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杜仲科杜仲属植物)

杜仲杜仲科杜仲属植物

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的干燥树皮,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具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安胎等诸多功效。《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迄今己在地球上发现杜仲属植物多达14种,后来它们在大陆和欧洲相继灭绝。存在于中国的杜仲是杜仲科杜仲属仅存的孑遗植物,它不仅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且对于研究被子植物系统演化以及中国植物区系的起源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

中文名

杜仲

拉丁学名

Eucommia ulmoides

别名

杜仲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Archichlamydeae

蔷薇目 Rosales

亚目

虎耳草亚目 Saxifragineae

杜仲科 Eucommiaceae Engler

杜仲属 Eucommia Oliv.

亚属

杜仲属 Eucommia

杜仲 E. ulmoides

分布区域

广西、张家界、四川、安徽、陕西、湖北、河南等地

保护级别

国家保护: CITES: IUCN: VU 极小种群:

中文学名

杜仲

英文名

Eucommia ulmoides

二名法

Eucommia ulmoides

分布

广西、张家界、四川、安徽、陕西、湖北、河南等地

原产地

中国

环境分布

平原丘陵

生态习性

陆生植物

生活型

落叶乔木

果 期

10月

日 照

喜光照

水 分

耐干旱

花期

4月

种子繁殖

宜选新鲜、饱满、黄褐色有光泽的种子,于冬季11-12月或春季2、3月,月均温达10℃以上时播种,一般暖地宜冬播,寒地可秋播或春播,以满足种子萌发所需的低温条件。种子忌干燥,故宜趁鲜播种。如需春播,则采种后应将种子进行层积处理,种子与湿沙的比例为1:10。或于播种前,用20℃温水浸种2-3天,每天换水1-2次,待种子膨胀后取出,稍晒干后播种,可提高发芽率。 条播,行距20-25厘米,每亩用种量8-10千克播种后盖草,保持土壤湿润,以利种子萌发。幼苗出土后,于阴天揭除盖草。每亩可产苗木3万-4万株。

嫩枝扦插繁殖

春夏之交,剪取一年生嫩枝,剪成长5-6厘米的插条,插人苗床,入土深2-3厘米,在土温21-25℃下,经15-30天即可生根。如用0.05毫升/升。奈乙酸处理插条24小时,插条成活率可达80%以上。

根插繁殖

在苗木出圃时,修剪苗根,取径粗1-2厘米的根,剪成10-15厘米长的根段,进行扦插,粗的一端微露地表,在断面下方可萌发新梢,成苗率可达95%以上。

压条繁殖

春季选强壮枝条压入土中,深15厘米,待萌蘖抽生高达7-10厘米时,培土压实。经15-30天,萌蘖基部可发生新根。深秋或翌春挖起,将萌蘖一一分开即可定植。

嫁接繁殖

用二年生苗作砧木,选优良母本树上一年生枝作接穗,于早春切接于砧木上,成活率可达90%以上。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土壤酸性至微碱性、排水良好的向阳缓坡地,深翻土壤,耙平,挖穴。穴内施入土杂肥2.5千克、饼肥0.2千克,骨粉或过磷酸钙0.2千克及火土灰等。播种前浇透水,待水渗下后,将处理好的种子撒下。种子相距约3厘米,覆细土0.7-1厘米,播后畦面盖草。播种量每公顷52.5-90千克。

苗期管理

种子出苗后,注意中耕除草,浇水施肥。幼苗忌烈日,要适当遮荫,旱季要及时喷灌防旱,雨季要注意防涝。结合中耕除草追肥4-5次,每次每亩施尿素1-1.5千克,或腐熟稀粪肥3000-4000克。实生苗若树干弯曲,可于早春沿地表将地上部全部除去,促发新枝,从中选留1个壮旺挺直的新枝作新干,其余全部除去。

定植

1-2年生苗高达1米以上时即可于落叶后至翌春萌芽前定植。幼树生长缓慢,宜加强抚育,每年春夏应进行中耕除草,并结合施肥。秋天或翌春要及时除去基生枝条,剪去交叉过密枝。对成年树也应酌情追肥。北方地区8月停止施肥,避免晚期生长过旺而降低抗寒性。

标本分布

北京:

海淀

天津:

蓟县

河北:

迁西、赤城

山西:

永济

江苏    

浙江:

杭州、淳安、临安、天台

安徽:

歙县、黟县、祁门、金寨、石台

福建:

顺昌

江西:

