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顺兴(中国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

黄顺兴中国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

黄顺兴(1923年3月12日-2002年3月5日),台湾彰化人,无党派人士。曾当选台东县议员、第五届台东县长,台湾当局“立法院”的“立法委员”。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曾参与《公论报》的维持经营,是国民党迫害新闻自由的见证者之一。

中文名

黄顺兴

国籍

中国

籍贯

台湾彰化县

毕业院校

日本熊本农业高等学校

出生地

台湾彰化县

性别

出生年月

1923年3月12日

职业

原台东县县长,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政党

无党籍

逝世日期

2002年3月5日

简介

黄顺兴,1923年3月12日生于台湾省彰化县。农业专家、台籍爱国人士。历任台东县议会第四至六届议员、台东县县长、台北富利冷冻仪器公司总经理、台湾当局“立法院”立法委员、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顾问、中国农学会理事等。早年积极投入爱国民主运动,反对国民党当局的独裁统治,主张祖国统一。1988年3月28日,他在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公开发表反对意见,这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史上首次公开出现了反对票。1992年在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上,黄顺兴又要求公开发言,表达对三峡工程的不同意见,没有获准,因而退席。2002年3月5日在北京因心脏病过世。

生平

1943年毕业于日本熊本农业高等学校农科。同年回国,在上海江湾棉花改良场工作。

1945年回台湾。曾在台东拓荒。

1950年起,投入台湾民主运动,在国民党戒严期间,通过竞选,三任台东县议会议员、两任台湾立法委员,因敢于直言得名“黄大炮”。

1964年以无党派身份当选台东县县长,因亲近农民,又有“平民县长”之美誉。第三次竞选立法委员失败后,去了日本。

1980年创办《生活与环境》杂志,并自营牧场。他是台湾第一个环保刊物的创办者。

1985到中国大陆,在北京定居。

1987至1992年担任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及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1]

1993年辞去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2002年3月5日,因心脏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

当选人大委员

黄顺兴1985年来到大陆,受到中共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胡治安在《统战秘辛》一书中记载,胡耀邦总书记在1986年10月9日会见他和张春男时说:“祖国统一是一定要实现的,我们将照顾对统一有功的当权者的利益,同时也照顾其他爱国力量和人民的力量。你们还是有一个固定的工作为好。除参加台联会的工作以外,在人大或政协安排工作,正式发表意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

经中央书记处书记习仲勋批准,决定提名黄顺兴为全国人大代表,由湖北省选举。统战部副部长武连元向黄顺兴说明了这一打算。黄顺兴一听,没有任何套话,就说,这样不行,我不是湖北人,又没有在湖北工作过,怎么去当湖北省的人民代表?局外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种“安排”。我当人大代表,应由台湾同胞选举。不当“安排”的人大代表,否则影响我在台湾同胞中的形象。黄顺兴先后到华东、华南、东北、西北了解情况后,致信中央统战部长阎明复,说“岛内朋友同意我竞选下届人大,敦促我抓住为台湾人民发言的机会,因此我决定参加竞选,并恳请您给予适当安排,以期成功。”中央接受了黄顺兴的意见,由台湾代表团选他为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并在七届人大会议上当选人大常委会委员。

建言献策

1988年,黄顺兴提议设立代表秘密投票处。因为投票的代表座位挨得很近,投票的结果邻座都能看到,侵犯了代表的权利。他的建议立即被采纳。原来全国人大没有大会发言这一项。黄顺兴提出,不管小组讨论怎么样,大会是全体代表沟通的最后一个机会,这个权利不可剥夺。这一条也写进了人大议事规则。

在人大常委会,黄顺兴还提议,允许记者进入大会会场采访。他说:“人大号称最高权力机关,类似现代国家的国会,国会怎么可以不许记者进会采访?国会讨论的情况怎么可以不马上传播出去与大众见面?外面的意见怎么可以不迅速返回来?如果这些都没有,怎么能具代表性?要建立这样一个循环,媒体记者是少不了的。世界上无论那个国家,包括独裁的蒋介石政府都有,为什么人民民主的共和国反而没有?”当时人大委员长是万里,接受了他的意见,开放了记者室。[2]

代表作品

著有《历史的证言》、《台湾农业的悲剧历程》、《黄顺兴看大陆》、《走不完的路——黄顺兴自述》 等。

人物评价

黄顺兴先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政议政,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和平统一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他一直关心国家农业和环保工作,积极建言献策;他身居北京,挂念台湾家乡父老,为促进两岸同胞的交流交往做了大量工作;他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旗帜鲜明地反对“台湾独立”,体现了一位老台胞爱国家爱民族的情怀。

参考资料

1.台籍爱国人士黄顺兴逝世·新华网

2.人大代表黄顺兴:曾投出全国人大第一张反对票·中国作家网

标签: 黄顺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