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疾病)

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疾病

尿路感染是指病原体在尿路中生长繁殖,并侵犯泌尿道黏膜或组织而引起的炎症,是细菌感染中最常见的一种感染。UTI影响个体范围广泛,而且对机体产生的临床影响也非常广泛,从具有革兰阴性脓毒血症的急性肾盂肾炎到无症状性菌尿,甚至还有有症状的无菌尿。并且常与其他专科疾病相伴随。

中文名

尿路感染

别名

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感染

英文名

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

就诊科室

内科

就诊科室

外科,泌尿外科

概述

尿路感染

(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简称尿感,是指病原体侵犯尿路粘膜或组织引起的尿路炎症。

根据感染部位,尿路感染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前者为肾盂肾炎,后者主要为膀胱炎和尿道炎,且又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根据有无基础疾病,尿路感染还可分为复杂性尿感和非复杂性尿感。

慢性肾盂肾炎常由于复杂性尿路感染迁延不愈所致,根据基础病因不同分三个类型:①伴有反流的慢性肾盂肾炎(反流性肾病);②伴有阻塞的慢性肾盂肾炎(梗阻性慢性肾盂肾炎);③特发性慢性肾盂肾炎。其中前两种类型尤为常见。[2]

临床表现

尿路感染是微生物(主要是细菌)所致的尿路炎症。尿路感染的发病率相当高,尿路感染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指的是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包括尿道炎和膀胱炎。在门诊诊断中,尿路感染为主诉的为1-1.8%,在我国卫生部门一次健康普查中,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在0.91%以上。

尿路感染是由细菌(极少数可由真菌原虫病毒)直接侵袭所引起,临床表现比较广泛,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根据有无尿路功能或器质上的异常,又有复杂性和非复杂性尿路感染之别;根据炎症的性质不同,又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尿路感染。但尿路感染仍有它的共同临床表现:

1、尿路刺激征,即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等症状。这些症状,不同的病人表现为轻重程度不一。急性期炎症患者往往有明显的尿路刺激征;但在老年人、小儿及慢性尿路感染患者,则通常尿路刺激症状较轻,如轻度的尿频,或尿急,或排尿不适等。

2、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寒战、头痛等。主要见于上尿路感染病人,特别是急性尿路感染及伴有尿路梗阻的病人尤为多见。

3、尿常规检查可有白细胞、红细胞甚或蛋白。

4、血常规可能有白细胞升高。

5、尿细菌培养阳性。

病因

尿路感染

1、上尿路感染在女性极为常见,主要由于女性尿道短,细菌上行较男性更容易。另外,女性尿道口有大肠杆菌存在,性交是引起感染的重要原因。

2、据报道:一般有4.5%孕妇有细菌尿,其发病率较无妊娠的同龄女性组高,年龄大的孕妇和经产孕妇的发病率更高。因此,妊娠是尿感的重要诱因。

3、尿路梗阻是诱发尿感易于上行感染的重要原因。据统计,尿路梗阻者的尿感发生率较无阻塞者高12倍。由于结石、肿瘤、尿道狭窄、前列腺肥大、女性膀胱颈梗阻、包茎、神经性膀胱、膀胱憩室、肾下垂等原因,出现尿流不畅,细菌不易由膀胱排出而大量繁殖,易发生感染。

4、尿路畸形或功能缺陷,如肾脏发育不全、多囊肾、髓质囊性病、铁蹄肾以及其他肾、肾盂、输尿管畸形或膀胱输尿管反流(即排尿时,尿液从膀胱逆流至肾盂的反常现象)等,都易发生感染。

5、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机会较多,是由于尿中的葡萄糖为细菌提供了营养。这类患者一旦发生尿感,则容易并发肾盂肾炎,甚者可发生急性肾乳头坏死,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应避免使用尿路器械。

6、其它因素:

①全身性疾病,如重症肝病、慢性肾病、晚期肿瘤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等,使人体抵抗力下降,易于发生尿感。

②妇科炎症、包皮炎及前列腺炎等,是尿感最常见的诱因。

③高血压和血管疾患引起肾血流量减少者,易于感染。

④低血钾、高血钙和滥用止痛剂等所致的肾损害,亦易于发生尿感。

⑤导尿和作泌尿道器械检查,会损伤尿道粘膜,还可将尿道口的细菌直接带入膀胱。据统计,即使在很严格的消毒下,一次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的机会为2%左右,留置导尿管4天以上者,可高达90%,连续留置导尿管10天后,尿路必然受感染。

⑥滥用非那西汀者,可发生肾乳头坏死,病变的肾组织更易感染,可能是由于防御机能受损之缘故。

病理生理

1、解剖因素可能是女性尿路感染比男性更普遍的原因。女性尿道相对短,肛门距离尿道口近。容易感染。 

2、阴道乳酸杆菌、正常尿流和粘膜防御因子可以提供抗感染保护。绝经前阴道内有产过氧化的乳酸杆菌群,可以预防尿路病原增殖。因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乳酸杆菌减少,阴道pH值上升,二者易引起病原增殖。 

3、引起尿潴留的机械性异常因素易导致尿路感染,包括盆腔器官脱垂或抗尿失禁手术相关的尿路梗阻、下尿路憩室或结石。功能异常导致的尿潴留,如逼尿肌收缩功能低下或神经源性膀胱导致的膀胱排空不全同样也可引起尿路感染。