新建、九江、武宁、修水、瑞昌、分宜、铜鼓

山东:

青岛、泰安

河南:

郑州、嵩县、鲁山、新乡、济源、卢氏、南阳、西峡、镇平、夏邑、信阳、新县

湖北:

竹溪、房县、宜昌、兴山、利川、建始、巴东、宣恩、神农架

湖南:

炎陵、南岳、衡南、祁东、邵阳、邵东、新邵、新宁、石门、慈利、郴州、宜章、东安、江永、沅陵、湘西、古丈、永顺

广东:

连州

广西:

鹿寨、融水、桂林、临桂、全州、兴安、龙胜、资源、凌云、金秀

海南:

万宁

重庆:

万州、南川、城口、武隆、奉节、巫山、巫溪、石柱

四川:

苍溪、峨眉山、宜宾、兴文、荥经、泸定、雷波

贵州:

贵阳、清镇、遵义、遵义、桐梓、道真、赤水、平坝、江口、德江、松桃、安龙、赫章、瓮安、长顺

云南:

罗平、巧家、大关

陕西:

宝鸡、凤翔、洋县、勉县、略阳、留坝、安康、丹凤

甘肃:

华亭、文县、康县

主要价值

杜仲是我国特有的单属科、单种属植物,在研究被子植物系统演化上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柱仲的树皮是著名的中药材,全株除木质部外,各部分均含硬橡胶,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

保护措施

凡有杜仲自然分布的地区,都应重视保护,建立母树林,应严禁乱砍滥伐,改进剥皮技术,控制树皮收购数量。生产单位应积极开展育苗造林,扩大种植面积。

植物文化

其皮折之,白丝相连,江南谓之檰;初生嫩叶可食,谓之檰芽;——《本草纲目》[1]

病虫防治

立枯病

苗期病害多发生在4-6月多雨季节,病苗近地面的茎腐烂变褐,向内凹陷,植株枯死。 防治方法:苗床地忌用粘土和前作为蔬菜、棉花、马铃薯的地块,播种时用50%多菌灵2.5千克与细土混合,撒在苗床上,或播种沟内。发病时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

根腐病

一般多发生于6-8月间,危害幼苗。雨季严重,病株根部皮层及侧根腐烂,植株枯萎直立不倒,易拔起。 防治方法: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作苗床,实行轮作,病初用50%托布津1000倍液或50%退菌。

叶枯病

发病叶初期先出现黑褐色斑点,病斑边缘绿色,中间灰白色,有时破裂穿孔,直至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冬季清除枯枝叶,病初摘除病叶,发病期用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5-7天喷一次,连续2-3次。

豹纹木蠹蛾

幼虫蛀食树干、树枝,造成中空,严重时全株枯萎。 防治方法:注意冬季清园,在6月初成虫产卵前用生石灰10份,硫磺粉1份,水40份调好后用毛刷涂刷在树干上防成虫产卵。幼虫蛀入树干后,用棉球蘸敌敌畏、敌百虫塞入蛀孔内毒杀。

药品简述

药名:杜仲

汉语拼音:du zhong

英文名:CORTEX EUCOMMIA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commia ulmoides Oliv.

功效分类:补益药。

科属分类:杜仲科。

别名:思仙、思仲、木绵、檰、石思仙、扯丝皮、丝连皮、玉丝皮、丝棉皮。

性味:甘;微辛;性温。

归经:肝经;肾经。

功能: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主治:腰脊酸疼;阳痿;尿频;小便余沥;风湿痹痛;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或入丸、散。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500m的低山、谷地或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浙江、河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药材基源: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树皮。

采收储藏:

栽培10~20年,用半环剥法剥取树皮。6~7月高温湿润季节,此时杜仲树形成层细胞分裂比较旺盛,在离地面10cm以上树干,切树干的一半或三分之一,注意割至韧皮部时不伤形成层,然后剥取树皮。经2~3年后树皮重新长成。环剥法,用芽接刀在树干分技处的下方,绕树干环切一刀,再在离地面10cm处再环切一刀,再垂直向下纵切一刀,只切断韧皮部,不伤木质部,然后剥取树皮。剥皮直选多云或阴天,不宜在雨天及炎热的晴天进行。

加工:剥下树皮用开水烫泡,将皮展平,把树皮内面相对叠平,压紧,四周上、下用稻草包住,使其发汗,经1星期后,内皮略成紫褐色,取出,晒干,刮去粗皮,修切整齐,贮藏。

炮制方法:

