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juàn)城县,隶属于山东省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西北两面跨黄河与河南省毗邻,因境内有鄄邑、鄄城而得名,鄄城县总面积1032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鄄城县常住人口为747972人。
鄄城县是全国生态经济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国青山羊和小尾寒羊育种基地县、全国鲁西黄牛和中国斗鸡保种基地,山东县域旅游十强县。
鄄城在春秋时期为卫国鄄邑,西汉初置县,是民政部命名的“千年古县”,是战国时代军事家、思想家、一代兵师孙膑的故里。县境内既有尧帝陵、舜耕历山遗址、雷泽湖、孙膑墓、陈王读书台、苏御史牌坊等历史人文景观,也有鄄南战役战场、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处等革命遗址,还有鲁锦、砖塑、斗鸡、斗羊等丰富的民俗文化。其中,砖塑、商羊舞、鲁锦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9年,鄄城县下辖2个街道、13个镇、2个乡。2019年,鄄城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33700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第一产业增加值304013万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754695万元,增长4.3%;第三产业增加值1278299万元,增长12.2%。
中文名鄄城县
Juancheng、County
鄄邑、古鄄
371726
县
山东省菏泽市
山东省西南部、菏泽市北部
1042平方公里(2012年)
2个街道、12个镇、3个乡
陈王街道
0530
274600
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尧王墓、苏御史牌坊、舜耕历山、孙膑旅游城、雷泽湖、庄子庙等
菏泽机场(建筑中)
鄄城火车站(京九线)
鲁R-K/J/Z
747972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中原官话-兖菏片-鄄城方言
2337007万元(2019年)
建制沿革
鄄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至五帝时期。
《吕氏春秋》载:“尧葬榖林,通树之。
《左传》载:茫茫禹迹,画为九州。夏商时,天下分为九州,鄄城属于兖州之域。
《史记》载: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渔于雷泽。
《太平寰宇记》载:“濮州,今治鄄城县。古昆吾旧壤,颛顼遗墟。”榖林、历山、雷泽均在鄄城县境。
春秋时期(前770—前476年),为卫国鄄邑,南为垂邑,东属古郕国地。
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年),属卫国甄邑[甄,读juàn,鄄的异体字],南为垂都,东属廪邱,东南有城阳。
秦朝(前221—前206年)改鄄邑为甄城,于县东境置都关县,东南置城阳县,均属东郡。
西汉(前202—8年),初始置鄄城县,因境内鄄邑、甄城而得名。
王莽改鄄城为鄄良。
东汉(25年-220年),为兖州济阴郡(治所定陶)鄄城县。东汉末,曹操领兖州牧时移治于鄄城(今旧城)。
三国(220—265年),属魏兖州东郡鄄城县,济阴郡城阳县地。其间鄄城曾两次改为县王国。魏文帝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改鄄城县为王国,四年改国为县。黄初七年(公元226)复为国。魏明帝太和六年(公元277年)改国为县。属曹魏之域兖州(治所廪丘)。后汉兖州刺史治昌邑,后移治鄄,三国因之。又属东郡(治所濮阳)鄄城县。
西晋(265—316年),属兖州濮阳国、济阴郡城阳县地。
鄄城县东晋十六国(317—420年),先后属于后赵兖州济阴郡、前燕兖州东郡、前秦兖州、后燕兖州东郡,兖州、东郡均治鄄城。
南北朝(420—581年),先后为北魏、东魏济州濮阳郡鄄城县、城阳县地。北齐时省城阳县入鄄城县,北周因之。
隋朝(581—619年),先属濮阳郡,后属郓州。开皇初年(公元581年)废濮阳郡、鄄城归属东平郡。文帝开皇十六年(596年),于鄄城置濮州(濮州之名从此始)治所在鄄城。于东南置雷泽县,西南置临濮县。606年,改郓州为东平郡,废濮州,省临濮县入鄄城、雷泽二县。