症状

1、尿频、尿急、尿痛。患者自觉尿道内不适、排尿时伴有尿道烧灼感和疼痛,时轻时重。排尿时伴有尿道烧灼感和疼痛,尿道口红肿充血、尿急,浑浊的尿液中有时可见血尿。

2、出现脓性分泌物。尿道口有分泌物,由稀薄转变为深黄色,量少,为浆液性和脓性,晨起有“糊口”现象。

3、外阴微痒、下腹隐痛。患者多会感到外阴微痒,伴有白带增多现象,长期未发现者可出现下腹隐痛(与月经周期无关)、月经紊乱等。

4、无明显症状。很多患者可无任何症状,也有不少患者症状不典型。

发病机制

1、细菌菌落在肠道和尿道口周围播散至尿道。 

2、通过尿液反流,细菌在泌尿道内逆行并与泌尿道的上皮细胞的相应受体结合,局部繁殖,产生炎症。 

3、通过输尿管中尿液的湍流,细菌上行至肾脏,如炎症未及时控制,导致肾组织损伤,最终发生纤维化。

常见感染途径

一般认为,尿路感染的途径有上行感染、血行感染、淋巴道感染和直接感染四种方式。

1、上行感染:绝大多数尿感是由上行感染引起的。正常情况下,尿道口及其周围是有细菌寄生的,但一般不引起感染。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尿道粘膜有轻微损伤时,或者细菌的毒力大,粘附尿道粘膜和上行的能力强,容易侵袭膀胱和肾脏,造成感染。由于女性尿道口靠近肛门,且女性尿道远较男性为短而宽,女婴的尿道口常被粪便污染,故更易致病。

2、血行感染:细菌从身体内的感染灶(如扁桃体炎、鼻窦炎、龋齿或皮肤感染等)侵入血流,到达肾脏,先在肾皮质引起多发性小脓疡,然后,沿肾小管向下扩散至肾乳头和肾盏、肾盂粘膜,但炎症亦可从肾乳头部有轻微损伤的乳头集合管(如尿中的结晶损伤)开始,然后向上向下扩散。血行感染途径较为少见,不及10%。血行感染比较多见于新生儿,或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患者的血行性肾感染。

3、淋巴道感染:下腹部和盆腔器官的淋巴管与肾周围的淋巴管有多数交通支,升结肠与右肾之间也有淋巴管沟通。当盆腔器官炎症、阑尾炎和结肠炎时,细菌也可从淋巴道感染肾脏。这种感染途径更为少见,甚至于这种感染途径是否存在,目前也有争论。

4、直接感染:外伤或邻近肾脏的脏器有感染时,细菌可直接侵入肾脏引起感染,但是,这种情况临床上是十分罕见的。

检查化验

1、尿常规检查

尿常规检查是最简便而可靠的诊断尿路感染的方法。宜留清晨第1次尿液待测,凡每个高倍视野下超过5个(>5个/HP)白细胞称为脓尿。急性尿路感染时除有脓尿外,常可发现白细胞管型、菌尿,有时可伴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尤其是在布鲁杆菌、奴卡杆菌、放线菌、结核杆菌感染时。偶见微量蛋白尿,如有较多蛋白尿则提示肾小球受累。 

值得一提的是,脓尿不等于表示尿路一定有感染,因为脓尿可被分为感染性脓尿和无菌性脓尿。无菌性脓尿可见于各种小管间质性肾炎。小管间质性肾炎病因广泛,常见疾病有反应性小管间质性肾炎(即系统感染引起的小管间质性肾炎)、变应性小管间质性肾炎(许多药物均可引起)、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相关肾病、重金属中毒性肾病、放射性肾炎、反流性肾病及各种特发性小管间质性肾炎。 

2、尿细菌培养 

以往认为,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10万/ml才有临床意义,<1万/ml为污染所致。现有大量事实证明,虽然约92%革兰阴性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菌落计数>10万/ml,但是仅有70%左右的革兰阳性菌引起的尿路感染菌落计数超过10万/ml,而另外20%~30%的患者其菌落计数仅有1000~10万/ml,尤其是大多数下尿路感染者。菌落计数不高的原因有: 

(1)尿频尿急等刺激症状使尿液在膀胱内逗留的时间太短,不利于细菌的繁殖。 

(2)已用抗生素治疗。 

(3)应用利尿药使细菌不易生长繁殖。 

(4)酸化尿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 

(5)有尿路梗阻(如结石并感染),菌尿排泄受限制。 

(6)腔外感染。 

(7)病原体为厌氧菌,不能被常规培养基培养出来。 

(8)革兰阳性细菌分裂慢,且有凝集倾向,菌落计数往往偏低。 

因此,临床症状符合尿路感染,且尿菌落计数在1000~10万/ml时,也需考虑尿路感染。 

3、菌尿的化学检测方法

以往将尿培养细菌阳性和显微镜检查有脓尿存在作为诊断尿路感染的标准。但是考虑到UTI普遍存在于各年龄组,以及着重强调在家庭或门诊诊断并治疗UTI。现有4种方法可作为菌尿的快速诊断工具。 

(1)硝酸盐还原法:迄今为止最为常用的仍是Griess硝酸盐还原法。这种检测方法对清晨第1次尿液的测定最为准确,而且还可相当准确地判断感染是否为大肠埃希杆菌所致。但不能用于检测革兰阳性菌和假单胞菌属所致的感染。由于尿液在膀胱中的停留时间对细菌还原硝酸盐是必需的,在饮食缺乏一定量硝酸盐或利尿时可出现假阴性结果。 

应用专业廉价的试纸,联合硝酸盐法和白细胞酯酶法,在2min内便可得出结果,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本方法的实用价值。这种检测法对尿或脓尿中大肠埃希杆菌超过10万个/ml有诊断价值,其阴性试验结果的预期值为97%。在蛋白尿和尿中有庆大霉素或先锋霉素存在的情况下,可出现假阴性结果。据报道这种试验的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67%(假阳性结果通常由阴道污物所致)。这种方法对有症状病人尿液标本的筛查比对无症状病人的筛查更为有效。 

(2)氯化三苯四氮唑试验:本试验在摄入大量维生素C或尿的pH值<6.5时,可出现假阳性结果。如果试剂变质或感染是由链球菌、某些肠球菌和假单胞菌属所致时,可出现假阴性结果。 