1、杜仲:除去粗皮,洗净,润透,切成方块或丝条,晒干。 

2、盐杜仲:先用食盐加适量开水溶化,取杜仲块或丝条,使与盐水充分拌透吸收,然后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有焦斑为度,取出晾干。(每杜仲100斤,用食盐3斤)杜仲经炒制后,则杜仲胶被破坏,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3、制炭:取杜仲块,置锅内用武火炒至黑色并断丝,但须存性,用盐水喷洒,取出,防止复燃,晾干即得,每杜仲块100kg,用食盐3kg,或取杜仲块,先用盐水拌匀吸尽后置锅中,用武火炒至黑色并断丝存性,用水喷灭火星,取出晾干。每杜仲块100kg,用食盐3kg。

用药禁忌

1、阴虚火旺者慎服。 

2、《本草经集注》:恶蛇皮、元参。 

3、《本草经疏》:肾虚火炽者不宜用。即用当与黄柏、知母同入。 

4、《得配本草》:内热、精血燥二者禁用。

民间食疗

杜仲皮

1、杜仲煨猪腰:杜仲10g,猪肾1个。猪肾剖开,去筋膜,洗净,用花椒、盐淹过;杜仲研末,纳入猪肾,用荷叶包裹,煨熟食。源于《本草权度》。本方主要以杜仲补肝肾、强腰止痛。用于肾虚腰痛,或肝肾不足,耳鸣眩晕,腰膝酸软。   

2、杜仲爆羊肾:杜仲15g,五味子6g,羊肾2个。杜仲、五味子加水煎取浓汁;羊肾剖开,去筋膜,洗净,切成小块腰花放碗中,加入前汁、芡粉调匀,用油爆炒至嫩熟,以盐、姜、葱等调味食。   源于《箧中方》。本方以杜仲补肾强腰,五味子补肾固精。用于肾虚腰痛,遗精尿频。   

3、杜仲寄生茶:杜仲、桑寄生各等分。共研为粗末。每次10g,沸水浸泡饮。本方用二药补肝肾,降血压。用于高血压而有肝肾虚弱,耳鸣眩晕,腰膝酸软者。

4、杜仲核桃煲兔肉

配方:杜仲10克,核桃仁30克,兔肉200克,西芹50克,姜5克。葱10克,盐5克,鸡汤400毫升。

制作:

1.把杜仲烘干,打成细粉;兔肉洗净,切成3厘米见方的块,西芹切4厘米的段,姜切片,葱切段。

2.把炒锅置武火上烧热,放入植物油,六成熟时,下入姜、葱炒香,放入兔肉、核桃仁、杜仲粉、西芹、盐炒匀、加入鸡汤、用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煲35分钟即成。

功效:补肝肾,益气血,降血压。

5、杜仲少蹄筋

配方:杜仲20克,猪蹄筋300克,料酒10克,姜5克,葱10克,盐3克,鸡精3克,白糖15克,酱油10克,植物油45克,清汤200毫升。

制作:

1.将杜仲碾成细粉,猪蹄筋用油发好后,用清水漂洗干净,切3厘米长的段,姜切片,葱切段。

2.将炒锅置武火上烧热,加入植物油,烧至6成熟时,下入姜,葱爆香,再加入白糖,酱油,炒成枣红色,下入猪蹄筋,杜仲粉,清汤,烧熟,再加入盐、鸡精即成。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

6、杜仲煮冬瓜

配方:杜仲25克,冬瓜300克,料酒10克,姜5克,葱10克,盐2克,鸡精2克,鸡油25了克。

制作:将杜仲去粗皮,润透,切丝,用盐水炒焦,冬瓜去皮,洗净,切2厘米宽4厘米长的块,姜拍松,葱切段。 将杜仲、冬瓜、料酒、姜、葱、同放锅内,加水1800毫升,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煮35分钟,加入盐、鸡精、鸡油即成。 功效:补肝肾,利尿化痰,降低血压。适用于慢性肾炎,小便不利,高血压等症。

7、杜仲羊骨粥

配方:羊骨1节,杜仲10克,粳米50克,陈皮6克,草果2枚,姜30克,盐少许。

制作:1,羊骨洗净锤破,粳米淘洗干净,杜仲打成粉。

羊骨、杜仲粉、姜、盐、草果、陈皮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没用武火烧沸后,专用文火煮至浓汤,捞出羊骨、草果、陈皮,留汤汁。 另起锅,放粳米、羊骨汤,用武火烧沸后,再用文火煮至米烂粥成即可。 功效健骨强腰。

