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毒品(新型毒品)

合成毒品新型毒品

所谓“合成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这一类传统麻醉毒品而言的。鸦片、海洛因主要取材于天然植物,合成毒品是以化学合成为主的一类精神药品,它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有的有兴奋作用、有的有致幻作用,也有的有中枢抑制作用。又因为是近二十年才在中国出现滥用,并且多发生在娱乐场所,所以又被称为 “新型毒品”和“俱乐部毒品”。新型毒品“娱乐性”的假象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其“毒”的本质,这也是新型毒品蔓延的重要原因。

中文名

合成毒品

定义

相对一类传统麻醉毒品而言

原理

化学合成为主

类别

精神药品

作用范围

中枢神经系统

别称

新型毒品、俱乐部毒品

危害性

专家表示,合成毒品毒性强烈,会对大脑神经细胞产生直接的、不可逆的损害,导致急慢性精神障碍;同时,这类毒品还会对心血管产生兴奋作用,导致急性心肌缺血和心率失常;严重的可产生惊厥、脑出血和猝死。合成毒品滥用者易出现兴奋、狂躁、抑郁、幻觉等精神病症状,从而行为失控,造成暴力犯罪和艾滋病、性病传播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禁毒、戒毒,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人们对吸毒的危害有一定的认识,但令人忧心忡忡的是,社会各界对这种“毒性”的深度了解几乎停留在“高层”,也就是停留在与禁毒、戒毒相关的专业人士层面,“底层”也就是基本群众却知之甚少,甚至一片茫然。对毒品与毒性的认知,很多人的脑海里还只有海洛因的概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吸白粉”。曾有一副对联生动地描写吸毒对家庭造成的恶果——“烟枪一杆未闻炮声震地打得妻离子散,锡纸半张不见火光冲天烧尽田地房廊”。老百姓对吸毒是深恶痛绝的。

而毒品种类的扩大,特别是合成毒品的日渐泛滥,吸食合成毒品人员的日渐增多,更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禁毒戒毒专业人士早已发出警告,处于长短不一潜伏期的吸食合成毒品人员,犹如一颗颗散布在社会各个角落的炸弹,随时都可能爆炸,给社会带来严重创伤。吸毒人员因精神病突然发作,导致行为异常,砍死砍伤无辜人员的悲剧并不是个例。

海洛因、吗啡等传统毒品,吸食的人群较前有所减少,K粉、麻古、冰毒、摇头丸等合成毒品“来势凶猛”,甚至呈现“后来居上”的可怕态势。省禁毒办掌握的资料显示,吸食合成毒品的人员已经超过吸食传统毒品的人员,日趋上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合成毒品比传统毒品“来路更广”。海洛因被认为是“毒品中的高档消费品”,价格贵,来路也比较隐秘与狭窄。而合成毒品来源与制作,相对“简易”,成本较低。一些合成毒品,其原料来自于药店的相关药品。药店与监管部门虽采取“限购”措施,防止相关药品被提炼、加工成毒品,但收效不大。限购数量,但很难限制购买人群。正由于合成毒品“来得方便”,其“普及面”更大,危害性更深。青少年人群服食合成毒品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合成毒品“毒性”更大,正基于此。

与传统毒品的区别

毒品属性

海洛因等传统毒品是抑制剂,属麻醉类毒品,主要起镇痛、镇静作用;冰毒等合成毒品是兴奋剂、致幻剂,属精神类毒品,服用后使人亢奋、躁动。

损伤部位

传统毒品主要破坏人的免疫功能,损害心、肝、肾等脏器,过量使用导致呼吸衰竭而亡;合成毒品直接损害大脑细胞,导致神经中毒反应和精神分裂症状,过量服用将诱发急性精神障碍或急性心脑疾病。

康复程度

拿肺功能举例,如果肺功能指数是100,吸食传统毒品导致肺功能降至20%,但通过治疗或一些辅助手段可以把肺功能恢复到80%。如果复吸,将在原80%的基础上下降;而吸食合成毒品,对身体的危害具有不可逆转性,一旦肺功能降到20%,无论通过什么手段只能抑制不再下降,要想恢复,在全世界都还是个难点。

犯罪时机

传统毒品一般是吸食前犯罪,由于对毒品的强烈渴求,为获取毒资男盗女娼、抢劫、杀人;合成毒品一般是吸食后犯罪,因毒性发作,出现幻觉、妄想症状,而做出杀人、抢劫、开车撞人、六亲不认、集体淫乱等出格的事。

防范及打击

宣传和教育:要进一步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把合成毒品对人的身体危害、家庭危害、社会危害说清楚,特别是让青年人及容易涉足毒品的群体,从思想上真正认知毒品的危害,营造全社会支持禁毒、参与禁毒的浓厚氛围。

狠狠打击制造:贩卖合成毒品犯罪活动,严厉惩处组织者、策划者、指挥者,尽可能多破案,震慑毒品犯罪分子,阻止更多的人走上犯罪道路。

加大对公共娱乐服务场所的治理力度,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巡查、监管制度,千方百计压缩毒品消费空间,使涉毒人员没有聚集吸食的条件。

进一步加强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及时掌握原料流向,堵塞安全漏洞,从源头杜绝其流入非法渠道。

收戒一批吸毒人员,对已经吸食,特别是已经成瘾的人员,动员全社会力量,及时发现、全力挽救,通过综合矫治、戒断恢复,帮助他们尽快回归社会。

参考资料

1.中国铁腕禁毒 打击新型合成毒品·人民网

2.人民网评:整类列管,斩断“实验室毒品”的传播·人民网

标签: 合成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