(3)葡萄糖氧化酶法和过氧化物酶试验:葡萄糖氧化酶法的原理是细菌可消耗存在于非糖尿病人尿中的少量葡萄糖,过氧化物酶试验的原理是大多数尿路致病菌均有此酶,在任何疾病的炎性细胞中也有此酶。这两种方法的准确性比前述两种方法要差得多。 

(4)浸玻片检查法:此方法是将琼脂涂在塑料平板的表面,并将平板浸入尿中,滴干尿液后,进行孵育,通常将对革兰阴性菌有选择作用的琼脂涂于平板或玻片的一侧,而对大多数细菌包括革兰阳性菌生长无选择作用的琼脂涂于平板或玻片的另一侧,经过一夜的孵育之后,在两侧琼脂的表面均可见许多的菌落,可将其与标准菌落图谱进行比较,即可半定量估计出尿中细菌的数量。阳性片还可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这种技术常用于门诊或家庭内筛选。 

(5)半自动方法:有3种半自动方法可用于UTI的诊断。 

①Bac-T-Screen法:这种方法是先将尿标本经滤纸过滤、染色、冲洗、再用比色计进行比色,这种技术能检出尿中1万个/ml细菌。其敏感性约为88%,但特异性仅为66%。其缺点是可造成仪器的堵塞,或因尿中其他有色颗粒物质的存在而影响其特异性。 

②生物发光法:细菌产生的ATP,可利用萤火虫的荧光素/荧光素酶的生物发光反应来检测,用细菌ATP的量来反映细菌的数量。这种方法可检查尿中细菌数临界值为1万个/ml,其敏感性约为97%,特异性为70%~80%,对尿检测细菌阴性患者最有价值。此方法的阴性预期值大于99%。 

③电子阻抗粒子计数法:这是一种非依赖于细菌增殖的方法,它能够单独检测白细胞数。虽然目前这种方法有较高的假阳性率(20%~25%),但仍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检测技术。

4、感染的定位检查

虽然上下尿路感染临床表现很相似,但对治疗的反应和致病菌的类型却有明显的差别。膀胱感染在解剖定位上是一种表浅黏膜的感染,抗生素在该部位容易到达高浓度。相反,肾脏感染(男性的前列腺感染)则是一种深部实质组织的感染。由于机体生化环境的影响,使这一组织部位的自然防御能力减弱,同时能到达该部位的抗生素浓度也很有限。由于尿路感染解剖部位不同,治疗尿路感染所需抗生素类型也不同。与膀胱感染相比,肾脏感染(和前列腺感染)需要一个更为有力或更长时间的抗菌治疗。 

由于有30%~50%隐匿性肾脏感染病人的临床症状主要是以下尿路为主,因此不能单凭临床表现进行定位诊断。尿路感染的定位检查法有以下几种: 

(1)双侧输尿管插管法:双侧输尿管插管法是惟一直接对感染进行定位的诊断方法,虽然其损伤性较大,但与所有其他感染的定位诊断方法相比,仍最为准确。 

(2)膀胱冲洗后尿培养法:损伤较小的方法是膀胱冲洗后尿培养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缺点是它不能区分肾脏感染是单侧还是双侧。然而与所有非侵入性方法相比较,它具有易操作、安全、廉价且无需膀胱镜专业人员的帮助,它已代替输尿管插管法而作为感染的定位诊断方法。 

这种方法是先插导尿管入膀胱,并留取尿作0号标本;然后用100ml生理盐水加入抗生素(通常用新霉素或新霉素多黏菌素)冲洗膀胱,再用200ml生理盐水冲洗膀胱,排空后收集最后几滴尿作1号标本;以后每隔15min分别收集2~5号标本。将0~5号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判断如下: 

①0号标本菌落数>10万/ml,表明患者存在细菌尿。 

②1~5号标本无菌,表明为下尿路感染。 

③2~5号标本菌落数>100/ml,并超过1号标本菌落数的10倍,表明为上尿路感染。 

(3)尿浓缩功能的测定:通过最大尿浓缩功能的测定来评价肾髓质的功能,可用来区分肾脏和膀胱的感染。肾髓质部位的感染,可出现最大尿浓缩功能的改变。急性或慢性肾小管间质的炎症常引起尿浓缩功能的减退,因而可应用最大尿浓缩功能来对其进行最佳的评价。

肾盂肾炎出现尿浓缩功能的减退是由与炎症有关的肾髓质部前列腺素的代谢紊乱所致,因为它可通过给予前列腺合成酶的抑制剂——吲哚美辛阻断。有研究证实肾性菌尿与尿的浓缩功能下降有关,而膀胱性菌尿则与此无关,并且双侧肾脏感染者尿浓缩功能的减退要明显大于单侧肾脏感染者。

对于单侧肾脏感染者,他们可表现为受损侧尿浓缩功能减退,而未受损侧尿浓缩功能则正常。尿浓缩功能的恢复与感染是否根除有关。这种感染定位诊断方法的缺点是在膀胱感染、单侧肾脏及双侧肾脏感染患者之间,常有交叉重叠现象。因此这种方法除操作不便之外,还因其敏感性差而不列为常规检查。 

(4)尿酶检测:尿酶的检测可反映小管炎症损伤,而肾髓质部位的感染可出现肾髓质炎症反应,因而尿酶增加。 25%肾盂肾炎病人出现尿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升高,但有假阴性结果,而在血尿和重度蛋白尿时也可出现假阳性结果。现已发现肾盂肾炎患者的尿。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明显高于下尿路感染者。肾内感染者尿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轻度高于膀胱感染者。