8、杜仲丹参酒

配方:杜仲30克,丹参30克,川芎20克,米酒750毫升。

制作:1.将前3味一同捣碎,装入纱布袋内,扎紧袋口。

2.将不带放入干净的器皿中,倒入酒浸泡,密封。

3.5日后开启,去掉药袋,过滤装瓶,温热碎量服用,不限时。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养血活血,祛风通络,主治肝肾虚损,精血不足,腰酸腿痛,络脉痹阻。

文献论述

杜仲

1、《神农本草经》: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

2、《名医别录》:主脚中酸痛,不欲践地。 

3、《药性论》:主肾冷JI腰痛,腰病人虚而身强直,风也。腰不利加而用之。 

4、《日华子本草》:治肾劳,腰脊挛。入药炙用。 

5、王好古:润肝燥,补肝经风虚。 

6、《本草正》:止小水梦遗,暖子宫,安胎气。 

7、《玉楸药解》:益肝肾,养筋骨,去关节湿淫,治腰膝酸痛,腿足拘挛。 

8、《本草再新》:充筋力,强阳道。 

9、《本草纲目》:杜仲,古方只知滋肾,惟王好古言是肝经气分药,润肝燥,补肝虚,发昔人所未发也。盖肝主筋,肾主骨,肾充则骨强,肝充则筋健,屈伸利用,皆属于筋。杜仲色紫而润,味甘微辛,其气温平,甘温能补,微辛能润,故能入肝而补肾,子能令母实也。按庞元英《谈薮》:一少年得脚软病,且疼甚,医作脚气治不效。路钤孙琳诊之,用杜仲一味,寸断片折,每以一两,用半酒半水一大盏煎服,三日能行,又三日痊愈。琳曰,此乃肾虚,非脚气也,杜仲能治腰膝痛,以酒行之,则为效容易矣。 

10、李中梓:杜仲,虽温而不助火。 

11、《本草经疏》:杜仲,按《本经》所主腰脊痛,益精气,坚筋骨,脚中酸痛,不欲践地者,盖腰为肾之府,经曰,动摇不能,肾将惫矣。又肾藏精而主骨,肝藏血而主筋,二经虚,则腰脊痛而精气乏,筋骨软而脚不能践地也。《五脏苦欲补泻》云,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杜仲辛甘具足,正能解肝肾之所苦,而补其不足者也。强志者,肾藏志,益肾故也。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者,祛肾家之湿热也。益肾补肝,则精血自足,其主补中者,肝肾在下,脏中之阴也,阴足则中亦补矣。 

12、《本草汇言》:方氏《直指》云:凡下焦之虚,非杜仲不补;下焦之湿,非杜仲不利;足胫之酸,非杜仲不去;腰膝之疼,非杜仲不除。然色紫而燥,质绵而韧,气温而补,补肝益肾,诚为要剂。如肝肾阳虚而有风湿病者,以盐酒浸炙,为效甚捷;如肝肾阴虚,而无风湿病,乃因精乏髓枯,血燥液干而成痿痹,成伛偻,以致俯仰屈伸不用者,又忌用之。 

13、《药品化义》:杜仲,沉下入肾,盖肾欲坚,以苦坚之,用此坚肾气,强壮筋骨,主治腰脊酸疼,脚膝行痛,阴下湿痒,小便余沥。东垣云功效如神应,良不爽也。牛膝主下部分,杜仲主下部气分,相须而用。 

14、《本草求真》:杜仲,入肝而补肾,子能令母实也,且性辛温,能除阴痒,去囊湿,痿痹瘫软必需,脚气疼痛必用,胎滑梦遗切要。若使遗精有痛,用此益见精脱不已,以其气味辛温,能助肝肾旺气也。胎因气虚而血不固,用此益见血脱不止,以其气不上升,反引下降也。功与牛膝、地黄、续断相佐而成,但杜仲性补肝肾,直达下部筋骨气血,不似牛膝达下,走于经络血分之中,熟地滋补肝肾,竟入筋骨精髓之内,续断调补筋骨,在于曲节气血之间为异耳。独怪今世安胎,不审气有虚实,辄以杜仲、牛膝、续断等药,引血下行。在肾经虚寒者,固可用此温补以固胎元。若气陷不升,血随气脱而胎不固者,用此则气益陷不升,其血必致愈脱不已 。

参考资料

1.杜仲·植物智

标签: 杜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