唐朝(618—907年),初属鄄城县,雷泽县地。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复置濮州及临濮县,并在鄄城县置永定县,在雷泽县置长城、安邱2县。武德八年(625年),废永定县入鄄城县。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鄄城、临濮、雷泽3县属河南道。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废濮州设濮阳郡,治鄄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改濮阳郡为濮州。
五代十国(907—960年),先后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濮州属地。梁,濮州属义成军节度使管辖;唐,濮州属天平军节度使管辖;晋、汉、州因之。
北宋(960—1127年),属京东路濮州鄄城县、临濮县、雷泽县地。
金朝(1115—1234年),属山东西路濮州鄄城县、临濮、雷泽县地。隶属大明府濮州(治所鄄城)。1154年,降临濮县、雷泽县为镇,其地并入鄄城县。
元朝(1206—1368年),属东平路濮州,忽必烈至元五年(1268年),濮州直属中书省,顺帝至元五年(1339年)属中书省济宁路濮州。
明朝(1368—1644年),初隶中书省濮州。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废鄄城县入濮州,于鄄城置千户所,属东昌府。洪武九年(1376年),为山东承宣布政使司东昌府濮州属地。明代宗景泰二年(1451年),因黄河之患,濮州治由鄄城迁至黄河西之王村集(今河南范县濮城),鄄城故城遂称旧城,一直沿用至今。
清朝(1644—1911年),初属山东省东昌府濮州地。雍正八年(1730年),升濮州为直隶州,直属山东省。雍正十三年(1735年),又降为散州,改属曹州府。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属兖沂曹济道曹州府濮州地。
中华民国(1912-1949年),民国二年(1913年),改濮州为濮县。民国二十年(1931年),“濮鄄分治”,于濮县河东地区复设鄄城县,仍属山东省第二专署。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并鄄城县入濮县,属山东省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聊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濮县改属山东省第十六专署(驻菏泽)。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3月5日,成立鄄城抗日县政府,属运西专署。11月属鲁西行政主任公署第二专署。1941年7月,属冀鲁豫第二专署,9月属晋冀鲁豫边区第十七专署。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8月属冀鲁豫第八专署。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2月属冀鲁豫第二专署。
1948年7月,鄄城县解放。
1949年8月,鄄城县属平原省菏泽地区专署。
1953年,属山东省菏泽专署。
1958年10月,属山东济宁专署。
1959年6月,又改属菏泽专署。
1967年,属山东省菏泽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属山东省菏泽地区行政公署。
2000年12月菏泽撤区设市,自此,一直属菏泽市管辖至今。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2年1月24日,将梁堂乡的万全庄、大赵庄、李楼、南庄、罗吴庄、魏庄、东赵庄、樊庄、东张庄、富春乡的苏屯、南宋庄、凤凰乡的孙店共12个行政区划归鄄城镇管辖。
1993年11月16日,撤销阎什口乡,设立阎什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1994年12月29日,撤销什集乡,设立什集镇。
1996年12月29日,撤销箕山乡,设立箕山镇。
2000年3月15日,撤销李进士堂乡,设立李进士堂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2002年7月,省政府批复同意:鄄城县撤销鲁王仓乡归属郑营乡,撤销临濮乡,设立临濮镇;撤销彭楼乡,设立彭楼镇。以上2乡撤乡设镇后,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截至12月31日,鄄城县辖10个镇、6个乡。
2010年,撤销鄄城镇,设立古泉街道、陈王街道。县人民政府驻古泉街道。
2013年,撤销大埝乡,设立大埝镇,镇驻地为原大埝乡驻地。
区划详情
2019年,鄄城县下辖2个街道、13个镇、2个乡。[7]鄄城县人民政府驻陈王街道。
统计用区划代码 | 名称 |
371726001000 | 陈王街道 |
371726002000 | 古泉街道 |
371726101000 | 什集镇 |