然而,由于此酶活性在上述病人中有相当的重叠,故这种方法并非对每一患者都有定位诊断价值。测定肾小管细胞的N-乙酰-β-D-葡萄糖胺酶(NAG酶)也可对感染进行定位诊断,并认为此方法很有前途。肾盂肾炎患者尿肌酐水平为(906±236)mol/(h·mg),而下尿路感染者尿肌酐水平为(145±23)mol/(h·mg),正常儿童尿肌酐水平为(151.6±10)mol/(h·mg)。儿童肾盂肾炎抗生素治疗有效时,尿NAG酶水平下降。令人遗憾的是在其他研究中发现,肾盂肾炎和膀胱炎患者尿NAG酶范围也有相当的重叠现象。 

因此,虽然检测尿中肾小管细胞酶或抗原,对于UTI的解剖定位诊断很有希望,但对感染定位的最佳检测方法仍需进一步探讨。 

(5)C反应蛋白的检测:有报道认为应用免疫扩散技术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发现儿童肾盂肾炎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持续升高,而急性膀胱炎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则正常。动态观察肾盂肾炎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可作为评价疗效的指标。但其诊断与膀胱冲洗的定位诊断结果不一致。由于在其他各种炎症状态下,C反应蛋白水平也可升高,因而可出现假阳性,且C反应蛋白量的变化与感染部位间无任何相关性。据我们的体会,这种方法对成人尿路感染的定位诊断,敏感性更差。 

(6)细菌抗体的检测:肾脏感染常伴有直接针对病原菌抗原的特异性抗体的合成,许多研究者试图应用免疫学技术来解决UTI解剖的定位诊断问题。应用细菌黏附试验发现,有症状急性肾盂肾炎患者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升高,并且其滴度随着对抗生素的治疗反应的有效性而下降。对症状不明显的肾盂肾炎患者血清抗体水平也升高,而膀胱炎患者血清抗体滴度则正常。有研究者利用输尿管插 凝集素抗体检测对感染进行定位研究证实,肾脏感染者凝集素抗体滴度明显高于膀胱菌尿者。然而抗体滴度的变化范围较大,且二组病人之间有相当大的重叠现象。所以,这种血清学方法的定位诊断价值也有限。 

近年来,应用最为广泛的感染定位技术是尿液抗体包裹细菌分析法(ACB法)。免疫荧光技术研究发现,来源于肾脏感染的细菌,抗体包裹试验阳性;而下尿路感染的细菌抗体包裹试验阴性。尽管随着ACB法应用的进一步推广,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其结果得到其他研究者的进一步证实,下面就有关这种方法的现状作一综合的评价: 

①尿液标本被阴道或直肠菌群污染,肾病综合征病人出现大量蛋白尿,和感染累及肾以外的尿道上皮(前列腺炎,出血性膀胱炎,膀胱肿瘤或插管所致的膀胱感染),检查结果可出现假阳性。 

②有16%~38%的成人急性肾盂肾炎及大部分儿童急性肾盂肾炎可出现假阴性的ACB检测结果。慢性肾盂肾炎患者ACB检测准确性为≥95%。这可能与首次感染时,细菌侵入肾内10~15天后,ACB试验才阳转有 关。而对重复感染者,由于其体内已有抗体反应的存在,故其ACB检测结果的阳转所需时间则要短得多。 

③急性单纯性UTI的女性,其ACB的阳性率在不同患者人群中是不同的。这些差异可能与就诊的难易程度及症状出现与接受治疗的间期长短有关。 

④ACB阳性的人群对单剂量抗生素治疗反应存在异质性。有50%~60%的ACB阳性的急性单纯性UTI女性对这种治疗有效,而对ACB阴性的急性单纯性UTI女性,大约有95%的患者对这一治疗有效。 

综上所述,ACB试验不作为尿路感染定位诊断的常规检查。故仍需继续努力寻找更好的、非创伤性的UTI定位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抗生素治疗

1、影像学检查对UTI影像学检查,主要目的是确定患者是否存在需内科或外科处理的泌尿道的异常。这种检查对于儿童和成年男性患者的诊断尤其有益。而对妇女,如何恰当应用这些方法则存在较多的争议。 

UTI影像学诊断检查的基本原则: 

(1)对可疑梗阻性细菌性肾盂肾炎的住院病人,尤其是感染对恰当的治疗反应不佳者需行排泄性尿路造影或超声波检查,排除是否存在尿路梗阻的可能。而对感染性休克者则需紧急行上述检查,假如这些病人的脓肿压力不能通过引流解除梗阻而减轻,病人通常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治疗。 

(2)对首次或再次UTI的儿童,尤其是年龄<5岁者,宜同时行静脉肾盂造影和膀胱尿路造影以检查是否有尿路梗阻,VUR和肾脏瘢痕的存在。二巯丙醇琥珀酸(DMSA)扫描技术可用于替代静脉肾盂造影检测瘢痕的存在,但不能明确瘢痕是在肾盂肾盏还是在输尿管。这些检查不仅可以明确哪些患者需要外科手术治疗,而且还可以明确哪些患者的瘢痕和轻度VUR对延长预防性抗菌治疗有效。由于活动性感染本身可导致VUR,一般推荐在感染根除后的4~8周行影像学检查。 

上述方法并不理想,原因是受检者有60%~90%为阴性结果,且费用相对较高,年龄小的儿童对放射线和膀胱插管也不适宜。但目前尚没有其他技术可用于高危泌尿道解剖异常小儿患者的诊断,尤其是非创伤性感染定位诊断技术对这组病人没有多大的诊断价值。 

(3)大多数成年男性UTI均存在泌尿道解剖的异常,最常见的是前列腺增生所致膀胱颈的梗阻。因此,在进行解剖定位诊断时,首先应详细的检查前列腺,然后才考虑是否行排泄性尿路造影,或排空后泌尿道超声波检查,这对所有男性UTI病人都应认真考虑。 

