时候很容易用不到点子上。

关于怎样读书,各种文章海了去了,这里不多重复。只是强调几点。

一是要读政治理论书籍。这是我们机关文字匠的必修课。因为我们这一行起草的任何一篇文稿几乎都和政治理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所以除了要学习中央精神和上级讲话文件之外,还要有意识地读一些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方面的专著,对一些理论问题有比较清晰的理解和把握,这样才能做到下笔的时候不跑偏。

二是要读点历史。人们常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从事机关文字起草工作,说白了也是属于“应用类文科”写作之一,而几乎所有的文科类的研究与写作的基础都离不开历史知识。特别是我们在撰写讲话稿的时候,如果能写出一定的历史厚度,会使整篇文章增色不少。

三是务必要读“杂书”。这种“杂书”包括但不限于经济学、法学、文学以及我认为“学科合法性不足”的管理学,还有现在大热的“国学”等等,甚至也包括一些理工农医和艺术类书籍。因为我们为领导提供的是综合性文字服务,说不定领导就会让我们撰写一些我们过去完全不熟悉的文稿。这时我们如果没有相当广博的知识面,那是非常难以胜任的。这里随便举一个小例子,二十年前我服务的领导有一次交给我一封信,那封信是一位台湾的老人写的,文体是那种文白相间的旧式信札,要求我给他起草一封回信,文字上也要使用文言文。这时我曾经的“国学”底子便派上了用场,三下五除二用了半个多小时就“之乎者也”地写了一封回信,领导阅后十分满意。试想,如果平时不读点古文的话,到时候“急来抱佛脚”都找不到“脚”在哪。

四是读书要用好碎片化时间。我们这一行工作的特点是时间完全不能由自己做主,领导随时交办下任务来,我们必须不讲条件,闻令而动,在第一时间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因此,很难气定神闲地泡上一杯茶,慢慢拿着一本书读。所以,我的经验是抽空就读上几页,有工作就放下,找机会再接着读。后来有了电子书,我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在上下班的路上“听书”,这样一年下来,也能读好几本书。

五是如有可能,可以将相近的书对照着读。我体会这样读书有三大好处:第一,会就近拓展阅读的知识面。第二,可以加快阅读速度,因为相近的书中有一些东西是重复的,这样有些内容就可以泛读。第三,可以加深记忆。同样是因为相近的书中有重复的内容,在阅读的时候等于让你复习了一些重点,不知不觉中有些东西就记牢了。

有人说:“相声演员的肚子是杂货铺”。其实在我看来,我们文字匠的肚子同样是杂货铺,而且可能比相声演员肚子里的那个“杂货铺”档次要来得更高一些。

我们起草界的同仁应当成为博览群书的杂家,也必须成为杂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