371726102000 | 红船镇 |
371726103000 | 旧城镇 |
371726104000 | 闫什镇 |
371726105000 | 箕山镇 |
371726106000 | 李进士堂镇 |
371726107000 | 董口镇 |
371726108000 | 临濮镇 |
371726109000 | 彭楼镇 |
371726110000 | 凤凰镇 |
371726111000 | 郑营镇 |
371726112000 | 大埝镇 |
371726113000 | 引马镇 |
371726200000 | 左营乡 |
371726207000 | 富春乡 |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鄄城县介于东经115°19′—115°43′,北纬35°22′—35°43′之间,总面积1032平方千米,南北37千米、东西32千米,占全省面积的0.67%。北距首都北京510千米,东北至省会济南184千米,南到行署驻地菏泽38千米。
鄄城县地图地形地貌
鄄城县属黄河冲积平原,百里沃野,河流纵横。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土质分布为“南沙、中壤、北粘”。
气候特征
鄄城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无霜期207天,年均湿度73%,空气质量指数93。年平均气温13.5℃。平均日照时数2534.3小时,平均风速3.5米/秒。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鄄城县属黄河冲积平原,地下水资源丰富,人均占有水量370方,是山东省平均水平的1.4倍,年降水量589.2毫米,属全国一类丰水区。
土地资源
截至2006年,鄄城耕地98万亩,未利用土地和可复垦的土地3万亩。
林业资源
鄄城县有林地40万亩,林木覆盖率37%,木材积蓄量180万立方米,年可采伐木材30万立方米,剩余枝杈条及各种下角料35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
煤炭资源
鄄城县已探明的煤炭面积330平方千米,储藏量42.9亿吨,已列入国家开采计划。
盐矿资源
董口镇夏庄盐矿位于董口镇夏庄村,在2007年10月二维物探中圈定的异常区,盐层分布面积34平方千米,主要在董口镇境内,预测储盐量400亿吨左右。经专家初步测算,矿层累计厚度约为33.5米,其中第一层6.2米、第二层16.1米,第三层8.9米,且含盐量均在95%以上,属于高纯度岩盐。
人口
截至2018年末,鄄城县共有户籍人口92.4559万人,同比增长5.65‰;年末全县常住人口76.4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09%,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鄄城县常住人口为747972人。[6]
经济
综述
2018年,鄄城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8.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7亿元,可比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92.31亿元,可比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77.66亿元,增长9%;三次产业构成为14.4:46.5:39.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5416元,同比增长2.06%。
2019年,鄄城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33700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第一产业增加值304013万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754695万元,增长4.3%;第三产业增加值1278299万元,增长12.2%。[5]
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鄄城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91个,累计完成投资86.3亿元,同比增长4.86%。其中房地产项目18个,完成投资16.11亿元,同比增长-0.3%,占总投资比重19.48%,其他投资项目73个,完成投资66.19亿元,同比增长14.2%,占总投资比重80.52%;其中计划投资亿元以上项目76个,完成投资76.68亿元,占总投资比重92.73%。
财税收支