(4)对首次UTI女性患者多数人认为可不行影像学检查,但对感染再发的处理存在许多争议。对复发性UTI的女性患者,多数学者首先不赞成常规行膀胱镜检,而影像学和泌尿系检查结果发现有泌尿道结构异常者仅为5.5%~11%,且这种检查结果对病人的临床治疗无指导意义。因此,不主张对再发UTI女性进行常规的解剖定位诊断。这并不是说这些检查对有些病人没有意义。而是要选择那些对解剖学检查有适应证的女性进行此项检查,包括那些对治疗无效或治疗后很快复发、持续性血尿、尿素分解细菌感染、持续炎症症状如夜间盗汗、或可能有梗阻症状、虽然给予适当抗菌治疗仍有持续腰痛或下腹痛的患者。一般对抗生素治疗无效者行影像学和超声波检查最为有益。 

2、由于急性泌尿道感染本身容易产生膀胱输尿管反流,静脉或逆行肾盂造影宜在感染消除后4~8周后进行,急性肾盂肾炎以及无并发症的复发性泌尿道感染并不主张常规做肾盂造影。对慢性或久治不愈患者,视需要分别可作尿路平片、静脉肾盂造影、逆行肾盂造影、排空后膀胱输尿管造影,检查有无梗阻、结石、输尿管狭窄或受压、肾下垂、泌尿系先天性畸形以及膀胱输尿管反流现象等。 

此外,还可了解肾盂、肾盏形态及功能,借此与肾结核、肾肿瘤等鉴别。慢性肾盂肾炎的肾盂呈轻度扩张或杵状,有瘢痕性畸形。肾功能不全时需用2倍或3倍剂量碘造影剂作静脉快速注入,并多次摄片才能使造影得到满意效果。肾血管造影可显示慢性肾盂肾炎的小血管有不同程度的扭曲。 

3、核素肾图检查 可了解分肾功能、尿路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及膀胱残余尿情况。急性肾盂肾炎的肾图特点为高峰后移,分泌段出现较正常延缓0.5~1.0min,排泄段下降缓慢;慢性肾盂肾炎分泌段斜率降低,峰顶变钝或增宽而后移,排泄段起始时间延迟,呈抛物线状。但上述改变并无明显特异性。 

4、超声波检查 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最简便的方法,能检查出泌尿道发育不全、先天性畸形、多囊肾、肾动脉狭窄所致的肾脏大小不匀、结石、肾盂重度积水、肿瘤及前列腺疾病等。

诊断要点

1、急性尿路感染病程在6个月以内,可有尿频、尿急、尿痛及发热等全身症状。部分病儿有一过性血尿。婴幼儿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而局部症状轻微。

2、慢性尿路感染病程在6个月以上,轻重不一,常表现为反复间歇性发热,腰酸乏力,消瘦,贫血等。严重者可有肾功能衰竭。

3、尿常规见白细胞增多,可有管型、微量蛋白,红细胞少见。尿培养找到致病菌,菌落计数>10万/毫升。急性尿路感染则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慢性感染血白细胞改变不明显,但常伴贫血。

4、反复发作病例应作X线检查,确诊有无先天性畸形、结石、结核等。

辩证分型

1、湿热下注症状:起病较急,发热恶寒,尿频、尿急、尿痛,腰部酸痛,乏力烦渴,或有恶心呕吐,舌质红,青苔黄或薄黄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因感湿热之邪,属于邪实证,故起病较急。湿热内盛,邪正交争,故发热恶寒。湿热之邪下注,膀胱气化失常,水道不畅,故尿频、尿急。热灼尿道,则有尿痛。腰为肾之府,肾与膀胱气机郁滞,故腰部酸楚疼痛。湿热内蕴,胃气上逆,则烦渴、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脉滑数,均为湿热内盛的表现。

2、肾阴不足症状:低热盗汗,腰酸疼痛,头晕耳鸣,咽干唇燥,小便涩痛石红少苦,脉细数。

证候分析:湿热内蕴,日久伤及肾阴,阴虚则生内热,故见低热盗汗、咽干唇燥。肾开窍于耳,肾亏则耳鸣。腰为肾之府,肾阴虚亏,则腰酸疼痛。湿热之邪未清,肾之阴液已亏,故小便涩痛。舌红少苦、脉细数,均为肾阴不足的表现。

3、脾肾两虚症状:疾病日久,小便频数,淋沥不尽,神疲面黄,纳呆食少,手足不温,大便易稀薄,眼睑微浮,舌质淡胖,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证候分析:脾肾气虚,脾虚无以制水,肾虚不能化水,以致膀胱失约,故小便频数,淋沥不尽。脾虚失运,则纳呆便溏。脾肾气虚,故神疲面黄。脾肾不足,气化失利,水湿内停坝帅民睑浮肿。阳气不足,不能温煦四肢测手足不温。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无力,均为脾肾两虚的表现。

急性尿路感染表现为湿热下注,而慢性尿路感染可见肾阴不足或脾肾两虚。

分型治疗

富含维生素C的粗纤维

1、湿热下注治则:清热化湿,利水通淋。

主方:八正散加减。

加减:有血尿时,加茜草10克、茅根30克;有砂石时,加金钱草15克、海金砂10克;少腹作胀,尿下不利,加川子10克、延胡索10克。

主方分析:八正散为清热泻火,利水通淋的要方。方中锐蓄、霍麦清热利水通淋,为本方主药,木通、灯心草清心利尿,车前子、滑石清热利水,山桅、大黄清热泻火,甘草调和诸药。

处方举例:

锐蓄10克、瞿麦10克、山栀10克、木通6克 、车前子10克(包煎)、金钱草15克、泽泻10克、灯心草2扎、 滑石15克(包煎)、甘草梢6克。

2、肾阴不足治则:滋阴补肾,清热通淋。

主方:知柏地黄汤加减。

加减:尿频、尿急,加滑石15克(包煎)、通草10克;头晕耳鸣,加枸杞子10克、菊花10克;腰酸乏力,加川断10克、杜仲10克。

主方分析:知柏地黄汤是滋阴补肾,清热泻火的要方。方由六味地黄汤加知母、黄柏组成,六味地黄汤滋阴补肾,知母、黄柏滋阴清热泻火。

处方举例:

知母10克 、黄柏10克、 丹皮10克 、茯苓10克、 泽泻10克、山药10克、生熟地各10克、女贞子10克、山萸肉10克、旱莲草10克。

3、脾肾两虚治则:健脾补肾,利湿通淋。

主方:无比山药丸加减。

加减:面目浮肿,加黄芪10克、防己10克、大枣5只;纳呆胸闷,加神曲10克、佛手10克、郁金10克;手足不温,加桂枝10克、白芍10克。

主方分析:无比山药丸为温肾健脾、益精固摄的要方。方用山药、茯苓、泽泻健脾化湿,地黄、山萸肉、五味子培补真阴,苁蓉、茧丝子、杜仲、巴戟天温补肾阳,赤石脂涩精止遗。

处方举例:

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山药10克、泽泻10克、生熟地各10克、山革肉10克、茧丝子10克、五味子6克 、车前子10克(包煎)。

治疗尿路感染,有急、慢之分,慢性尿路感染可分为肾阴不足或脾肾两虚,但湿邪内蕴仍为致病因素之一,在治疗时应处处顾及清热利湿祛邪,在滋补肾阴及补益脾肾的同时,均应加入适量清化湿邪之品,如篇蓄、金钱草、蒲公英、鸭跖草、山栀、知母、黄柏等,寓攻于补,方能奏效迅速。

孕妇治疗

孕妇易得尿路感染

几乎是众所熟悉——性活动期妇女的尿路感染远较其他人多发;妊娠妇女比起一般非妊娠者又明显增多。尽管人们已充分注意了这一客观现实,也多懂得如何讲求卫生和预防,但毕竟这是一种生理上的薄弱环节,纵然“做足了功夫”亦未必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态势。幸好,尿路感染只要提高警惕,及早诊断和及时治疗,绝大多数得以治愈,不会导致过多的损害。

妊娠尿路感染则又有别于非妊娠者,因为除了母体之外,还有一个正在不断发育中的小宝贝。无论医生或是孕妇本人,头脑里必须增加一根弦,注意药物对幼小生命的近期和远期影响。——惧怕药物的不良影响而有病不用药,不行!因为感染对母子都有威胁。不考虑胎儿之承受力而单纯追求杀菌,甚至滥用不适宜药物。

尿路感染的治疗主药离不了抗菌药物,目前也无其他药物(包括中草药)可以取代。因此,应认识各类抗菌药物对孕妇和胎儿的不良影响,以便趋吉避凶,确保母子平安。这里不可能很详尽地分析每一种药物的利与弊,但提纲挈领地分析一下某些常用抗菌药对胎儿的不良影响,应是有益的,最少不至糊里糊涂受到损害。

第一类:氨基糖苷类(常用有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可以引起胎儿将来的永久性耳聋,在现实生活中恐怕有一些先天性聋哑者可能与用此药有关。此外还会引起肾脏损害,因此,除非特殊需要,否则不应使用。

第二类:喹诺酮类(常用有氟哌酸、泰利必妥,各种“某某沙星”),这类药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可引发小鼠的骨骼发育障碍,甚至出现软骨坏死,在人类则未有研究报告。因此,不用为宜,真的要用的话,服药时间也不应太长。

第三类:四环素类(常用有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可以引起胎儿骨骼发育不良和将来牙质发育不良。幸好,此类药已逐渐被淘汰而少用,但在某些边远地区,由于医务人员接受医学信息较缓慢,也仍有使用者,应予注意。

第四类:氯霉素,会引起灰婴综合征,也就是出生时,全身灰紫,缺氧而死亡。

第五类:磺胺类(包括多种磺胺,常用为新诺明,又称百炎净),在孕期6个月以上时服用,将来胎儿出生时易发生核黄疸(一种较严重的新生儿疾病)。

总之,孕妇用药必须在脑中多增一根弦。合理用药至关重要,抗菌药是如此,其他药也是如此。不怕累赘再强调一点,盲目滥用药物是不对,但因害怕药物不良作用而不用药也是绝对错误的。物极必反,必然者也。正确之道,应该是取得医生的指导,根据疾病的程度、体质情况、孕期的长短而合理选择药物。

配合维生素C治疗

反复出现的尿路感染,让很多女性都很头痛,即便是对症用药,没过一段时间,尿道疼痛、尿频等症状又出现了。其实,在您常规使用抗菌素药物时,如果能配合用点是维生素C,可阻止病情复发。因为,维生素C就像踢足球的前卫一样,是帮助抗菌素“射门”的良将。

引起尿路感染的细菌,很怕酸性环境,而维生素C可以酸化尿液,干扰细菌生长,所以在服用吡哌酸、氟哌酸等药物时,不妨加服维生素C,用量可以参考维生素C的正常用量,每次100毫克,每天3次。

既然维生素C有这种作用,如果不想吃药,每天吃点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是不是可以呢?因为和每天近300毫克的药物相比,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较少,而且水果中维生素C是通过胃肠道消化分解吸收,才能进入血液,而口服维生素C进入血液的速度要快一些,血药浓度也相对较高,从而能够辅助抗菌素发挥作用。

尿路感染反复发作,除服用抗菌素时没有与维生素C“搭伴”外,还和用药疗程不够有关。与其他感染疾病不同,尿路感染在尿道疼痛等症状消失后,至少还要继续服用3天抗菌素,因为症状消失,细菌并没有完全“杀死”,此时停药细菌会“卷土重来”。需要注意的是,维生素C和抗菌素配合一定要“善始善终”,症状消失后服用抗菌素也不能停用维生素C。

尿路感染的细菌有很多种,如果是淋菌性感染,一般尿常规检查是查不出来的。常见药物,如吡哌酸、氟哌酸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可选用拜服乐这样的广谱抗菌素,虽然价格较贵,但是可有效对付淋菌。

