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家钧窑(中国钧瓷名窑)

孔家钧窑中国钧瓷名窑

孔家钧窑是“中国钧瓷名窑”,1987年成立于河南省神垕镇,2002年被省政府首批认定为“河南名牌”,2006年认定为“河南省著名商标”、“河南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作品“伟人尊”、“国泰鼎”、“丰尊” 、“小口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伟人尊》、挂盘《国色天香》入选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美术》教科书;作品《四海升平》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国礼由联合国总部收藏,2007年和2008年分别被河南省文化厅授予“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南省十佳民营文化企业”、“河南省文物复仿制基地” ,2012年8月,被文化部授予“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中文名

孔家钧窑

所获荣誉

“河南省著名商标”、“河南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成立时间

规模

员工160人

孔家大事记

1955年,轻工部召开第一次陶瓷会议提出筹办恢复钧瓷工作,孔家钧窑创始者孔铁山等开始钧瓷的恢复工作;

1956年,试制出钧瓷“大窑蓝”;

1958年四月,禹县国营瓷厂成立,同年钧瓷“窑变”釉烧制成功;

1963年,禹县国营瓷厂成立理化实验室,对钧瓷进行科学的理化分析,孔铁山担任实验室主任;

1983年,光明日报社中原钧瓷研究所在神后成立,孔铁山任技术所长并成功复制出“宋官窑青瓷”,光明日报头版做了报道;

1987年,孔铁山经河南省科委批准开始创立“神后古陶瓷研究所”;

传人

孔相卿出身钧瓷世家,铜系青兰釉“松石兰”缔造者。1978年参加工作,从事钧瓷艺术研究近30年,在钧瓷的釉色、工艺造型、烧成方式等方面均有重大技术突破。孔相卿经过研究、整理北宋钧瓷的传统工艺手法,论证釉色形成的理论依据,创立了当代钧瓷的制作方法和工艺流程,并率先在钧瓷界带头推广、规范钧瓷的制作工艺,一改建国以来钧瓷制作笨拙、单一的局面,真正体现出宋钧的艺术美。他大胆汲取传统技艺精华,结合现代艺术,成为当代钧瓷艺术创作的扛鼎人物,被誉为当代钧瓷理论体系创立者和钧瓷技艺的领跑者。在钧瓷的釉色、工艺造型、烧成方式等方面均有重大技术贡献。 孔相卿曾多次在国内主要陶瓷刊物上发表过论著,1992年“钧釉形成机理”发表于《中国陶瓷》杂志,2001年“钧瓷八美”发表于《中国陶艺》杂志;2002年“灵气的凝聚”发表于《中国陶艺》杂志,在陶瓷业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

参考资料

1.孔相卿·名窑钧瓷网

标签: 孔家钧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