2018年,鄄城县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3825万元,可比增速0.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为4.35%。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91452万元,比上年增长19.61%。
人民生活
2018年,鄄城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34.85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45.42元,比上年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99.08元,比上年增长9.85%。
第一产业
2018年,鄄城县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470066万元,增长3.8%;林牧渔业实现产值178602万元,占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8%。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272280万元,可比增长3.6%。
种植业
2018年,鄄城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70.17万亩;粮食平均亩产440.4千克,粮食总产达到74.94万吨。
林业
2018年,鄄城县完成造林面积1.5万亩,其中防护林9000亩、用材林1000亩、经济林5000亩;实现林业总产值15494万元,同比增长1.4%。
畜牧业
2018年,鄄城县畜牧业总产值141310万元,占一产总产值的比重30.06%。
渔业
2018年,鄄城县养殖面积3.1万亩,植藕面积2.7万亩,渔业总产量9933吨,莲藕产量3万吨,水产品总产值11173万元,同比增速2.2%。
生产条件
截至2018年末,鄄城县设施农业个数10643个,设施占地面积14512.3亩;全县农用机械总动力达79.03万千瓦。拥有农用拖拉机7504台,拥有大中型农机具3100余台套。
第二产业
工业
2018年,鄄城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8家,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604.12亿元,增速10.7%;工业用电量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7%。全部工业增加值83.5亿元,可比价比上年增长10.9%。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完成总产值95.5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8.88%。
鄄城县建筑业
2018年,鄄城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60家。建筑业总产值14.28亿元,增长9.04%。建筑业增加值为11.7亿元。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18年,鄄城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54亿元,比上年增长9.36%。
对外经济
2018年,鄄城县完成进出口总值145872万元,其中,出口总值127524万元,进口总值18348万元。
房地产业
2018年,鄄城县房地产销售面积374081平方米,同比增长5.6%。
邮政通信
截至2018年末,鄄城县完成邮政业务总量8717万元;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7059万元。
旅游业
2018年,鄄城县旅游业共接待旅游总人次172万人次,同比增长7.5%;实现旅游总收入13.65亿元,同比增长8.3%。
金融业
截至2018年末,鄄城县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61.44亿元,较年初增加36.97亿元,同比多增7.8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为220.08亿元,较年初增加28.09亿元,同比多增4.6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113.76亿元,较年初增加11.49亿元,同比多增3.25亿元。
交通运输