对尿结石的影响

尿路感染引发高烧

临床上将尿路感染分为非特异性尿路感染和特异性感染。细菌是引起非特异性尿路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真菌、病毒、支原体及寄生虫等是引起特异性尿路感染的病原体。尿路感染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其发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91%,女性发病率更高,为2.37%。尿路结石的病因比较复杂,其中尿路感染对结石形成有明显的影响。其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点:

1、细菌及其引起的脓块、坏死组织,可作为结石的核心,导致结石形成。

2、某些细菌能将尿素分解为氨,使尿变成碱性,而形成“感染石”。

3、炎症产生的有机物能扰乱尿中晶体与胶体的平衡,不稳定的胶体的沉积也可成为结石的核心。

4、尿素具有保护性胶体的作用。尿素经细菌分解后,其含量减少,因而降低了保护性胶体作用。

应该指出,尿路感染患者除少数女性妊娠合并结石外,不并发结石。一些尿路结石患者在发病早期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多无尿路感染,所以感染虽然是结石形成的一个原因,但却不是所有结石形成的必要因素。各种原因引起的尿路梗阻导致水液淤积,可促使尿中晶体沉淀而导致结石形成。尿路内的异物可成为形成结石的核心,形成结石 。

女性易患原因

1、女性尿道口位于阴道与肛门之间,为细菌侵入尿道提供了条件。再加上女性尿道短、直而宽,尿道括约肌作用较弱,细菌易沿尿道口上行至膀胱。

2、少女月经来潮,由于机体特殊的生理变化,抵抗力低,使用卫生巾不当、会阴部卫生不注意,细菌可上行引起感染。

3、新婚、婚后性生活使尿道粘膜损伤,易引起尿路感染。

4、妊娠期子宫增大压迫尿道使尿流不畅,易发生尿路感染。

5、50岁以上女性,绝经期到来,阴道分泌物偏碱性,又缺乏IgA,故难以抑制尿路细菌的生长繁殖,造成严重的不易治愈的尿路感染。

预防

1、饮食习惯:平时应清淡食物,每日饮水量宜大于2000ml,坚持每2~3小时排尿1次,以保证充足尿量,尿量增加可起到冲洗尿道作用,促进细菌及毒素的排出,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2、卫生习惯:女性会阴部及尿道口寄居的大量细菌,是发生尿路感染的先决条件。因此,女性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尤其是月经期,妊娠期,产褥期的卫生更为重要。洗澡时尽量用淋浴,避免盆浴,勤换内裤,勤洗澡。

3、生活习惯:起居规律,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感冒,避免熬夜,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

4、去除易感因素:积极治疗慢性妇科疾患、糖尿病、慢性肾脏病、高血压等易发生尿路感染疾病,尽量避免使用免疫抑制剂,是预防复发的重要措施。

5、避免使用尿路器械和插管:如必须使用需严格按照有关规范及时拔管。

6、性生活前后的外阴清洁:夫妻生活前双方均应清洗外阴,结束后养成排尿的习惯。尿路感染期以及治愈后一周内,避免性生活。

7、不宜憋尿:忌憋尿,保持大便通畅。

8、坚持治疗:慢性尿路感染病人,要耐心按医嘱坚持治疗,不要随意停药,即使症状消失后也要定期到医院复查,直至尿细菌培养数次正常之后,或按计划治疗疗程结束之后未再复发者才可停药。

危害

1、排尿异常:尿路感染常见的排尿异常是尿频、尿急、尿痛,也可见到尿失禁和尿潴留。慢性肾盂肾炎引起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可有多尿,后期可出现少尿或无尿。 

2、尿液异常:尿路感染可引起尿液的异常改变,常见的有细菌尿、脓尿、血尿和气尿等。 

3、腰痛:腰痛是临床常见症状,肾脏及肾周围疾病是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肾脏包膜、肾盂、输尿管受刺激或张力增高时,均可使腰部产生疼痛感觉,下尿路感染一般不会引起腰痛。肾及肾周围炎症,如肾脓肿、肾周围炎、肾周围脓肿、急性肾盂肾炎,常引起腰部持续剧烈胀痛,慢性肾盂肾炎引起的腰痛常为酸痛。   

4、男性尿道炎可引起不育: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炎症引起尿道狭窄和尿道口的梗阻,如波及输精管、附睾等时,可导致纤维组织增生、变形、瘢痕形成,造成输精管道阻塞;并发附睾、精囊、前列腺等炎症时,可影响精液质量,使精子成活率及活动力下降。 

5、尿道炎诱发关节炎:尿道炎会诱发无菌性关节炎,此病和患者体内存在易感冒基因有一定关系。反应性关节炎是尿道炎、宫颈炎后诱发的无菌性关节炎,如非淋病性尿道炎后反应性关节炎、细菌性腹泻后反应性关节炎。此外支原体、螺旋体、布鲁杆菌、肺炎衣原体等也可以诱发反应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特点是一般发生在患者手足的大关节,小关节一般不会受累,且不会对称发生。此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预防方法,但是这种病预后是很好的,饮食上也没有禁忌。一旦患病,患者应到正规医院就诊 。

用药

立秋后尿路感染病人吃银花泌炎灵片治疗优势。银花泌炎灵片创造性的以被誉为“清热解毒之冠”的神奇中药金银花与经典验方“八正散”相结合,采用国际先进制药技术精制而成的特效中药。克服了中药起效慢疗效不稳定的传统缺陷,对立秋后尿路感染病人吃什么药治疗好、尿道炎、膀胱炎、前列腺炎疗效显著。银花泌炎灵片是完全按照西药的研发模式进行研发的中药,经过药敏实验证明,银花泌炎灵片临床疗效显著,起效迅速,能够治疗急症,而且保留了中药的安全性、无耐药性优点。不仅能迅速改善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等症状还能减轻联合使用生物激活免疫克毒疗法的毒副作用,对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泌尿系感染有特效。经国内多家大型医疗机构临床验证总有效率为93.6%以上(高于国内某知名品牌10个百分点)。

易感染人群

一般来说,尿路感染以女性为主,然而男性中,特别是65岁以上的老年男性,菌尿症可达10%--20%,是青壮年男性发生率的数十倍。为何老年男性尿路感染率增多?

