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鸡,昆虫名,为 同翅目(Homoptera ),蜡蝉科(Fulgoridae)。在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都广有分布。国外东南亚多国亦有分布。除龙眼、荔枝外,尚危害芒果、橄榄、柚子等,是热带、亚热带果园中常见的害虫,无论成虫、若虫均吸食寄主枝干汁液,使枝条干枯、树势衰弱;其排泄物还可诱发煤烟病。
龙眼鸡是东方蜡蝉属的模式种,一如其他同属物种,龙眼鸡以吸食树液为生,本种主要吸食龙眼以及荔枝的树液,而方法是以其细长的啄刺破树皮吸食流出的树液。
中文名龙眼鸡
动物界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有颚亚门Mandibulata
昆虫纲Isecta
有翅亚纲Pterygota
同翅目Homoptera
同翅亚目 Homoptera
长鼻蜡蝉
Fulfora candelaria Linnaeus
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和云南
成长介绍
成虫
龙眼鸡成虫体橙黄色,长37-42毫米,翅展70-80毫米。前翅革质、绿色,散布多个圆或方形的黄色斑点,十分艳丽;后翅橙黄色,半透明,顶角部分黑色。最为特别的是头部额区延伸似象鼻,长度约等于胸、腹之和,向上弯曲,背面红褐色,腹面黄色,其上散布许多小白点。[1]
圆桶形,白色,长2.5-2.6毫米,近孵化时灰黑色,常60-100余粒聚集成长方形的卵块,并复盖有白色蜡粉。
幼虫
初龄若虫体长4.2毫米,酒瓶状,黑色,头部略呈长方形。
生活习性
龙眼鸡在广东每年出生1代,以成虫在树枝主干越冬。每年3月开始活动,分散在寄主枝干上刺吸取食,补充营养,直至5月始交尾产卵,卵块多产于离地面1.5-2米的主干或主枝,通常每雌仅产一卵块,有卵60-100粒,卵期20-30天。
6月若虫盛孵,初孵若虫有群集性,若虫活泼,善跳跃,发生严重时虫口密布于枝叶丛间。9月上中旬若虫逐渐羽化。
成长一年发生1次,以成虫静伏在果树枝条分叉处下侧越冬。第二年3月上、中旬恢复活动,4月后飞翔活跃,5月为交尾盛期,交尾后7-14天开始产卵,卵多产在2米左右高的树干平坦处和径粗为5-15毫米的枝条上。每雌虫一般产1卵块,每块有卵60-100粒,数行纵列成长方形,并被有白色蜡粉。卵期19-30天,平均25天左右。6月份卵陆续孵出若虫,初孵若虫静伏在卵块上1天后才开始分散活动。9月出现新成虫。若虫善弹跳,成虫善跳能飞。一旦受惊扰,若虫便弹跳逃逸,成虫迅速弹跳飞逃。
主要危害
龙眼鸡发生量较大,危害龙眼、荔枝、芒果、橄榄等果树,其中以龙眼树受害较重。若虫和成虫刺吸龙眼树干或枝梢的汁液,发生严重时,可使杜绝条衰弱、枯干甚至导致落果,其排泄物还可诱发煤烟病。
防治措施
人工防治
在越冬成虫产卵前捕捉成虫。在产卵期结合修剪或疏梢,刮除卵块。若虫期,扫落若虫,放鸡啄吃。
药剂防治
在若虫低龄期喷药,可选用80%敌敌畏乳剂800-1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加0.2%洗衣粉,或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或10%氯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或30%双神乳油2000倍液喷洒。[2]
生物防治
成虫常被一种龙眼鸡寄蛾(Fulgoraecia-bowringiBewman)寄生,每年6月寄生率较高,要保护利用。
应用价值
药用功效
在龙眼鸡头顶尖尖那段切断,可以吸食,作为药用。
生物标本
龙眼鸡的标本十分受收藏家的追捧,具有收藏价值。
参考资料1.“龙眼鸡”它不是鸡,是果树害虫!·第一农经网
2.龙眼鸡,长得好看却是害虫(味道清甜可以吃)·五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