截至2018年末,鄄城县已形成公路、铁路两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铁路京九线过境,境内路段长5千米,设鄄城站,位于阎什镇张庄村。城市道路形成14纵16横的路网,全县公路形成“六纵六横加一环”的路网格局。新建城乡公交站点252个;投放哈罗共享单车2000辆;新修、改造县乡村道路620余千米,实现了所有自然村通公路。新建改建城市道路15.8千米、铺装人行道12万平方米、铺设雨污水管网46千米,安装护栏10千米,新增绿化面积60万平方米以上。完成了5个城区主要交叉路口渠化改造。
铁路:境内有京九铁路,并设有客货站。距欧亚大陆桥的新石铁路只有35千米,在鄄城、菏泽乘火车可达全国各地。
公路:境内有济董、临商、巨鄄三条省道,投资9.1亿元的鄄城黄河公路大桥及聊菏高速公路正在建设,建成后在北京正南与105国道和106国道之间形成南北交通大动脉。鄄城至菏泽的一级公路2005年建成通车,从鄄城乘车15分钟可达菏泽和日东高速。
空港:鄄城至济宁机场60千米,距济南机场220千米,距郑州机场230千米。乘车二个半小时可达济南、郑州两机场。另外菏泽机场正在筹建当中。
海运:鄄城距青岛港520千米,距日照港430千米。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18年,鄄城县取得重要科技成果7项。R&D经费支出22348万元。
教育事业
截至2018年末,鄄城县共有学校311所,在校生17.13万人。其中:普通高级中学4所,在校生1.37万人;普通初级中学27所,在校生3.41万人;小学共121所,在校生8.73万人;幼儿园158所,在校生3.38万人。专任教师8061名。
文化事业
截至2018年末,鄄城县拥有文物博物馆1个,文化馆1处,公共图书馆1处,乡镇文化站17处。全县拥有广播电台2套,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100%和100%。
卫生事业
截至2018年末,鄄城县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3个。医院、卫生院病床位1967张,拥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993人,其中执业医师583人,执业助理医师345人,注册护士735人。全县千人拥有病床位2.57张,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61人。全县共施行各种节育手术3833例,采取各种节育措施的育龄人口达15万人。[4]
劳动就业
2018年,鄄城县新增城镇就业699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53266元,在岗职工(含劳务派遣)年平均工资55298元,其他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43919元。
社会保障
2018年,鄄城县居民共参加社会保险131.5万余人次。年末共有养老院16处,共有床位数3968张;全县抚恤事业费8501万元,社会救济福利事业费15843万元,救灾支出210万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420元/月、300元/月。
鄄城县历史文化
鄄城是中华民族开发较早的区域之一,“三皇五帝”中的尧、舜二帝都曾在境内活动,周时为卫国之鄄邑,西汉初置县,是民政部命名的千年古县,是古代军事家、一代兵师孙膑的故里,境内现存有尧王墓、孙膑墓、苏御史牌坊、舜耕历山等古迹遗址,是中国最大的孙膑文化、孙膑兵法、孙膑军事思想研究基地。
鲁锦、砖雕、商羊舞被列入国务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抬阁、二洪拳、担经等6项民间艺术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斗鸡、斗羊、武术、戏曲、马叉、抬阁、舞狮等民俗文化源远流长。
地方特产
郓城壮馍 壮馍是菏泽郓城传统名吃,是一种带馅的椭圆形煎制饼食。壮馍形如圆月,直径约30公分左右,皮分4层,面皮肉馅、馅以鲜羊肉为主,以葱、姜、菜蔬、香油等多种祖传佐料搅拌而成。熟后的成品壮馍,色泽金黄,外焦内嫩,食之鲜而不膻,香而不腻。 |
糖果饯 糖果饯是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的特产糖果饯是以白砂糖为原料,经模制浇注而成的各种糖质造型。 鄄城民间手工糖果饯主要分布于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境内,其中尤以红船镇红船村、旧城镇任庄村、城关镇邰庄村从事民间手工糖果饯的技艺最为精湛。 |
左营绿豆丸子 因绿豆丸子主要产地在鄄城县左营乡,所以叫左营绿豆丸子,其中以孙氏绿豆丸子最为著名。左营绿豆丸子已有200多年的生产历史,清朝时曾作为贡品进点,以牛肉、绿豆、海鲜、芝麻等为主要原料,用色拉油反复烹炸而成。不加色素和防腐剂,色香味俱全,干吃、煮汤、火锅皆可,口感酥脆、清香、可口。还具有清热解毒、醒脑提神、利便止渴,止泻痢等效用。 |
著名人物