一、老年男性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在增加,发生糖尿病时,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多,为细菌繁殖提供了一个良好介质;低张力或神经源性膀胱炎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可引起尿液潴留。因此,糖尿病出现尿路感染的危险性增加。

二、老年人因多种疾病使得留置导尿的机会增多,而留置导尿增加尿路感染的机率达50%以上,主要是由于尿道闭合系统的破坏为细菌沿尿管逆行到膀胱提供了方便。

三、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尤其是膀胱功能不全,尿液潴留有关。

四、许多老年人前列腺呈不同程度肥大,由此引起尿道出口阻塞,亦可导致膀胱排空不全及尿液潴留。

尿路感染的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1、充分的饮水,维持每日3000㏄以上的水分。

2、至少每3到4小时,须排空膀胱一次。

3、注意个人卫生,女性上完厕所后,卫生纸应由会阴部往后擦至肛门口,不可来回擦拭。

4、避免刺激性食物,及饮酒或咖啡。

5、多摄取含维生素C的水果,橘子、柠檬、梅子汁保持尿液酸性化。

6、洗澡用淋浴的方式。

7、房事前后须解小便。

8、勿憋尿,尤其是怀孕的妇女。

9、按医师指示服药,不可因症状解除后私自停药。

10、糖尿病、尿路结石、甲状腺肥大患者等易导致尿路感染疾病,应小心并接受适当的治疗。

11、生活要有规律。每天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慢跑步、散步等,以增加身体免疫力。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病、肾病等,应积极治疗。

12、平时要多喝水,以增加尿量。每天至少喝水1000毫升(约两大杯),保持每天尿量在1500—2000毫升,以加强尿流的冲洗作用。

13、洗澡应采取淋浴,或每晚坚持清洗会阴部,必要时用一些高锰酸钾清洗或坐浴(高锰酸钾俗称PP粉,其量的多少可根据盆内水的颜色变成粉红色为准)。每天更换内裤。毛巾及内裤最好用沸水蒸煮消毒。同房后应排尿一次,以排出尿道内的细菌。

14、老年女性绝经后体内雌激素减少,容易引起尿路粘膜变薄,以及阴道PH值升高,局部抵抗力下降:而输尿管等平滑肌张力下降又可引起排尿不畅等。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雌激素替代疗法,对预防尿路感染有一定的帮助。

15、老年人的饮食宜清淡。平时应该多吃新鲜瓜果、蔬菜等。

16、注意休息:治疗期间要注意卧床休息,这是重要环节。中医有“卧则血归肝肾”的理论,强调的就是人在卧床时可增加肝肾的血液循环,促进病变的修复过程,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17、调畅情志:由于尿路感染的发生与抵抗力下降和精神紧张有密切关系,所以平时应注意保持精神愉快,避免过度疲劳和长期精神紧张,这是预防反复发作的基本条件。

18、局部清洁:保持会阴部清洁。女性在排尿或排便后应从前到后擦拭会阴部,避免把胃肠道细菌引人尿道。每天应至少清洗一次会阴部,但应注意的是清洗时避免在会阴区用刺激性肥皂、泡沫剂、粉沫剂和喷剂等。另外,清洗时不宜坐浴,因为坐浴时水中的细菌易进入阴道。

19、衣着适当:避免穿过紧的衣裤,内衣内裤要选择棉制品。内裤应每天换洗,防止逆行性感染。

20、及时排尿:排尿时,尿液将尿道和阴道口的细菌冲刷掉,有天然的清洁作用。

21、避免污染:引起感染的细菌最常见的是大肠杆菌。正常情况下,它寄生在肠道里,并不引起病症,但如果由肛门进入尿道口,就会导致尿道发炎。所以大便后用干净的卫生纸擦拭,要按从前往后的顺序,以免污染阴道口。如果洗手间有冲洗设备,最好认真地冲洗肛门部位。

22、向医生咨询:有时候即使做到了所有应当做的事情,仍然会得感染。如果出现了上面的症状,尽快向医生求教。如果经常性的发生感染,像一年4-5次,那么千万不要忽视,有必要求助医生,制定一个预防或治疗计划,与医生一道查明是什么原因引起反复感染。

23、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能提高尿液的酸度,使各种诱发尿道感染的细菌不易生存。所以,多喝橙汁、柠檬酸、猕猴桃汁之类的富含维生素饮料对预防尿路感染有益。

此外,尿路感染患者还应少吃辛辣的食物,同时通过合理搭配饮食,尽量减少对尿路的刺激。吃偏温热的食物时,应搭配些具有寒凉之性的辅料。不要加过多的大蒜、辣椒、花椒等辛辣佐料,而是配搭一些黄瓜、生菜、萝卜、西红柿等偏寒凉的蔬菜。

细菌感染的途径

1、上行感染。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尿道粘膜有轻微损伤(如性生活后,月经期等)时,细菌侵入并沿尿道上行,感染膀胱和肾脏。由于女性尿道较男性短而宽,女性的尿道口常被污染,所以女性易患此病。

2、血行感染。细菌从体内的病灶(如扁桃体炎等)侵入血液,到达肾脏。

3、淋巴感染。当盆腔器官有炎症,(如阑尾炎和结肠炎等)时,细菌可从淋巴管感染肾脏。

4、直接感染。外伤或邻近肾脏的器官发炎时,细菌侵入肾脏而直接感染。

参考资料

1.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康爱多网上药店

2.对于尿路感染的分类·医学教育网

标签: 尿路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