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2月18日在美国上映的《时时刻刻》由戴维·黑尔、迈克尔·坎宁安担任编剧,妮可·基德曼、朱丽安·摩尔、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史蒂芬·戴德利执导的剧情电影。
影片讲述了三个不同时代的女人和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小说《达洛维夫人》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文名时时刻刻
The Hours
剧情/爱情
派拉蒙影业公司(美国)等
英国、美国
发行公司
派拉蒙影业公司(美国)等
史蒂芬·戴德利
戴维·黑尔、迈克尔•康宁汉
斯科特·鲁丁等
梅丽尔•斯特里普、妮可•基德曼、朱丽安•摩尔
114
上映时间票房
1.08
对白语言英语
彩色
USA:PG-13
tt0274558
奥斯卡金像奖1项、8项提名等
爱奇艺、腾讯(均开通会员)
25000000 美元
演员表
演员 | 角色 |
梅丽尔·斯特里普 | Clarissa Vaughan |
妮可·基德曼 | Virginia Woolf |
朱丽安·摩尔 | Laura Brown |
斯蒂芬·迪兰 | Leonard Woolf |
米兰达·理查森 | Vanessa Bell |
琳达·巴塞特 | Nelly Boxall |
克里斯蒂安·库尔森 | Ralph Partridge |
约翰·C·赖利 | Dan Brown |
托妮·科莱特 | Kitty |
阿丽森·詹尼 | Sally Lester |
克莱尔·丹妮斯 | Julia Vaughan |
杰夫·丹尼尔斯 | Louis Waters |
艾琳·阿特金斯 | Barbara in Flower Shop |
Michael Cunningham | Man Outside Flower Shop |
George Loftus | Quentin Bell |
Charley Ramm | Julian Bell |
Sophie Wyburd | Angelica Bell |
Lyndsey Marshal | Lottie Hope(as Lyndsay Marshal) |
Michael Culkin | Doctor |
Jack Rovello | Richie Brown |
玛格·马丁戴尔 | Mrs. Latch |
Colin Stinton | Hotel Clerk |
Carmen De Lavallade | Clarissa's Neighbor |
Daniel Brocklebank | Rodney in Flower Shop |
Kate Super | Young Clarissa Vaughan[3] |
职员表
制作人 | 斯科特·鲁丁Scott Rudin、Michael Alden、罗伯特·福克斯Robert Fox、马克·哈夫曼Mark Huffam、Ian MacNeil、Marieke Spencer |
原著 | 迈克尔·康宁汉Michael Cunningham |
导演 | 史蒂芬·戴德利Stephen Daldry |
副导演(助理) | 肯尼·贝茨Kenny Bates、Stephen Lee Davis、Martin Harrison、Nick Heckstall-Smith、Ben Howard、Cary Jones、Peggy Robinson、Kellie Jo Tackett、Jennifer Truelove、George Walker、Simon Emanuel |
编剧 | 戴维·黑尔David Hare |
摄影 | 西穆斯·迈克加维Seamus McGarvey |