尧: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被后世尊为帝,列入“五帝”。尧陵位于鄄城县富春乡谷林寺。
舜: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被后世尊为帝,列入“五帝”。与尧被人们尊为贤明帝王。
孙膑:生卒年不详,齐国鄄邑人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
汲黯:字长孺,西汉济阴郡鄄城县人,官至中大夫。武帝称赞其为“社稷之臣”。
吴隐之:东晋濮阳鄄城人,官至度支尚书,著名廉吏,做官清正廉洁,曾赋《贪泉》诗一首明志。
曹植:字子建,沛国谯人。生于山东鄄城(今旧城镇),一说生于莘县朝城,曹操第四子。建安时期文坛巨子。
王仙之:唐濮州鄄城(今鄄城县旧城)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
张泳:字复之,宋代濮州鄄城人,官至工部尚书。著有《乖崖文集》10卷。
李迪:字复古,先祖为赵郡人,后迁家至濮州。真宗景德二年,举进士第一,历通判。后来两度官至宰相。
刘忠:字摅诚,明代濮州(今鄄城彭楼镇刘大楼村)人,官至左副都御史。今麻寨乡刘大楼西北1千米许有刘忠墓。
王宗朋(1847-1906):字兰居,清末山东濮州王榔头庄(今鄄城县箕山镇王榔头庄)人。鲁西苏北一带农民抗捐领袖,创建“红沙会”。
彭占元(1870-1942):山东省鄄城县彭楼乡彭楼村人,清末廪生。1903年师范毕业后,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被推为山东同盟会部长,捐款创立《民报》社。先后任咨议局议员、资政院议员、南京政府临时参议院议员、众议院议员、护法国会众议院议员。
李建国:男,汉族,1946年4月生,山东鄄城人,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党组成员,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
韩志冰:1965年生于山东鄄城,现就职于中国美术家网,任首席执行官;中国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主任;中国西部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王道玉:男,汉族,山东鄄城人,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荣誉称号
2020年1月2日,鄄城县入选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
2020年5月4日,被菏泽市人民政府授予“菏泽市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县”。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12月22日,被命名为“山东省双拥模范城(县)”。
2020年12月30日,入选“第六届山东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县(市、区)”名单。[3]
2020年12月30日,入选“第六届山东省级文明县(市、区)”名单。[2]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1]
鄄城县风景名胜
综述
鄄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鄄城是中华民族开发较早的区域之一,上古属“颛顼之墟”,西汉初置县,周时为卫国之鄄邑而得名。特别是投资4.5亿人民币的孙膑旅游城建设后,将发展成为连接山东省和中原地区的旅游大县,构筑山东省西部继泰山、“三孔”、菏泽牡丹之后的又一旅游胜地。
尧王墓
尧王墓:位于鄄城县城南7公里处富春乡赵千庄村南谷林寺,又名尧陵。尧约生活在公元前22世纪,乃轩辕黄帝之玄孙,德能兼备。他身为部落联盟首领,不自恃且恭勤节俭,禅位于贤而不传于子,更令世人敬佩。《吕氏春秋》载:"尧葬谷林"。l935年黄河决口,已毁。
陵前现有明嘉靖二十四年(l545年)八月濮州知州薛孟书"祭文"碑和清光绪二十九年(l903年)淄州知州缪润绂书"帝尧陶唐氏墓"碑各一块。碑前有享殿、东西朝房、东西更衣亭、大门、牌坊、圣母殿等建筑。院内另有石碑数块及清末所植古柏246棵。陵南500米有尧母庆都陵,西350米有尧妃中山夫人墓及祠,陵南靠黄河金堤,北临箕山河。而20113年却仅存墓、碑、龟及柏等稀有文物。
苏御史牌坊
苏御史牌坊:苏御史即苏述,明朝濮州(今鄄城北王召)人,二十二岁(正德八年)中乡试举人,次年,赴京会试落第,同年携妻带子同赴京,入太学攻读三载,并参加会试,再次落第。屡考屡败的苏述不折不挠,在三十五岁(公元1526年)时,终于考中嘉靖五年丙戌科进士。历任都察院浙江道监御史、山西巡府,加封资政大夫。