配乐 | 菲利普·格拉斯Philip Glass |
剪辑 | 彼得·博伊尔Peter Boyle |
选角导演 | Patsy Pollock、Daniel Swee |
艺术指导 | Maria Djurkovic |
美术设计 | Nick Palmer、Mark Raggett、Judy Rhee |
服装设计 | 安·罗斯Ann Roth |
视觉特效 | Richard Briscoe |
布景师 | Philippa Hart[4] |
角色介绍
弗吉妮娅·伍尔芙 | 弗吉妮娅·伍尔芙 演员 妮可·基德曼 著名女作家,1923年的伦敦郊外创作她的小说《黛洛维夫人》 ,心智狂乱的她此时已经萌生了自杀的念头。 |
劳拉·布朗 | 劳拉·布朗 演员 朱丽安·摩尔 生活在1949年的洛杉矶,是个有孕在身的家庭主妇,她发现自己已经深深陷入弗吉妮娅·伍尔芙的小说《黛洛维夫人》当中,她决心像故事里的女主角一样改变自己的生活。 |
克拉丽莎·沃恩 | 克拉丽莎·沃恩 演员 梅丽尔·斯特里普 生活在1990年的纽约,一位现代版的一个“黛洛维夫人”,她正在为自己以前的情人理查德准备一个晚会,在替理查德举办宴会期间融为一体。[5] |
幕后花絮
妮可·基德曼为了扮演弗吉妮娅·伍尔芙,造型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对鼻子下了很大的功夫。但似乎她太过于强调表演一个游走于疯狂与清醒边缘,文采飞扬的女性主义先驱,所以她还是不像那个在文学史上位置极其重要,外貌美丽文秀惊人的弗吉妮娅。
为了表演好这个角色,基德曼读了大量她的日记,甚至开始练习用她的笔迹写字。作为女性主义的先驱人物,弗吉妮娅最著名的作品是《一个人的房间》,要求的是女性的解放,这也成为影片的一个隐藏主题。
在这部致敬作品中,有众多英美知名演员。经常扮演硬汉角色的埃德·哈里斯这次扮演一个被艾滋病综合症折磨的病夫,同样他也阅读伍尔芙。而曾经在《哭泣游戏》里有出色表演的米兰达·理查森则扮演伍尔芙的姐姐,画家范奈莎。克莱尔·丹丝找到机会和她的偶像梅丽尔·斯特里普合作的机会,在其中扮演斯特里普的女儿。
有太多的注意力围绕着劳拉·布朗在2001年的这段戏。担心朱丽安·摩尔的扮老化妆不太合适,加上在档期上有所冲突,于是由演员贝蒂斯·布莱尔出演老年的劳拉。这些场景与梅丽尔·斯特里普拍摄完成。然而,导演斯蒂芬·戴德力对此非常不满意,最后还是由摩尔自己出演,重新与斯特里普合作拍摄。
在电影的开始,每一所房子都可以看到鲜花。每所房子的鲜花都有一个不同的颜色:红色、黄色和蓝色。这些是弗吉尼亚·沃尔芙的标志。
妮可·基德曼十分喜欢自己这个垫高的鼻子,私下也会戴上。当时由于她和汤姆·克鲁斯的离婚案一直引来大批狗仔队的注意。令她很得意的是,要是戴上她的假鼻子出去,就很容易躲避摄影记者的镜头,因为他们无法认出她来。
奥斯卡奖项提名时候,影片给评委们带来一个不小的难题,他们不知道该把尼可·基德曼放到最佳女配角的提名(这里她就有可能和另外两位主演竞争此项大奖,或者每个人都将失去入围资格)还是最佳女演员的提名(要是从屏幕时间来看,她确实是配角)。梅丽尔·斯特里普在影片中出现42分钟,朱丽安·摩尔是33分钟,基德曼30分钟。最终给她最佳女演员奖的决定是明智的。[6]
制作发行
制作公司 | 1、Scott Rudin Productions(美国) 2、米拉麦克斯影片公司(美国) 3、派拉蒙影业公司(美国) |
发行公司 | 1、派拉蒙影业公司(美国) 2、West(俄罗斯) 3、Laurenfilm S.A.(西班牙) 4、Village Films(希腊) 5、TFM Distribution(法国) 6、RCV Film Distribution(荷兰) 7、Imagem Filmes(巴西) 8、博伟国际(阿根廷) 9、Audio Visual Enterprises(希腊) [10] |
上映时间
国家、地区 | 上映、发行日期 |