因治民有功,崇祯下旨修建牌坊以扬其名。在牌坊的横梁上上书(阳面)“苏述御史牌坊大明万历丁未年立”,(阴面)刻有“陕西巡抚浙江道监察御史进士苏述”15个大字,横梁正中立书“圣旨”二字,极有气魄。
孙膑墓
孙膑墓:位于鄄城县城沿东北方向行约20公里,至吉山镇孙花园村东北约1公里处。1990年,孙花园村民在村东北向阳河(1971年新开挖的人工河)东侧出土了明代石碑一截,上刻有“膑墓址深遂”之字样,自此,孙膑墓才找到了确切位置。
继而,孙膑后人为其祖先修复了坟墓,墓丘直径约4米,四周砌以围石,封土高约3米,墓前树石碑一栋,篆书“孙膑墓”,碑前有石香炉一樽,为了便于保护,墓四周划林地600平方米,围以1米高青砖花墙,内植翠柏,并有鄄城县人民政府所立“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一栋。
孙膑故里
孙膑故里:位于鄄城县东北20公里红船镇孙老家村,2300多人中95%的人姓孙,村内至今尚有孙氏祠堂,即“孙膑家祠”,其位于孙老家村东侧,祠内大殿前有家祠碑一座,碑阳刻有“孙氏家祠序”,碑阴刻有孙氏分支情况,祠堂正中供奉着孙膑牌位,上写:“齐国军师晋封左丞始祖孙公讳膑字伯灵暨苏夫人之神位”。
孙老家孙氏族人也皆称孙膑为孙氏始祖,孙老家为孙膑故里。经过考古人员反复耐心地工作,村民孙志一先生献出了珍藏多年的《孙氏族谱》、《孙氏家祠序》。书中有明确记载:“阀阅巨族,指不胜屈,吾孙氏者,世代名裔,本地处于灉水之右,为孙氏居住点,故名孙老家。战国齐国有孙膑号伯灵者,官为军师,辅政于齐,建立奇功,是为孙氏之祖也。”孙膑出生在孙老家,是孙氏家族始祖。
孙膑旅游城
孙膑旅游城:
1995年10月,投资4.5亿人民币的孙膑旅游城正式开工奠基,相继建成了圆融桥、圆融湖,天王殿、圆通殿、放生池、孙膑纪念馆、药师殿主体工程建设。
圆融桥:位于旅游城入口处,横卧向阳河上,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西南东北走向,总长158米,宽12米。
圆融湖:位于旅游城腹部,由东西两块水面组成,中有玉带桥相连,占地50亩。
天王殿:为5间单檐歇山式仿古建筑,长21米,进深9米,高9米,为圆融禅寺主体工程之一。
圆通殿:为5间单檐歇山式仿古建筑,为圆融禅寺主体工程之一。
放生池:位于圆融禅寺正前方,为半圆形水池,占地300平方米。
孙膑纪念馆:位于旅游城西部,该馆为重檐串尖屋顶式建筑,长宽各30米,高20米,飞檐半拱青琉璃瓦顶,为孙膑纪念区主体工程。
历山舜王庙
鄄城县历山舜王庙:在鄄城县阎什镇历山庙村西,东距阎什镇驻地2公里。舜,有虞氏,姓姚,名重华,字成都,虞君之后,历代传为贤明圣君,司马迁列之为五帝之一。皇甫谧云:“舜生姚墟”,据考姚墟即今山东省鄄城县麻寨乡舜城集。《史记》载: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历山、雷泽、河滨均在鄄城境内。舜20岁登帝位,它是一位仁爱、诚信、谦恭、勤政、爱民的帝王,后人思其功德,向往其遗风,在所耕之历山建庙以祀之,故名“历山舜王庙”。据古庙碑记载,东汉光武帝年间开始修庙立碑,其后南北朝、北魏、唐、元、明、清各朝皆有修复。
曹植读书台
据《濮州志·艺文志》载:陈台故址在鄄城县旧城集东北1公里许,即今旧城镇杏花岗村西南,是曹植为鄄城侯与鄄城王时所建筑的读书台,曹植在此台上读书、吟诗作赋,故名“读书台”。后曹植徙封为陈王,死后谥号“思”,故此台又名“陈思王读书台”、“陈王台”,简称“陈台”
曹植字子建,是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第四子,自幼聪颖,才华出众,以诗文词藻华美而着称于世,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诗品》推崇他为“建安之杰”。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生抑郁不得志。公元220年,曹操次子曹丕废了汉献帝,改国号魏,称魏文帝,他不断排挤打击曹植。曹植出于稳固曹魏江山的诚意,忍辱负重,多次进献治国之策。但其良苦用心不但没有得到理解,反而被曹丕认为他怀有野心。因此更加忌恨,以封王之名把他赶出京城,221年,曹植被封为鄄城侯,次年改封鄄城王。
曹植因得不到重用,内心十分郁闷和苦恼,便以读书、赋诗、饮酒打发时光。他被封侯到鄄城后,构筑读书台,台前有十数级台阶,台上有读书厅、藏书室和会文亭,从住所王府到读书台通有长廊。曹植在其上读书,写诗赋文章并接待文朋诗友,常有文人到台上与之聚会,饮酒作歌,谈论古今诗文。只有在此时此地,曹植才能从郁闷和痛苦中解脱出来。
这一带属黄泛区,黄河多次决口,读书台渐被淤没。由于曹植的影响较大,读书台虽屡屡受损,却时常得到加固、修复,只是难保当年面貌。从历代官吏、文人诗作中可以看出,陈台这一古迹存在了相当长的时期。二十世纪40年代,读书台尚有高出地面数尺的台基,上有残砖碎瓦。现虽已夷为平地,然遗址尚可辨知,仍不断有人前往觅踪、凭吊。
庄子钓鱼台
庄子钓鱼台位于临濮乡庄子庙村北五百米左右,该台为全国十大著名钓鱼台之一且排行第二,仅次于北京国宾馆钓鱼台,是鄄城的八大景点之一。
庄子钓鱼台位于临濮乡庄子庙村北五百米左右。该台为全国十大著名钓鱼台之一且排行第二,仅次于北京国宾馆钓鱼台,是鄄城的八大景点之一。战国时期,道家学派创始人庄周曾垂钓于此,故称“庄子钓鱼台”,简称“钓鱼台”。后人曾在钓鱼台上建庙以祀庄子,其村亦以此名为庄子庙。台上旧有观,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封庄子为南华真人,故改为南华观,《庄子》一书改名为《南华真经》。因黄河决口,该台渐被淹没,清末时尚有四亩许一方高地,后被淤为平地,仅存遗址。
自1985年以来,鄄城县政府、临濮乡政府和菏泽市白虎乡政府积极着手规划修复庄子钓鱼台。在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已恢复修建了南华观,占地二十余亩。主体建筑漆园大殿5间,为庑殿式仿古建筑,内塑庄周雕像,正中墙壁绘制太极八卦图,雄伟壮观。庄子钓鱼台,简称庄子台。
明代嘉靖年间编修的《濮州志》,对于钓鱼台的记载简而不明,只说“庄子尝钓于此,上有南华观”,方位、里程均未一提,更不要说具体所在了。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它却辑录了从唐至清各代不少乡宦名流咏吊钓台的诗篇,提供了濮水、漆园、南华、尧陵、舜庙等与钓台所在有关的河流、城市和名胜的名称,因而可知钓台就在菏泽西北境和鄄城西南境的交界处,划定了方位和范围。明代诗人李先芳的《钓台》一诗,即可为例。诗曰:漆园为吏早知归,濮上垂纶愿不违。
浦树千秋依断岸,汀蒲一曲吊斜晖。掉头往事随流水,曳尾何人问钓矶。独倚南华台上望,逍遥天外大鹏飞。濮上,即濮水之上,不是指濮水的上游。濮水为济水的支流,源于河南封丘的西南境,流至山东平阴的北境再会于济水。其间,由西而东流经鄄城南境,位在今临濮镇南。“南华”一词源于庄子。
道家学说起源于春秋末期的老子李耳,发展于战国中后期的庄子庄周,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和淮南王刘安的《淮南鸿烈》二书亦推崇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治世之术。东汉道兴,魏晋继踪,唐初一度奉为国教正宗。故东汉尊老子为祖师,魏晋奉《庄子》为经典,而唐玄宗更赐予庄子南华真人的称号。
从此,庄子的着作、生活过的地点以及后人纪念他的建筑,无不冠以“南华”二字,故《庄子》一书名为《南华真经》,改离狐县为南华县,而庄子祠也就称为南华观了。据乾隆二十一年编修的《曹州府志》载:
(一)漆园城在故冤名县北七十里。庄周为蒙漆园吏,城北有钓台。
(二)冤句城在(乘氏)县西南四十里(按:当为七十里),汉为县,属济阴,宋改曰宛亭。
(三)离狐县在(乘氏)县西北四十里,汉为县,属东郡(按:治所濮阳)。初置县在濮水南,尝为神狐所穿。随移濮水北,故曰离狐;唐天宝元年改曰南华,属济阴郡。《地形志》:“离狐有桃城。”今李二庄。
(四)庄子台在(乘氏)县西北四十里,南华之左,相传庄周所居,亦曰钓台。唐乘氏县今菏泽市。《濮州志》钓台:“庄子尝钓于此,上有南华观。”李先芳《钓台》:“独倚南华台上望。”《曹州府志》:“庄子台在(菏泽)县西北四十里,南华之左,相传庄子所居,亦曰南华台。南华观在钓台之上钓台即是庄子垂钓之所,亦是庄子隐居之所。
《曹州府志》:“漆园城在故冤句县北七十里,庄周为蒙漆园吏,城北有钓台。”罗志儒《重修庄子庙碑》:“去台百武,有祠巍然。”
(按:步、武均为古代长度单位,,六尺曰步,半步曰武。百武不是确切数字,而是不远之意。)都说明台与园不是一个地址而是相距不远的两个地址,同时也说明了庄子庙不是《州志》、《府志》所说的庄子祠、南华观,而是漆园所在地的另一建筑。庄子庙村,位于鄄城西南边境,临濮镇西南十四里许,其南、其西均与菏泽地为邻。
漆园、钓台的所在,《州志》、《府志》记载是此地,民间相传是此地,以《中国历史地图集》验之,也是此地。
参考资料1.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公布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的通知·国家能源局
2.名单来了!山东11县(市、区)被授予第六届省级文明县(市、区)称号·齐鲁网
3.山东表彰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齐鲁网
4.2018年鄄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鄄城县统计局
5.2019年鄄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鄄城县统计局
6.菏泽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第一号)·菏泽市统计局
7.千年古鄄·鄄城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