美国 | 2002年12月15日(纽约市,纽约)(首映) |
2002年12月18日(韦斯特伍德,加州)(首映) | |
2002年12月25日(洛杉矶,加州、纽约市,纽约)(首映) | |
加拿大、美国 | 2002年12月17日 |
美国 | 2003年1月11日(棕榈泉国际电影节) |
加拿大 | 2003年1月17日 |
德国 | 2003年2月9日(柏林国际电影节) |
英国、爱尔兰、韩国、美国 | 2003年2月14日 |
菲律宾 | 2003年2月18日(Pelikula at Lipunan电影节) |
比利时 | 2003年2月19日 |
阿根廷、澳大利亚 | 2003年2月20日 |
西班牙、乌拉圭 | 2003年2月21日 |
中国香港、秘鲁 | 2003年2月27日 |
巴西、丹麦、芬兰 | 2003年2月28日 |
匈牙利、以色列 | 2003年3月6日 |
冰岛、意大利、墨西哥 | 2003年3月7日 |
塞尔维亚 | 2003年3月7日(贝尔格莱德电影节) |
哥伦比亚、葡萄牙、土耳其 | 2003年3月14日 |
法国 | 2003年3月19日 |
智利、荷兰 | 2003年3月20日 |
希腊 | 2003年3月21日 |
奥地利、德国、斯洛文尼亚 | 2003年3月27日 |
波兰、瑞典 | 2003年3月28日 |
俄罗斯 | 2003年4月3日 |
立陶宛 | 2003年4月11日 |
埃及 | 2003年4月23日 |
爱沙尼亚 | 2003年5月2日 |
菲律宾 | 2003年5月14日 |
日本 | 2003年5月17日 |
罗马尼亚 | 2003年5月30日 |
捷克共和国 | 2003年7月3日(卡罗维瓦利国际电影节) |
2003年7月31日 | |
2003年11月11日(布尔诺男女同性恋电影节) | |
科威特 | 2003年11月18日 |
克罗地亚 | 2015年7月19日(普拉电影节)[11] |
影片评价
每个女人都是一只鸟。
当面对心爱的人。她会激动的浑身发抖,每说出一句话就像印在情人唇上的一个吻(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身体轻盈地可以飞翔。此时的微笑是她们幸福的炫耀。当推开厅堂的门时,她会觉得:“如果现在死去,现在就是最幸福。”(《奥赛罗》第二幕第一场)此时的死亡只不过是她可爱的唇边呼出的空气,带着甜蜜的味道。生命的终结者从未像这一刻这样收起它锋利的镰刀,像只渴求温存的小猫,发出“呼噜噜”的讨好声。
“时时刻刻”中的女人都拥有自己美好的爱情,有深爱自己的男人,她们也曾欢欣雀跃过。可每样东西都有它的两面性。爱的魔法让人如此幸福的同时,也有它可怕的毁灭性。弗吉尼亚在《达洛维太太》中就写道“爱情也有毁灭性,一切美好的东西,一切真实的东西都会消亡。”
在电影中我没有听到克拉丽莎内心的独白,只看到了梅里尔•斯特里普忧伤的眼神和那次崩溃的恸哭。哭的时候,她蜷起了身子,如同那只死去的小鸟,想以一种安全的方式求得安慰。当你越爱一个人,就越怕失去他(她)。那时,注定将要面对的失去使我们对死亡有了深深的恐惧感。
在小说中,克拉丽莎感叹道:“这个世界上爱太少了。”这话比在电影中看到她的眼泪更让我动容。爱是那么的容易消逝——在吵闹中,摩擦中,矛盾中。当女人不爱一个人,却不能够忘记他,于是他的影像不断盘旋在她的脑海,她批判着他,她从未如此公正的、客观的评论着谁,甚至连他剔牙齿的样子都让我们厌恶。这是女人遗忘的方式——让自己讨厌他。这时她说的讨厌就是讨厌,没有任何妥协的意味。如果,她无论如何也忘记不掉了,那就一定还爱着他。[9](时光网评)
参考资料1.时时刻刻·时光网
2.剧情·时光网
3.演职人员·时光网
4.演职人员·1905电影网
5.剧情·1905电影网
6.幕后花絮·1905电影网
7.获奖记录·时光网
8.获奖记录·1905电影网
9.《时时刻刻》——达洛维太太的时光·时光网
10.机构信息·1905电影网
11.更多资料·时光网